帕金森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26帕金森课件(分享12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又到了我开始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仔细准备的教学教案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将详细介绍“帕金森课件”,希望各位能够收藏这篇文章并与朋友们分享!
帕金森课件 篇1
帕金森课件是指一种介绍帕金森病的教育课件,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帕金森课件相关主题进行阐述。
一、帕金森病的病因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元死亡、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内黑色素沉着等有关。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病因,但许多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一个缓慢而逐渐加重的过程,常见的症状包括震颤、僵硬、缓慢、姿势不稳等。此外,帕金森病还可能导致言语困难,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能药、MAO-B抑制剂等。手术治疗方面,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深部脑刺激术,该技术可以改善某些症状,并且对药物治疗不好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效果。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帕金森病所带来的各种身体和心理问题。
总之,帕金森课件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帕金森病的重要教育工具。通过学习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帕金森课件 篇2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不协调等症状。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早期症状包括轻微的手部震颤或肢体僵硬,出现频率较低,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年龄的自然现象。但当病情加重时,病人的动作变得迟缓,表情消失,甚至还会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已证实与遗传、环境和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但医学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的受损和脑部神经元的损伤是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快乐感和奖赏感。当多巴胺系统受到损伤或缺乏时,就会导致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此外,慢性毒性物质的暴露,如煤尘、农药和化学物质等都可导致此类疾病。
三、治疗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药物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如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但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该手术可以改善症状,但需要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物理治疗主要是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活力,减少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措施来改善病人的症状,让他们更好地面对这种疾病,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课件 篇3
帕金森课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为了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针对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相关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缓慢、姿势不稳、语言及咀嚼困难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也常常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等。对于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及时重视是对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
2、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遗传、环境、老化等多因素有关。老年人、环境暴露、硝酸甘油、农药等接触者也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3、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但对病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刺激某些脑区来缓解运动障碍症状的方法。但手术治疗也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4、 帕金森病的预防
预防帕金森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合理控制等方面入手。如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身心健康。此外,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毒素,减少环境污染。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遗传史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
5、 帕金森病的护理和康复
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护理和康复也尤为重要。如通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方式,来保持患者身体功能的最佳状态。同时,家属和社会应该也多给予关心、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和尊严。
总之,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具体防治和康复治疗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中来,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帕金森课件 篇4
帕金森病,是一种长期缓慢性进行性疾病,会影响到人体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2019年,全球约有1%的65岁以上人口患有帕金森病。此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为此,帕金森课件应运而生,成为了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庭成员所依赖的一个重要学习工具。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状,到治疗及对患者和家庭的帮助等方面,对帕金森课件进行一番探讨。
一、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营造科学的认知环境
帕金森病罕见的家族遗传,多数患者是由于环境和遗传的复杂作用引起的。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震颤,也就是手臂抖动不止,同时也会伴随着肢体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大脑中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减少所致,从而影响了肌肉和运动的控制。
通过帕金森课件的学习,患者和家庭成员可以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充分了解多巴胺减少对人体所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扩大科学认知环境,积极寻求治疗方案。
二、积极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但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康复和手术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有不同的优劣,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帕金森课件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了解治疗的相关知识,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康复训练,练习控制运动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技巧。
三、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
帕金森病早期期间,病状相对较轻,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求助于家人或者护理人员,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等。而这些影响并不仅仅只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它们同样会直接影响家庭成员和身边的社会环境。
通过帕金森课件的学习,患者和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与此相关的社会团体,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改变。
总之,帕金森课件对于患者和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理解和应对帕金森病的各种影响。对于社区、医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科普教育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帕金森病的认知率,推广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帕金森课件 篇5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神经元死亡,导致运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针对病因、症状和疗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营养治疗等角度,深入探讨帕金森病治疗现状和进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药、MAO-B抑制剂和COMT抑制剂等。其中,多巴胺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线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通过补充或激活缺失的多巴胺神经元来改善症状,如震颤、僵硬和缓慢运动等。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运动并发症和副作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药物也被开发出来,如抑制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神经保护的药物等,如靶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YKP3089、VX-765等。这些新型药物的出现给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毁损部分脑区和干细胞移植等。脑深部电刺激是一种局部电刺激神经元的手术方法,可通过神经刺激器发出电信号,刺激神经元,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症状。毁损部分脑区是一种手术切除部分大脑组织的方法,通过切除特定部位改善运动障碍症状。干细胞移植是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区域,恢复神经元的功能。
但是,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帕金森患者,病情严重者才适用。此外,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补充方式,如舞蹈疗法、体育运动、郊游等。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协调能力和促进心血管功能等,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者只需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就可以获得明显的运动益处。
四、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也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补充方式,主要是以改善症状、增加体能和调节患者肠道功能为目的。营养治疗的关键在于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和维生素,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病情进展。如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入可改善便秘、增加钾摄入可以改善肌肉活动、增加抗氧化营养素摄入可以延缓神经元损伤等。
总之,帕金森病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有多种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和营养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课件 篇6
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它对很多人造成了困扰和困倦。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是展开研究和探索这种病的治疗方法可以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神经系统退化导致的疾病, 最常见的症状是肌肉僵直、震颤和动作迟缓。另外还会出现智力衰退、抑郁、行动紊乱等症状。这种疾病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妨碍日常活动。
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鉴定的标准包括动作迟缓、肢体震颤和肌肉僵硬。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神经测试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然而,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程,减轻症状。
药物疗法: 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药物是多巴胺类药物,它们可以缓解运动的迟缓与肌肉僵硬等症状。 此外还有其他药物,如抗胆碱剂,可帮助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加强肌肉和延缓肌肉萎缩的一种方法。物理治疗的训练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外科治疗: 对于一些重度患者,外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外科手术主要包括深部脑刺激(DBS)和静脉注射。
预防和注意事项
预防帕金森病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疾病的风险。戒烟不喝酒,多运动、多休息。减少依赖药物、节制五味,增加维生素的摄取等。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日常运用药物、物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我们需要尊重患者,注重保健生活,让他们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度过美好的人生。
帕金森课件 篇7
主题:帕金森病及其管理方法
篇章1:介绍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肌肉协调障碍和运动迟缓等。虽然该病对身体的功能和协调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并不会影响智力和认知能力。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从65岁逐渐上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治愈该疾病的方法,但早期诊断和管理可能有助于减缓症状的进展和帮助患者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
篇章2:帕金森病的管理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管理方法之一。该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药、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和其他治疗药物。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如震颤和运动迟缓等。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肌肉抽搐、恶心和失眠等。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帕金森病另一种常用的管理方法。物理治疗可以包括运动疗法、平衡训练、姿势练习和步态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平衡和改善协调能力。此外,物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和情感调节。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和物理治疗可能无法控制其帕金森病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深部脑刺激和放射手术,可以有效地减轻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所带来的身体和情感上的负担而感到沮丧和焦虑。因此,心理治疗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有价值的管理方法之一。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结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会损害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虽然尚未有治愈的方法,但相应的管理方法可以减缓症状的发展,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维持其功能和协调能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帕金森课件 篇8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疾病,是目前尚未完全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关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人们需要了解其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家族遗传、病毒感染等。其主要特征是由于某些神经细胞死亡或损坏导致脑中的多巴胺含量下降而引起。因此,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震颤、僵硬、运动缓慢以及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恶化而加重,导致患者行动不便,尤其是在老年人。医生们一般采用处方药物或手术等方法来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患者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其症状,如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红葡萄酒、草莓、秋葵等。此外,适当的锻炼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和自信心。
虽然帕金森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通过多种治疗方法和科技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控制和减轻其症状。因此,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支持,还有广大群众的了解和关注。我们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和生活支持,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健康。
帕金森课件 篇9
帕金森病: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的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它通常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目前,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手臂、腿部、腰部和头部的僵硬,手部和腿部的震颤,平衡问题和协调问题以及运动缓慢和不稳定。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思考、记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帕金森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神经化学失衡。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某些药物使用也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
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利用多巴胺素来增加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水平。其它药物,如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也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不同症状。
对于那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可以是一种选择。一种名为深部脑刺激(DBS)的手术可以减轻症状,增强症状感知的适度程度,并减少某些药物的使用。物理治疗,如全身锻炼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协调和身体控制。
尽管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锻炼和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后,对于那些与帕金森病患者接触的人,理解和同情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来帮助和支持那些受到帕金森病影响的人。
帕金森课件 篇10
帕金森课件主题范文:探索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所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全球老年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课程将重点探讨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以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所致,导致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脚颤抖、肌肉僵硬、行动缓慢、平衡失调等症状。此外,帕金森病常伴有其他非运动系统表现,如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和自主神经紊乱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运用帕金森病的评分工具,如Hoehn和Yahr评分法、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等,对患者的运动、认知和情感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需通过脑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生物标志物等检查手段,确定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展趋势,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是目前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给予多巴胺药物、抗胆碱药物、淀粉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深脑刺激术和消融术等,以降低患者的运动障碍。此外,康复训练也是帕金森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和发展趋势。
2.学习帕金森病的诊断方法和评估工具,能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
3.掌握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训练手段,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4.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掌握专业化的护理技巧和心理支持能力,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互动答疑。
2.通过影像资料、实物展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治疗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病人探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帕金森病康复护理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实践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帕金森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帕金森课件 篇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硬、步态不稳、运动缓慢等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一、 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症状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病人主要表现为四个核心症状: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和姿势平衡障碍。其中,震颤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双手或手臂上,严重时会波及腿部和头部。肌肉僵硬表现为身体肌肉持续性紧绷、抗拗度增加,特别是在动作刚开始时,比如手臂不能完全伸展。运动缓慢表现为身体运动迟缓、不灵活、无力、步态困难等;姿势平衡障碍表现为姿势不少、过度倾斜、摔跤等等。
二、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恶化。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通过选择性地激活或保护某些脑神经元细胞,减轻症状和改善运动能力。手术治疗主要是脑起搏器治疗和深部脑部刺激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能够减轻震颤、肌肉僵硬和步态不稳等症状。
三、 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是控制相关的食品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比如,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份的食品和酗酒生活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有关。此外,适当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若已经患上帕金森病,建议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 帕金森病对社会的影响
帕金森病不仅对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也对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少人需要停工、退休或承担额外的医疗费用等;另一方面,帕金森病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负担。
综上所述,对于帕金森病这一重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普及公众的防范意识,并及早预防和治疗。在科学的指导下,强化生活方式和营养饮食的管理,控制病因的影响,对于减轻帕金森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帕金森课件 篇12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和震颤,但随着疾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心理症状等问题。此类病症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了解和研究帕金森病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主题出发,探讨帕金森病的相关问题。
一、帕金森病的初步了解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或老年发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和震颤,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微,如手部震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尽管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及治疗
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震颤,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心理症状等问题。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如果患者病情较轻,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如果病情较重,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种选择,其中一种较常用的方法是深部脑刺激术。此外,运动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症状,并提高心理状态。
三、帕金森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病情的进展和症状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心,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因此,帕金森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支持体系,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并提高生活质量。
四、帕金森病的预防和降低风险
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治愈帕金森病,但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进行适度的锻炼等。此外,避免暴露于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环境中,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五、帕金森病对社会的影响
帕金森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和家庭,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例如增加医疗支出、减少工作能力等。因此,社会应该关注帕金森病的研究和预防,提高公众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关注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和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和支持。
总体而言,帕金森病是一种需要加强研究和关注的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个社会。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和治疗方案,关注心理健康,帮助患者应对困难,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加强疾病预防和研究,提高公众对于疾病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资源和支持体系,也是需要进行的努力。
289a.COM相关文章推荐
单词课件(通用12篇)
根据您的需求小编帮您找到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单词课件”,祝你学习和工作都能更加出色。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知识传授的精准打击。
单词课件 篇1
it的概念:
it可用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先行词及引导词等。
it 的用法:
1、it可指天气、温度、时间、距离等 。
如:It is cold today, isn't it?
2、用作人称代词,代替前文提到过的事物。
如:The dog is not acold-blooded animals. It doesn't need to hibernate.
3、为避免重复,it可用来代替前面说过的短语或句子。
如:I tried to persuade my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 but found it impossible. (it=to persuade my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
4、代替指示代词this,that。
如:—What's this?
—It's an album.
—Whose new bike is that?
—It's Mary's.
注:it与one,that的区别:
it=the(this, that)+名词,特指并且代替前面所提到的某特定事物。
如:He's bought a new car, so he drives it everywhere to show ito ff.
one=a+名词,one指前面提到的同类事物中的不同的另一个。
如:He needs a computer, but he can't afford one.
that=the+名词,that指代的名词与前面的名词属于同一类,但不属同一个。
如: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Japan. that指代population,但其后有一个of短语作定语,以区别于the population of China。
注:it与that的异同:
it指同一事物,that指同类但并不是同一事物。
如:I like the climate of Kunming more than that of Beijing.
The climate of Kunming is mild, and I like it.
5、It/This/That+be+the first(second, third...) time+that-clause 这个句型表示截止到说话时为止的某人的一种经历,关键是注意time前有序数词,主句是一般现在时is时,从句要用现在完成时;如果主句用一般过去时was时,则从句须相应地用过去完成时。
如:This is the first time(that) these Europeans have visited the Great Wall.
It was the fifth time(that) I had paid a friendly visit to America.
6、在一些相对固定的词组中,没有特殊含义,经常不翻译。
如:He's never really made it as an actor. 作为演员,他从未获得过真正的成功。
It is my turn. 轮到我了。
强调句中的it:
可以用来改变句子结构,使句子的某一成分得到强调:
1)强调句的基本句型it's/was+被强调成分+that/who+其他成分
原句:I told Jim the news in our office yesterday.
强调主语:It was I that/who told Jim the news in our office yesterday.
强调宾语:It was Jim that I told the news in our office yesterday.
或:It was the news that I told Jim in our office yesterday.
强调地点状语:It was in our office that I told Jim the news yesterday.
强调时间状语:It was yesterday that I told Jim the news in our office.
2)强调句的一般疑问句型Is/Was+it+所强调部分+that/who...?
如:Was it you that told Jim the news in your office yesterday?
3)强调句的特殊疑问句型疑问词+is/was+it+that/who...?
如:Who was it that told Jim the news in your office yesterday?
【注】强调句与主语从句虽然在形式上很相似,即都含有it is(was)...that。但,区别在于:强调句去掉it is(was)…that之后,句子结构仍然完整,而主语从句却不能这样。
如:(It is)our hope(that)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wards peace.
解析:去掉It is…that之后,句子是不成立的。由此得出该句不是强调句,而是一个简单的主语从句,it是形式主语,从句是真正的主语。
单词课件 篇2
错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大致可分为虚词选择错误、实词词形错误、同(近)义、形似词选择错误等。
虚词选择错误
① 介词或副词选择错误:这种情况极为复杂,各种情况都有可能。这里只提供几组作为参考:before / ago, among / between, after / in, below / under, on / above / over, across / through, except / besides, with / in(用), to / for (对于), like / as 等。
② 连词选择错误或连词与介词混淆。如:because / for(since, as), if / whether, if / unless, so as / so that, hardly … when / no sooner… than, while / when, till / until等。
③ 感叹句用词选择错误:how / what。
④ 冠词选择错误:a / an, a (an) / the。
实词词形错误
① 名词词形错误:名词的单复数形式,特别注意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名词的所有格,特别注意不规则复数名词的所有格,如:the children’s;名词所有格的绝对形式。如:My son is older than my elder brother’s.
② 动词词形错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式错误,特别注意几组易于混淆的词,如:lie(躺) / lie(说谎) / lay;hang(挂) / hang(绞死);find / found(建立);fall / fell(砍倒);bear(忍受) / bear(生育)等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非谓语动词用法的选择,特别是充当状语、表语、定语或宾语补足语时是用过去分词还是现在分词(取决于主语、名词中心词与宾语的关系);在 to 后是用不定式还是动名词(取决于to是介词还是小品词);以及在并列结构中后面动词的形式,必须与第 1 个动词保持一致。谓语动词时态形式的选择,是现在时还是过去时还是其他时态;情态动词和 will(would), shall (should) 等助动词后面的动词形式的选择(只能用原形)。
③ 形容词与副词词形错误:是用原级、比较级还是级,是加 more, most 还是加 -er, -est 构成比较级和级。
④ 词性选择错误:不同的词性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要注意实词的词性是否适合其功能,不符合则应换用适当的派生词。其中特别要注意:连系动词后常用形容词充当表语,而不用副词。如:He feels cold. 作状语用副词,而不用形容词。如:He works well.
同义词、近义词、形似词选择错误
这里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accept / receive, alive, living / lively, allow / let, alone / lonely, aloud / loudly, already / yet / still, also / too / either, number / amount / quantity, answer / reply, asleep / sleepy / sleeping, bring / take / fetch / carry, clothes / clothing, deep / deeply, cost / spend / take / pay, hard / hardly, high / highly, job / work, late / lately, lend / borrow, raise / rise, say / speak / tell / talk, sit / seat, sound / noise / voice
单词课件 篇3
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范文全英版
你们觉得小学英语老师在备案时,用的全中文还是全英文?下面是 带来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范文篇1Unit 1 Leon 3 Part A Let’s say, Let’s chant Part C Culture Teaching Aims : able to listen, say, recognize the words: apple, ant, boy, bag, Coke, able to listen, say, read and write these three letters: A a; B b; C c the chant review the letters of ABC, train a sense of group Points & Difficult Points : Read the letters: Big letter C, small letter c; Write down them correctly and Preparation: cards ,some word pictures, word cards: apple boy eraser ant crayon body head cake Coke coffee bag ball little blackboard with four-line format and a for the blackboard:
1 panda beaver eagle kangaroo (pictures) China Canada America Australia (words) Teaching Steps: –up a talk T: ’m ’m from : Hello! I’m ...I’m from Hangzhou,: Nice to meet : Nice to meet you, : Let’s ? S: Great! T: Watch out! (T throws the ball.) S: Oh, a similar dialogue with your )T : Today, we will learn you know letters? Just as A,B,C…… They are ’s the meaning of letters? S: 字母。
T: Great! A is the first letter.( T shows letter A.) T: A a↗↘ S: A a↗↘
2 T: This is big letter A.大写字母A。 T: Big letter : Big letter : Let’s make a big letter A.(With the hands) Run two trains: Big letter A.(With the hands) T: This is small letter : Small letter A S: Small letter : Look at this girl’s ’s a small letter a.小a, 小a, 小翘辫。
Run two trains: Big letter A, small letter ).T draws an apple: What’s this? S: It’s an draws an ant beside the apple: What’s this? S: It’s an : A for ant, / /,/ /, / /.A for apple, / /, / /, / /. B b, C c like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right hand to make a for boy, /b/,/b/,/b/.B for bag, /b/,/b/,/b/.C for Coke, /k/,/k/,/k/.
3 C for coffee, /k/,/k/,/k/.Step : Find out the letters we’ve just boy eraser ant crayon body head cake Coke coffee bag ball Read as: apple, small letter ) T: You’re so can read , let’s write them at the : First, let’s write down big letter , two, , Let’s try me your : My & Ss: One, two, teaches the writing of small letter ) T: Everyone has his is A’s home? Here it is.(T points at the four-line format.) T: This is letter’s is the first the second floor and the third letters A liv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 write down me your : My finger.
4 T & Ss: One, two, teaches the writing of small letter a in the four-line them on your exercise the writing of Bb, ) Read after ) Say with the ) Say by writes down: T: March 8th is Women’s ,妇女节。
T: On that day, you should say “Happy Women’s Day” to your also can pour a cup of tea, then say “ Have some tea, mom.”
T&S act like mother and son/ : Ding : Come in, : Happy Women’s Day! T: Thank you.
5 S: Mom, sit down , some : Thank dear ).Complete the writing of letters and exercise on the activity ) Make letter cards of A\B\ it over: 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范文篇2Goood moring, I'm glad to interpret my leon here .The leon plan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Part A let's learn of unit1 PEP Primary English will explain how to teach and the reason for doing this from following aspects.Ⅰ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Ⅱ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Ⅲ teaching procedures Ⅳ blackboard design V aement Now Let’s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can be divided into 3 parts as followed: the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 the main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I’ll talk about it one by one.
6 This leon is the first leon of unit 1, book7 .It includes two parts: Let’s learn and let’s section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se key phrases: on foot, by bike, by bus, by train, by in section 2, it provides a game for the Ss to prastise the patterns: How do you go to…? And the answer: I go… by../ on students have already known some vehicles in the daily ’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se words .If student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 rest of this , I set the following aims: The first is language objectives To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an read, recognize and use these key phrases :on foot ,by bike,by bus,by train next is ability objectives (1) To develop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objectives (1)to help students know some vehicles and comprehend the traffic rules (2) To foster Ss’ consciousne of good
7 co-operation and proper main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about this leon is: (1) To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 these key phrases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2) To enabl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3) 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points To help 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go to…? part Ⅱ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in this leon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is to say,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o help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will arrange these activities: gueing game, 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in this leon a recorder, CAI, will be Ⅲ teaching procedures
8 I’ll finish this leon in five lead--in activities I will begin my cla with \"drawing and gueing\" game, just like this : I show students some vehicles such as bike ,bus ,jeep which they learned before by \"Stick Figures\" and ask them gue what’s :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gueing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 for the next prestentation Now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first there is a Free talk between T and example: I show many pictures of beautiful cities and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such as \"do you like this city?where do you want to go ?\"and help Ss to answer them with \"by train ,by plane,by ship\".By the way, I show the picture of a school, and say“ I go to schiool by bus” ,Ss read this the actions and ask \"how do you go to school?\",show many pictures of tools such as ,on foot by bike ,by bus to help students
9 answer my question one by present the key structures one by one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With the help of the CAI I set a situation to help Ss understand the way of using these key phrases: A boy is coming, who is going to says: I go to school by…Then play the sounds of bus, bike ask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tell “I go to school b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nds, by the way , I present another new phrases:by subway Purpose:Make Ss use these new phrases with sentence structures, to help Ss use the language in a real practise 3 I order to make every student read these new phrases correctly, I design a \"drill \"in this step, I show cards as soon as poible ,students should read the words quickly and spell I ask 'How do you go to school?'students answer \"I go to ......\"also I will quicken the speed to ask .The purpose is to draw the whole students'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 of the words 4 After this, I ask Ss to do \"Let's play \" in
10 use places cards and vehicle cards, ask and answer:How do you go to …? I go to … by…”
5, If Ss can ask and answer expertly, I will ask them to make a short purpose of this is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ose sentenses through a ture situation and make the dialogues in order to check if Ss can ue these key prases、sentences structures skillfully step 4 consolidation let students do a survey abou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and the table like this :write down names and tools another Ss choo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5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collect other kinds of transport tools through the library , purpose of this is to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o wide the students'knowledge step6 blackboard design my blackboard design like this :on the left Ishow the
11 phrases:on foot,by bus.......on the right there are many sentences: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 step 7 aement due to the students'age ,I make every students work in cla through man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and provide they a wide thinking make students learn this leon very well through desiring scene statues that's all,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 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范文篇3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Period One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play Teaching aim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four skills phrases: 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 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enable the students to ask about the ways of traffic with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Or How do you go to Canada…?‖And answer with―I go by…‖
12 Teaching focus: To master the four skills phrases: by train, by plane, by subway, by ship, by bike, on foot Teaching difficulty: To differ ―subway‖ from―train‖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aching aids: cards recorder and tape player Teaching procedure: 1.(Warm-up) Greeting: Good morning , cla ! Glad to meet you are you? What day is it? What ?s the dat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how a picture of bus T: What‘s this? S: It‘s a : I go to school by do you go to school? (Show a picture of bike and
13 help a student to answer with ―I go to school by bike.‖) (In the same ways)Teach ―by subway‖ and ―by train‖ ―by ship‖ ―by plane‖ ―on foot‖.Subway: It's an underground railway in a travels very can see subway in Hong Kong, Beijing, Shanghai, Gongzhou…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bway and trai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 by‖& ―on‖ games Ask one S to the front and stick the word cards next to the phrases written on the Bb when T read the new phrases quickly and the other Ss put up their one who reflect fastest and correctly is the to the tape of Part A Let‘s learn and follow attention to the tone and pronunciation : Let‘s play T Offer many places (the Australia Hong Kong Shanghai Guangzhou the moon…) and traffic ways (by car/ taxi/ bus… on foot) Ss practice with above places and ways in pairs: A: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14 B: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ncourage the Ss to make up as many sentences as they competition Divide the cla into tow the pictures of traffic tools and ask Ss to spell the first one who puts up hand gets the chance to group spell out more phrases are the Copy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Finish Page1 of the AB 看过小学英语全英文教案范文模板的人还
15
单词课件 篇4
Review the second part of 6B, from Unit 5 to Unit 7, check their controlling of the vocabularies, structures and the daily talks.
Unit 5: Control the words about weather, and the structures about how to ask weath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ect.
Unit 6: Control the words about planning, and know how to plan for the weekend. Control the structures about calling sb., and how to ask plan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Unit 7: Control the words about letters, and the structures about how to write a letter. Control the daily talk:What should I do? I want to do ….
Emotions: Train their ability to use all of the points together, and make a conversation or short dialogue.
Help them to take more interesting in it.
Teaching plans: four lessons
Part C Part B
Part B、D、A Test
The First Period
教学目标:
ntrol all the phrases in this unit, and can use the structures to practi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 with my friends.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Yes I’d love to. // No. I’m going to …
2.Train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structures and phrases to describe their plans
教学重、难点: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using of the phrases and structures
教学准备:tape, cards
教学环节:
Step 1 Free talk
Review the next used structures
Do the free talk with all the students. Then review the structur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s answer the question with the learned verb phrases. 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m going to see a play. I’m going to …
Step 2 Presentation
Learn new phrases and review the learned
Give them a range: In the countryside(let Ss think about the verb phrases can do in the countryside) then teacher adds, Plant trees, water flowers, mike cows .Go fishing ect. Do the same way to teach the other phrases
Ss think out the phrases: Pick apples, grow flowers, Fly kites, ect.
Step 3 Practice
Check their controlling of these phrases
Practice the structures with these phrases
Ss practice in a group of four, then act it out
Step 4 Reading
Check the pronunciation
Teacher reads the phras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sks Ss to follow and spell them.
Ss do this job follow the teacher
Step 5 Homework
Write four short dialogues, and two for agree, two for disagree
The second period
教学目标:
1.Review the words about weather. Learn to describe the four seasons.
2.Review the structures of unit 5.
3.Help them to make short dialogue about how to describe seasons
教学重、难点
Correct describe ration for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
教学准备:tape, card, pictures
教学环节
Step 1 Free talk
1.Check their Vocabularies
2.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weath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summer, autumn, winter)
3.Ss find the words to describe the weather of spring
4.Ss give the answers to another seasons.
Step 2 Practice
Train their ability to make dialogue
Ask Ss to make a short dialogue about the weather of four seasons.
Then ask them to say it in a short context.They discuss in a group, and then act it out.
Then ask one to conclude
Step 3 Writing
Controlling of the words
Ask them to finish the exercise of page 65, “the four seasons”Then read follow the tape one by one, control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Ss first finish the passages, then repeat follow the tape , got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Step 4 Explanation
Got the important grammar
Teacher explains the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passage, then give some more examples.
get warmer get green in rivers and lakes go skating go skiing
Ss got the pronunciation and got the important points
Step 5 Homework
read the passage five times after class
recite tomorrow
The Third Period
教学目标
1.Review the structure about how to make pen friends
2.Review the asking way about the name, city , age, telephone number, fax number, e-mail address, school, favorite subject ect. Help them to make a short passage to describe their pen friend
教学重、难点
The correct asking way of these information questions.
教学准备:tape, cards
教学环节
Step 1 Free talk
Check their oral English
Teacher first greets to all the students, and then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ir information, such as: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live?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Do you have a brother or a sister? sect.
Ss first do the morning greeting together,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ir own information.
Step 2 Practice
Check their correct answering of the questions
Let them ask questions to their partner about his/her best friend’s information, and then finish the notes on page 69.Then tell the passage
Ss practice and finish all the questions, and try to introduce their best friend to all the classmates.
Step 3 Reading
Check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learn to write a passage
Give them the example of how to introduce one person.
Show the passage, and play the tape, let them listen and read.Then follow it, and try to repeat
Read; learn the way of writing, and then repeat follow the tape
Try to write a passage with other two pictures.
Step 4 Home 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r best friend.
Finish the exercise book.
The Fourth Period
完成本单元测试。
单词课件 篇5
活动内容:1.单词 hospital. Post office.
2.句型where to? go to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操练单词:出示挂图
T: what s this?
C: park.
T: what s this?
C: zoo.
[新单词] 出示挂图
T:有一个人告诉你他生病,你应该告诉他上哪去呀?
C:医院。
T: hospital C: hospital
T: go to hospital. C: go to hospital.
T:我想去寄信应该到哪去呢?
C:邮局。
T: post office C: post office
T: go to post office. C: go to post office.
二.游戏部分
1. 悄悄话.
分成4组,每组第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小声读给后面一位小朋友。依次往下,最后一位大声站起来读单词。看谁读得最准确。{反复操练2次。}
评价:读得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2. 情景表演
两位老师情景对话 where to?
go to
T: 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幼儿简单回答。
{操练句型}
T: where to? C: go to park.
T: where to? C: go to hospital.
T: where to? C: go to zoo.
T: where to? C: go to post office.
3.火车嘟嘟嘟!
两位老师拉着长绳当火车。
现在我们就搭上火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交代游戏规则:司机问:where to? 乘客答: go to招手上车,到站下车。{游戏最后请小朋友当司机,以对话为主,自由进行。}
三.结束活动
在愉快的火车旅途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幼儿能初步掌握单词发音。
2.能正确理解句型含义。
3.踊跃地参加游戏,大胆大声练读。
活动准备:1.挂图[park zoo hospital post office]
2.卡片[park zoo hospital post office]
3.长绳5条。
重难点:1.post office的发音。
2.句型的理解。
单词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聪明的小白》,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外出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2.学说故事中小白对狐狸和狼说的话。
3.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
2.故事图片。
3.课件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㈠猜谜语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看看谁听得最认真,猜的最快好吗?
2.猜谜语: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蹦蹦跳。
㈡出示小白兔手偶,调动幼儿兴趣。
师:谁猜出来了?(小白兔)你们喜欢小白兔吗?老师把小白兔请到了咱们班(出示手偶),我们快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向小白兔问好)这只兔子叫小白,它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理解故事,学说对话。
㈠利用手偶完整讲述故事。
1. 提出要求:小朋友们要认真听故事,边听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小白兔遇到了什么事?
2. 教师利用小白兔、兔妈妈、狐狸、狼等手偶讲述故事。
3.说一说: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小白兔遇到了什么事?
㈡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一、教师讲述第一段:
⑴提问:小白和妈妈出去采蘑菇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想什么了?它是怎样做的?
⑵讨论:如果你是小白,看见小蜜蜂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2.出示图片二,教师讲述第二段和第三段:
⑴提问:小白遇到了谁?狐狸是怎样说的?小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狐狸见到小白不理它又怎样做了?它对小白说了什么?小白是怎样说的?
⑵说一说:你能说一说这句话吗?谁还想说?(学说:我不认识你,不吃你的东西。)⑶讨论:如果你是小白,别人给你东西吃,你会怎么办?
3.出示图片三,教师讲述第四段和第五段:
⑴提问:小白又遇见了谁?狼说了什么?小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狼见小白不理它说了什么?小白是怎么回答的?
⑵说一说:你能说一说这句话吗?谁还想说?(学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⑶提问:大灰狼见小白不跟它走是怎么做的?小白怎么做了?它喊什么了?
⑷讨论:小白为什么要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 如果你是小白,你会怎么办?你觉得哪种办法更好?
4.出示图片四,教师讲述第六段:
㈢利用课件整体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幼儿观看。
2.交流:
⑴兔子小白为什么会遇到危险?它以后会怎么做?
⑵果你是兔妈妈,看到小白遇到了危险心里会怎么想?你会对小白说什么?(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
三、延伸活动。
1.在美工区提供小白、兔妈妈、狐狸、狼的图片,幼儿进行涂色,制作头饰。
2.表演区提供故事图片、录音磁带、头饰表演故事。
3.语言区提供故事图片、手偶,讲述故事,续编最后一段。
兔子小白跟妈妈出去采蘑菇,看见一只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嗡嗡嗡”地飞。小白想:咦?小蜜蜂要去哪呢?于是蹦蹦跳跳地追了过去。蜜蜂越飞越远,小白离妈妈也越来越远了。
这时,一只狐狸从一棵大树后面走出来,说:“嘿!这不是小兔子吗?自己在这儿玩呀?”小白知道狐狸经常做坏事,没有理它。
狐狸见小白不理它,转了一下眼球,拿出一根胡萝卜,说:“我这里有一根好吃的胡萝卜,给你吃吧!”小白说:“我不认识你,不吃你的东西!”
小白继续往前走,一只狼从大石头后面走出来,说:“嘿!这不是小兔子吗?自己在这儿玩呀?”小白知道狼经常欺负小动物,没有理它。
狼见小白不理它,假惺惺地说:“小兔子,我带你去找妈妈吧!”小白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大灰狼见小白不跟它走,就龇着牙伸着爪子去抓小白。小白挣脱狼的爪子,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
大象和兔妈妈听见了小白的叫喊,带着动物们飞快地跑来。大灰狼看见来了这么多的动物,灰溜溜地逃跑了。
单词课件 篇7
目标:
1、过活动,教幼儿认识汉字“手”和“脚”,了解其字型结构,学习用“手”和“脚”两字组词。
2、学习hand和foot的正确发音,理解其中文含义。
3、教育幼儿爱护自己的手和脚。
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视机、影碟机,“手”“脚”图片及汉字,英文hand和foot,幼儿人手一套身体躯干卡片。
过程:
一、学生共唱英文之歌《a、b、c》入教室。
二、游戏“听指令做动作”。
三、游戏“听一听,猜一猜”。幼儿猜猜这是身体哪部分发出的声音。
四、出示“手”“脚”图片,提问:
(1)小朋友的手和脚会做些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
(3)小结:手和脚的用处大,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手和脚,注意保持它们的清洁。
五、认识汉字“手”和“脚”
(1)看一看,汉字“手”和“脚”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不一样?
(2)“手”字组词。
(3)幼儿跟教师认读手。
(4)“脚”字组词。
(5)幼儿跟教师认读脚。
六、学习hand和foot的正确发音。
(1)老师认读出手的英文名字hand,幼儿想想和谁的英文发音有点相同。
(2)分“hand”和“head”。
(3)学习foot的正确发音。
七、集体游戏:“捉迷藏”。
八、个别游戏“1,2,3,4,5,6,7”。
九、 游戏“拼图”
根据老师的指令拼出小男孩的手,脚,头。
十集体舞蹈“幸福拍手歌”
幼儿变跳边随教师出教室。
单词课件 篇8
大班英语(学习单词)
(一)活动目标:
学习正确读准、认识单词daddy、mommy、grandpa、grandma,并了解其含义。
(二)活动准备:
flash card:daddy、mommy。
(三)活动过程:
1. say hello(打招呼):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好多客人,小朋友们应该和客人说什么呀?(教师做hello动作提醒幼儿)
师:我们一起唱一首好听的英文歌送给大家好吗?
师幼共唱《hello song》。
2. warm up(热身运动):
肢体动作:stand up, sit down, run, jump, turn around……
3. teaching(教学):
①师: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behind me?你想知道谁在我后面吗?(想)可是啊,它要求小朋友数到3才肯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好吗?show me your hands. one, two, three. 咦,它还是不肯出来,we try to again.我们再来一次。(师互动幼儿举出手指数one, two, three)
②(出示flash card:daddy)who is he?他是谁呢?(幼儿说说)he is my daddy!他是我的爸爸。(幼儿学念:daddy)
(出示flash card:mommy)who is she?她是谁呢?(幼儿说说)she is my mommy.她是我的妈妈。(幼儿学念:mommy)
我们来和daddy, mommy打个招呼吧。say: hello, daddy! hello mommy!
③ ki ing game:依次请幼儿说:hello daddy/mommy.
4. jumping game:
①以唱歌《where’s my daddy/mommy?》的形式请两位幼儿分别扮作daddy 和mommy。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③教师指挥游戏:教师随机喊daddy或mommy,两名幼儿尝试游戏。
④教师互动其他幼儿喊daddy或mommy,参与游戏幼儿进行jumping game.
5. say good bye(说再见)。
单词课件 篇9
1.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
2.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幼儿了解动物cat 和dog 的英语名称3.通过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与初步的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听懂、会说单词cat 和dog。
三、活动准备猫和狗的的卡片、猫与狗的头饰、黑板、录音机等。
师:Ok, I’m Jojo,When I say “Hello” to you, you can say “Hello, Jojo!”
(对给回答得好的幼儿“Give me five!”,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2.热身运动师:Let’s warm up! Listen to the music. let’s say “Music”(做朝向录音机的动作)师生共做表演 “Follow me”
(1)cat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猜猜它是谁?将卡片藏在黑板后面,露出一点,直到猜出才显示卡片单词呈现方式:卡片(用不同的部位击打卡片并说出单词),捉迷藏游戏(小猫跟我们玩躲猫猫游戏,幼儿眼睛闭起来,引导幼儿朝不同方向念单词,叫cat出来)
(2)dog引导幼儿猜测是不是在帘子后,教师进去看一下,发出“汪汪汪“的声音,引出”dog”
4.游戏小猫哪去了,小猫告诉老师,只要和老师一起跳着喊,他就会出来了,钻山洞:选出两个小朋友做桥墩,钻山洞的小朋友(第一个带上头饰)要边念单词边钻,引导还没钻的幼儿一起说,让每一位幼儿练习说;钻山洞人数不可以多。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认识了cat 和dog,在音乐声中和cat,dog说再见。
活动目标:
1、认识字母A和其代表单词apple,准确掌握字母A的发音。
2、学唱字母A的念谣。
2、复习前一堂的内容(hello ,goodbye how are you)
教师把已装有苹果的盒子或袋子神秘的拿到幼儿面前,让幼儿有探索的欲 望。
Step3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以活跃课堂氛围.
What's in the box? what'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Who want to try ,let me try。 Ding ding dong (敲盒子),let me try
T:Ok, do you want to know?(引导幼儿说出Yes或No)
T:Who want to try(作举手状,并引导幼儿说出Let me try,当幼儿拿出苹果之后说 What's this?
教师马上转动字母卡片,马上变成“A”引导幼儿读出字母“A”
让幼儿模仿准确的发音并反复跟读。
Step4品尝水果:
T: Do you want to eat(继续引导二说出 Yes)
T:OK, follow me! I lik an apples
接着教师发水果让幼儿品尝。(拿到幼儿面前时一定要鼓励幼儿大声说出“I like apples,
T: OK! We are so tired. Let's have a rest . Let's say good bye to the apple
T:Say good bye to the A.
活动目标:
1、认识字母C和其代表单词cat,准确掌握字母c的发音。
2、学唱字母C的念谣。
活动准备:
教学魔法棒、字母卡片、软铁丝。
1、复习问候语(Good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
2、小朋友相互问好!(Goodafternoon Miss zhang)
1、教师模仿小猫的动作和声音走出来“meow meow meow”,问幼儿是哪个小动物,引导幼儿回答回答“cat”,教师出示“cat”卡片并贴在黑板上。
2、在黑板上写出字母“c”,引导幼儿读出{si:},问幼儿“where is letter C”,幼儿在“cat”卡片中找出字母“c”。
1、教师用魔法棒点击字母卡片C,让幼儿反复跟读。
2、教师用身体摆出字母C的造型,并让幼儿模仿,以加深字母C形状的认识。
3、教师用魔法棒点击字母卡片的“cat”,让幼儿反复跟读,并模仿小猫“meow meow meow”的叫声。
4、教师用魔法棒点击书本上的“c is for cat c c c”念谣,让幼儿跟着魔法棒一起唱出。
1、Diy:教师准备好几根软铁丝,在幼儿面前把铁丝弯曲成C,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字母C形状的记忆。
2、教师请幼儿把小猫送回家,边走边唱“c is for cat c c c”(cat cat cat,go go go),在说唱中结束本堂英文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单词,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
1、今天贡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神秘的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小朋友跟她打招呼!hello!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让幼儿找出缺少的部分(教师故意忘记画娃娃的头)引出单词head
单词课件 篇10
活动内容:
1、单词hospital.postoffice.
2、句型whereto?goto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掌握单词发音。
2、能正确理解句型含义。
3、踊跃地参加游戏,大胆大声练读。
活动准备:
1、挂图[parkzoohospitalpostoffice]
2、卡片[parkzoohospitalpostoffice]
3、长绳5条。
重难点:
1、postoffice的发音。
2、句型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操练单词:出示挂图
T:whatsthis
C:park.
T:whatsthis
C:zoo.
[新单词]出示挂图
T:有一个人告诉你他生病,你应该告诉他上哪去呀?
C:医院。
T:hospitalC:hospital
T:gotohospital.C:gotohospital.
T:我想去寄信应该到哪去呢?
C:邮局。
T:postofficeC:postoffice
T:gotopostoffice.C:gotopostoffice.
二、游戏部分
1、悄悄话.
分成4组,每组第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小声读给后面一位小朋友。依次往下,最后一位大声站起来读单词。看谁读得最准确。{反复操练2次。}
评价:读得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2、情景表演
两位老师情景对话whereto
goto
T: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幼儿简单回答。
{操练句型}
T:whereto
T:whereto
T:whereto
T:whereto
3、火车嘟嘟嘟!
两位老师拉着长绳当火车。
现在我们就搭上火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交代游戏规则:司机问:whereto
三、结束活动
在愉快的火车旅途中结束本次活动。
单词课件 篇11
活动准备:
1、幼儿去公园或者绿地观察过生活中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2、幼儿收集的树叶若干,绿叶树、常绿树图片若干。
3、课件“树妈妈的话”一份。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
2、谈一谈:
你捡到的是什么树叶?它象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树叶有的会在秋天变成黄颜色或者红颜色,有的一年四季都是绿颜色的,而且不同的树叶都有它不同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了。
4、提问:
——“为什么这些树叶有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黄颜色,然后枯掉了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还是绿绿的留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呢?”
——“让我们听听大树妈妈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有的树叫落叶树?而有的树叫常绿树?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吗?(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
——师小结: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叫常绿树。如棕榈树、冬青、桂花树等。有些到了秋天叶子就枯黄,树枝变成光秃秃的,这叫落叶树。如水杉、枫树、柿子树等等。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到处乱跑。
树真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飘呀飘。树真好,天热了,我们躺在树下睡午觉。
1、欣赏常绿树、落叶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间隔排列的关注。
2、操作“种树”。
单词课件 篇12
幼儿园小班英语教案《单词rabbit star tea》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的学习字母rabbit、star、tea的正确读音,初步了解单词rabbit、star、tea的含义,发音基本准确.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
3、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rabbit、star、tea字卡,rabbit、star、tea的图片 cd
教学过程:
一、问候t:good morning。Every body
二、新授
1、出示字母图片让幼儿猜t:look,what is it?
2、幼儿猜出或猜不出后,就完整出示卡片,并教会幼儿正确读音。
t:ok ,it’s rabbit游戏:将字母卡rabbit、star、tea依序贴在白板上,老师带读数次,再调换字母卡的顺序观察幼儿是否能认识正确的字母。
3、教会正确读音后可以配合动作加深幼儿记忆Ok let’s do together(如此类推,教授rabbit、star、tea)
4、情景表演(老师带兔子、星星的图片出现)t:o ,who is coming? rabbit、star、tea 教会幼儿正确读音t:o ,look at 冯老师,what’s in his hands? tea教会幼儿正确读音(引导小朋友做拿起杯子假装喝一口。
5、游戏 I am home (听音乐随便叫某个幼儿的名字,由吴老师做暗号,听到暗号后停下来做动作rabbit (发音) rabbit如此类推t:ok ,now let’s play together(时间长就直接到good bye)
三、复习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
ok ,now listen to the radio四、good bye
2025成长课件12篇
这份特别定制的“成长课件”一定超出您的期望。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欢迎您查看并阅读本文!
成长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相关植物的照片、录像片。
2.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前文,揭示文题。
1.(板书:夏天)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那么通过《夏日的海滩》和《多彩的夏天》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把课题补充完整:在夏天里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
3.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问同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但不能越俎代疱,应当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小朋友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9个生字。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8.重点指导写好“威”、“增”、“填”、“割”四个字,掌握“威”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
(一)自读交流。接下来,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走进夏天,认真读,仔细想。(出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在成长,它。)结合这个句子,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然后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二)全班交流。
1.同学们读书都得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很精彩。那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
操作提示:课文的情节很简单,学生的发言就是找出各种事物的成长特点。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将意思说对即可,而是要借助这一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开一扇解读文本的窗口,并由此展开一次次对文本的解读。
3.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本解读的选择权在学生那一边,所以制作的课件是开放的,学生交流到哪部分,就出现哪部分的文字或录像、图片、供交流时使用。
(三)第二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2)指导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读出节奏感,稍快。
(3)拓展练习: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
生物在夏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植物:绿蔓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
有生命的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就是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
4.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成长的特点。
(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5.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四)第三自然段交流提示。
1.山水:山地河
无生命的铁轨
马路
2.用“因为……所以……”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3.“软绵绵”,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样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读出事物在夏天成长的特点。
5.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五)第四自然段交流提示
1.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两句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4.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3)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4)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5)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5.齐读第四自然段,深刻体会人要成长的道理。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看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4.拓展写诗。
在夏天里成长
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
水长瀑布长,河是一天一天变深变大;
路长铁轨长,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
长长,是一天一天地;
长长,是一天一天地;
人长知识长,能力是一天一天地变大。
啊,神奇的夏天,让我们快快成长吧!
四、依据差异,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句。
2.观察夏天的事物,写一首《在夏天里成长》的小诗。
成长课件(篇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53~55页“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其实,由于各种原因,在100只小蝌蚪中,只有20只能变成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关注小蝌蚪的成长,好吗?(板书:小蝌蚪的成长)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说说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先独立列出算式;(412—89)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获得计算结果;(412—89=323(只))
(3)交流计算方法;(口算、数线、拨计数器、竖式等)
3、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先独立列式,再在小组内交流。(514—126=298(只))
4、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左边的题是数位没有对齐,右边题是忘了退位)
5、小结:竖式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借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
三、巩固应用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四、回顾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323(只) 514—126=298(只)
成长课件(篇3)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授课教师:戴涛(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弘光分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本内容属于“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胜利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了解青春期的到来会使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由此会给他们带来种种困惑。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青春期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误区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与异性同学之间交往;引导学生对成长、对青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开启青少年的心扉,正视自己青春期的种种变化;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向他们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理。
学生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相应的产生一些心理矛盾与困惑,以至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焕发出青春朝气蓬勃的力量。
教学准备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当前学习、成长中的烦恼以及来自于家庭、学校、同学和自身对此的态度、看法。
2.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讨论成长中的烦恼,从而获得正确认识;进行脑力激荡、开放性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敞开思维和想象去解读青春的意义。
3.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给出的案例和设置的活动,采用讲解法、设疑法、讨论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成长的烦恼》,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的照片,引出成长的话题。
(设计意图:利用《成长的烦恼》歌曲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照片的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种种考验,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面对!谈一谈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图片展示。课前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调查同学们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
步骤二:交流合作。同学们讨论交流,经验共享,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三:教师点拨。教师讲解科学解决上述心理矛盾的重要性及介绍合理解决心理矛盾的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①由于很多学生在公开场合不敢说出自己的困惑,因此,通过课前采用无记名形式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②这样做有利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③让学生掌握解决心理矛盾的重要性,更直观地了解解决矛盾的几种方法。)
1.展示学生的烦恼一:关于“绯闻”
(1)设疑引思:你们是怎样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绯闻”?如果你遇到了“绯闻”,你会怎么做?
(师: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整理出核心问题:要互相尊重、正确认识并珍惜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深入思考:男女生应该怎样正确交往?)
(2)学生可能的答案:
讨厌:不想被人说三道四;觉得很尴尬;不好意思;怕被老师家长同学误会……
不讨厌:无所谓,说就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3)分析小结:
①作为学生,首先,明白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当专注于学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干扰;对于“绯闻”要尽量进行冷处理,不要在意那些绯闻,“清者自清”;②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管理,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③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相处也尽量在公共场合,减少给“狗仔队”搜集和传播绯闻的机会;④遇到校园“狗仔队”的现象,要及时与父母、老师等自己信任的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展示学生的烦恼二:关于父母的“唠叨”
(1)设疑引思:你们是怎样看待和面对父母的“唠叨”?
(师: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理出核心问题:要正确的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深入思考: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
(2)学生可能的答案:
觉得烦:他们太唠叨了;我已经长大了,还当我是小孩子;语言过激;管得太多了……
表示理解:换位思考;他们也是爱我的;要沟通;要理解父母……
(3)分析小结:
①主动沟通。平时多与父母聊一聊自己在校的事情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②换位思考。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③尊重理解。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当观点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达到求同存异的沟通结果;④多些宽容。遇事不要斤斤计较,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⑤有错就改。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让父母帮助我们改正错误;⑥主动帮助。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开心。
3.展示学生的烦恼三:关于学习压力
(1)设疑引思:学习压力的存在是否正常?你是怎样看待学习压力的?介绍一下你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师: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整理出核心问题:要正确的面对学习压力。深入思考:应该正确的缓解学习压力。)
(2)学生可能的答案:
积极作用:压力就是动力;没有压力就不能前进;积极转化压力的影响……
消极作用:压力太大失眠;紧张手心出汗;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不集中……
(3)分析小结:
①学习中有压力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是经常会遇到的;②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积极的一面)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消极的一面);③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的能力所及;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不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有效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同事的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
4.展示学生的烦恼四:关于交友
(1)设疑引思:你渴望知心朋友吗?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你是怎样结交到好朋友的?
(师: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理出核心问题:怎样对待朋友)
(2)学生可能的答案:
向朋友展示自己的优点;主动热情大方;真诚友爱;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3)分析小结:
渴望知心朋友,是许多同龄人的共同感觉,也是你们这一年龄的正常反应。你可以尝试在班级里寻找一个你认为可以结交的同性同学,主动与之接触,主动邀之一起活动,迎合其主张,过一段时间,你们就可能成为朋友。有了一个朋友,慢慢就会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另外,你要注意让自己的性格适当外向一点,大胆与人交往,主动帮助别人。能够关心人、欣赏人、赞美人、理解人、谅解人的人,一定会有朋友。
(三)尾声
送给同学们的话
(大家配乐齐朗诵)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换一种心情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举
(一)组织形式较新颖
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的心理烦恼要从学生那里了解和获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教材中列举的几个实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学生有新的烦恼、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采取课前无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还有利于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几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较为典型的心理烦恼,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参与度。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教师则要一边精心甄别,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一边逐步引导,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并将其教授给学生。
(二)学生发言自由,参与面较广
虽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进行过预习,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老师邀请班内学生针对不同的烦恼谈自己的实际想法、提供自己的实际经验等环节中,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拘谨。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听来也清新自然,完全不矫揉造作。在整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还感到欲罢不能,甚至在课后,还有学生在谈论自己和父母化解矛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单纯说教过多
课前学生准备不需要太多,但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因为老师的正确指导对于这堂课来说非常重要。课前我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虽然不用背稿,但要把资料上的文字用通俗的、课堂上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整理甚至打腹稿的。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虽然我适时地在将要表达的内容中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但老师的言语仍然显得说教的成分过多了一些,还不够具体、形象和生动。
三、同一课时的再教思路
(一)增加父母来信
我班一位同学的家长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那天为自己所做事情的感动,流露出浓浓的舐犊之情。本来计划让学生朗读来信,使他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了解“爱之深,责之切”,增加和父母沟通的说服力。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把这个环节漏掉了。如果今后再有机会讲授本课内容,一定不能再如此疏忽了。
(二)撷取有教育意义的相关小故事、诗歌、歌曲等
要摆脱单纯的说教,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的诗歌、歌曲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成长课件(篇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单元总时数: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 (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 (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 (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1课时)
写作 写消息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 新课
师 生
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 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 生
1、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仔细阅读课文,小标题是否概括了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如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 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由上题说说你对本文选材上的发现,你最喜欢本文哪一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讨论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 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概括南极的特点 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1、仔细阅读课文,将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并读一读 认真阅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女画家临别前,画了三个太阳,依照你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三个太阳在文中
的具体含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南极的环境及景色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描写的,从中发现通讯语言
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
1、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推荐学习《月
成长课件(篇5)
诗歌教学创新设计: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仿写诗歌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奉新县第二中学 邓井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家都喜欢诗,但真正认识诗的同学就少,知道怎样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仿写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感,在品位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4、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三、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四、教学过程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
.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多媒体显示)
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
情感美 音乐美
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
意像美 意境美
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
构思美 想像美
(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多媒体显示)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2)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有了感情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多媒体显示)
春 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伊蕾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写热爱春天的内容的诗,都有情感,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所以,情感必须用意象来表达。而有情感无意象的却不能成为诗。)
再看看下面的诗:
其一
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使人进步
其二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接下来,我们就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大屏幕显示)
井底的蛙,
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一起点评。)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诗。(大屏幕显示)
“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
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大屏幕显示)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大屏幕显示)
1、那白色的风帆是大海的翅膀
凌空而起
--赵丽宏
2、象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
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
--蔡其娇
3、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王辛笛
(1、2、3分别把风帆比作翅膀、嘴唇和蝴蝶;比喻新奇,意境独具,语言极富表现力,令人品味)
接下来我们来作一个练习
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写上相应的诗句。(大屏幕显示)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她温柔的话象只小手,
轻轻拂去了他心中的悲伤。
她动情的歌声如同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一起点评。)
3、学以致用,大胆.写
成长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三、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玩“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并引导幼儿按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变成小青蛙了”。 (本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了解,使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随时组织幼儿观察饲养角的小蝌蚪,验证其成长过程,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活动的亮点是: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把科学领域的活动用故事情节贯穿下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模仿小蝌蚪时,有位孩子摇着身体晃着脑袋边走边情不自禁地用济宁话说:“真好玩,真好玩”。我接着引导说:“好玩吗?后面还有更有趣的呢!”对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注意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教师能够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由欣赏故事——语言描述其成长变化——模仿、探索动作——到体验游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3、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拓展内容】
小蝌蚪的成长反思
《小蝌蚪的成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教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校已有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连读退位减法。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理解连读退位减法的算理的同时,能正确的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向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标,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反思《《小蝌蚪的成长》教学反思》。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再次,情境图,可以复习第二单元的“东南西北”。
虽然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小组分工协作:如二人合作中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是在实施中,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起来积极参与,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竖式笔算方法,但熟练程度不够。再往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成长课件(篇7)
由于过多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这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作正在被淡化,被异化:一头是学校刚性化的要求和严格的常规检查;一头是教师整天忙于抄教案、迎检查。那么,到底应对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进行怎样的革新?时下,各中小学在《教学常规》中对教师教学方案设计和检查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不少学校还根据教师撰写的教案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初衷无非是督促教师搞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但在过于细化,极具“刚性”的常规禁锢下,在“与考评挂钩”的切身利益直接驱动下,不少教师曲解了设计教学和撰写教案的本意,整天疲于抄写教案,单纯应付常规检查,一心为了换取高分。教案衍变成照本宣科的剧本,教学设计也成了机械的文本复制。从表面看,教师“备课”质量日益提高,而实际上却日渐低下,设计教学、写好教案这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作正在被淡化,甚至被异化。从新课改所倡导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我们认为教案形式和备课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教案改革首先要疏通和优化“设计教学、写好教案”这条教师成长的主干道,通过改革教案形式和调整评价重心,减少教师费时低效的摘抄行为,带动备课方式的革新,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来,切实提升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通用性教案的设计。 在具体运作时,我们首先要对教案形式进行革新。新式教案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用性教案,由学科备课组统一印制,约占页面的2/3;二是空白,备做教学设计的修改之地,约占页面的1/3。通用性教案可以采用活页形式,由学科备课组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分工、分头、分期进行设计,然后筛选出优秀教学方案打印并装订成册,任科教师人手一册。通用性教案在内容和结构上切不可像剧本一样,把教师要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应怎样去回答等设计得面面俱到,要给任科教师留下再改进、再创造的空间。二、个性化教案的形成。教师在使用通用性教案时,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课前通教案、做修订:即以通用性教案为牵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理顺教学思路;备学情、做修订,即依据班情学情对通用性教案实行个性化修改。二是课后重反思、再改进:教师上完课后,总会有些成败得失的感触,如果能够及时地加以梳理,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后,应及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点击精彩之举,提炼经验,可以查找教学失误,反思病因,并以此整理撰写教后记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案。 三、评价的跟进与支撑。为了给新教案的实施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校对新教案的评价必须跟进,必须完善。评价重心应由追求形式美转向注重实效性,由单纯的评判量化转向多元的对话共建,评价指标应具有导向性,体现弹性:即通用性教案的修改程度和教学札记或反思的撰写质量,切不可再规定得过细过死,诸如“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设计详细”、“书写认真、字体工整”等整齐划一的条条框框只会使任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案形式的改革可以产生“牵一发而活全局”的实效:一、提供了最优化的设计:通用性教案汇集的是一些较优秀的、较具普遍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做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底线”,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前提保证。二、留有自主改进的余地:通用性教案不再像剧本一样设计得“事无巨细”,在通用性教案之外的“自留地”里,任科教师可以结合班情学情进行个性化改进。这就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增加了弹性,留下了余地。 三、教案在动态之中生成:与以往教学前一气呵成的教案不同,新式教案不再是课前一锤定音,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任科教师而言,则是一个真实的“设计——实践——反思——完善”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四、教师在解放之中成长:通用性教案的编印,解放了绝大多数任科教师(尤其是兼任学科杂、任教级部多的任科教师)的手脚——他们不用再把设计撰写教案视为身心的负担,不用再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费在教案的机械性摘抄上;个性化的“自留地”可以引导任科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转移投放到教材与学情的把握、教案的个性化改进上以及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来——这才是一条务实高效的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成长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
2、进一步学习根据老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3、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做你猜:
1、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来做动作,你们猜猜是什么小动
物,好吗?看谁猜得对哟。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小猫、小狗、小羊、小鸡),幼儿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看课件,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1、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小鸡是怎样叫的,那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看完你就知道了。(放课件录像部分)
2、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1)、录像看完了,你们看到了谁在孵蛋?(母鸡)鸡蛋有什么变化?怎么会破呢?谁在里面?小鸡是用什么做啄破蛋壳的呢?我们来学学小鸡啄破蛋壳吧(带领幼儿做动作边说:叽叽叽叽)
(2)、你看到了小鸡了吗?蛋壳裂开了,它的身体是在蛋壳里还是在蛋壳外?
(3)、老师:哇!小鸡推开了蛋壳,出来了 ,仔细看看它的眼睛是怎样的?羽毛是干干的还是湿湿的?
(4)、小鸡站起来了,羽毛怎样了?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毛茸茸的)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
3、老师小结:小朋友,小鸡真可爱呀,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是怎么来的吧?(带领幼儿一起边看课件边讲)
三、引导幼儿了解小鸡长大后的样子,知道它与公鸡、母鸡的区别。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小鸡是怎样出生的,那你们知道小鸡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吗?(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
2、小鸡和公鸡有什么不一样?公鸡怎么叫?(引导幼儿学学公鸡叫)
3、小鸡和母鸡有什么不一样?母鸡怎么叫?(引导幼儿学习母鸡叫)
4、老师小结。
四、游戏:小鸡长大了。
播放《小心蛋儿把门开》音乐,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老师用语言进行提醒,最后,当老师说:“小鸡变变变“时,幼儿用动作或声音变成公鸡或母鸡。
成长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4、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来写的。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四季如歌,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春风之柔和,夏花之绚烂,秋叶之静美,冬雪之纯净。因为四季轮回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能说说原因吗?
2、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喜欢夏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走进梁容若先生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
(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单,通过检查,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读了3遍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指生读,课文读得很流利了,但是还有个地方需要注意,讲解“尽量”。
课文读流畅后我们继续看自主学习单上的第三题:找出本课的中心句,并说说课文围绕着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答案指
生答: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中心句(在课本上做批注)
交流: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你不仅找的准确而且很会概括!)
师: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一个个典型事例的成长来阐述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由上述情况我们得知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总分结构是本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品读感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中心句。课件出示: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这就是本段的中心句,指读、谈感受、再读。
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围绕中心句又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你又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这些生物的快速生长呢?指生汇报答案。
教师指出(
1)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得快,那么这些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在课文中圈出来。
下面我们就结合几幅图片来直观地去感受夏天动植物生长的状态。
PPT图片出示,指生读2、男生读1、女生读1、分组读1齐读。
评价:听了你们的读,老师好像发现你都长高了呢师总结:(手指PPT)作者围绕着中心句,选取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即典型事物。并抓住了事物的突出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来说明了夏天的长是迅速的。这样的表达使中心更加全面、充分。这也是我们习作时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就来小试牛刀,这是一处菜园,里面生机勃勃。请同学们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第二段,选择其中的典型事例写一写他在夏天里是怎样飞快地成长的。
可以用这句开头:
我家门前有个小菜院,每当夏季来临,菜园里万物迅速生长
生写,师点评。(指出选取典型事例,主要混淆选项“枣”)知行合一,方有大成,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并能继续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去。
(二)第四段动植物在夏天里飞快地长,跳跃的长。那人的一生中有哪些时期也像夏天一样富有激情与活力呢?
生:少年、儿童、青少年动植物能在夏天里快速的生长,人也要在一生中最朝气蓬勃的、富有激情的少年时代把握时机、努力成长。
正如文中的“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齐读
师:不仅是年龄身体长,更是知识、经验的增长。
再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读。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量地生长着,老师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中的夏天能健康快乐有力量地生长。
五、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读一读原文《夏天》和梁衡的《夏感》继续去感受夏天的魅力吧
成长课件(篇10)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解决十个问题远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来的有价值,同学们对文章本身可有质疑的地方?齐读课文,质疑
2创设情境:人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眼睛,可本文的题目却不很切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见解,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组织朗读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朗读、小组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明确任务
2组织交流结合内容谈感受
3组织背诵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吟诗、品诗
2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成长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提取习作素材,从而达到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我选择了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收集并整理素材最后让学生把这些从真实生活中提取的素材写成文章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亲身体验过的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同时,针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困惑,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评价自我烦恼
3、学会沟通与理解,能帮他人解脱烦恼,做到与别人交流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出现过的烦恼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感受和体会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对于此次课题的教学,我分了六个步骤:
一、导入,首先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诸多烦恼,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二、创设情景综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名家杰作,还是浪花似的短文小品,其根本都在于人、事、物对作家心灵上的触动所以,习作课上创设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灵感,开拓作文思路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一般不愿意向成年人来述说自己心中的烦恼我首先让他们回忆,整理一下自己的成长中曾经发生过哪一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可大多数同学都面面相觑,始终放不开于是,我用《最近比较烦》这一歌词引导他们,然后又让他们相互交流: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这样的问话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回忆,话题逐渐多起来这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结合小组在小组里把自己烦恼的事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尘封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情感的闸门也被打开了
三、整理素材交流之后,我让学生把生活中曾经发生过哪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以小标题的形式简单的列清单这样一来,习作的素材有了,这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写文章,而是让他们看着自己所列清单先进行比较,回忆,筛选哪些事让你记忆深刻?为什么?再认真回忆这件事的具体情节:你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搜集到下面这些材料:
(1)与异性的交往所产生的烦恼
(2)与伙伴发生矛盾所产生的烦恼
(3)父母不理解孩子,致使合理要求被拒绝,自己的愿望达不到而引发的烦恼
(4)学习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而被父母或老师责骂所产生的烦恼
(5)被别人冤枉而引发的烦恼
(6)失去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而烦恼
(7)因失败而懊恼
(8)做错事或说错话而后悔不已
(9)因自身的缺陷而烦恼
(10)受了委屈而烦恼
(11)感觉自己受了父母的冷落而烦恼、忧愁
四、写作指导搜集素材之后,“写”是本次作文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使学生们的这次习作有质量,有新意首先,我指导学生们应集中笔力来叙述一两件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从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不少同学又提出来:老师,我有好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于是,我又给学生指导可以采用“日记连缀式”的形式来写,但应注意每则日记应写好每一个小镜头,个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要展示清楚
在语言上,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指导了一下:
(1)多用修辞,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文字变得美起来;
(2)注意描写手法的运用,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
(3)善用幽默,让你的文章在“烦恼”的笼罩中也有趣味;
(4)多用引用,让你的文章洋溢文采在具体事件叙述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要做到以真为本,以细动人,以特取胜
五、习作评讲看了学生写的文章,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但这些只是我们成长中的经历,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要让学生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这些烦恼,让学生学会宽容、谦让,正确的认识自我,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一周后,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了一次活动:做个快乐的孩子
这次活动我主要采用相互交流,适时点拨的方式进行例如有些男同学认为与女同学交往感到别扭,尴尬,于是我就会给他们讲解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另一种心态去对待,而应该正常,坦然的去面对……这样一来,学生们心中的许多烦恼由此释去了我又让他们学会通过相互开导、渲泄的方式淡化、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怎样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六、附学生习作片段
《成长的烦恼》开头几例
(1)夜,静静的我独自倚在窗边,任窗外的凄风冷风吹打着玻璃望着窗外的雨水,我的视线渐渐模糊……
(2)“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真的,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我的烦恼也随之增多了
(3)深夜,万籁俱寂,偶尔听到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月儿被丝丝的云儿遮住此时夜深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得着吗?
(4)“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阳光照,……”每次听到读小学的小妹妹唱起这首歌时,我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莫明的失落与怅然
(5)成长,像一杯柠檬茶,需要慢慢品饮,从中,有甜,也有酸那甜,就是我们快乐,那酸,便是我们烦恼
结尾几例:
(1)天空,亮起来了我揉揉哭红的眼睛,窗外的风停了,雨住了我舒了一口气,向前大踏步的迈去……
(2)成长,我向你挥手;烦恼,你离我远去吧!
(3)柔柔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淘气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一切如此美丽我的心理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和轻松,从未有过的欣慰和高兴
(4)成长之路是漫长的,是曲折的,也许我们会遇上烦恼,遇上忧伤,但是要坚信我虽然烦,但是我不混乱,我会慢慢长大……
(5)成长必是如此,但烦恼过后总会有快乐,就像一杯柠檬茶,喝了一口是酸的,下肚后又成了甜的因此,我清了清嗓子,郑重地说道:“把烦恼去掉,快乐将永远伴随着我
课后小结:
通过这次作文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材料可写只要同学们多一点观察,多一点感悟,多一点思考,你就会体会生活中的很多感悟,最重要的是: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从生活体验中提取素材,更重要是让学生们的心理走向健康,学会积极的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成长课件(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B.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C.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正确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A.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B.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B.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设计思路:本课承接“家庭中的人际交往”,侧重学习“学校人际交往”,衔接后一单元“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际交往”。
本课通过研究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揭示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真正含义。着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师,学会与教师交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育教学实效性 。
课前准备:自编短剧《王强的苦恼》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题引导法、通过“小品”的展示讨论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A从复习上一节课知识开始: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B.检查预习效果: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
2.思考与讨论:A、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理由是?
B、你认为与老师好接触吗?理由是?
过渡:如何与教师做好沟通十分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板书: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3.思考:你认为与老师沟通中最大的困惑、障碍是什么?
板书:一、师生交往新观念
过渡:由此可见师生交往中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共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增添新的篇章。
板书: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4、思考:回想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与老师发生过的矛盾冲突,说明原因及后果。
欣赏短剧:《王强的故事》
5、思考与讨论:1、如果你是王强你会怎样做?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
3、如果你是王强的朋友你会怎样做?
过渡: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好,在我们的学习中与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的。回避激化都不能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沟通是一切交往的有提,只有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愉快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6、发现与总结:请同学们看书P50-P53
思考:1。与老师交往的前提是什么
2.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我来说一说:就这些方法中的某一点谈谈你的感受。
老师想对你说:小结
拓展与探究:老师我想对您说: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请同学们把写好的纸条折叠好,后边的同学向前传交到老师这来,我相信同学们今天应该有所收获,我也收获颇丰,我很高兴结识了大家这么多朋友。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结束。
板书设计: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一、 师生交往新观念
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1、与教师交往的`前提:
2、与教师沟通的方法:
外貌描写课件精选12篇
推荐一些关于“外貌描写课件”的精选文章让您了解更多,建议您能够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便随时掌握最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氛围调动的重要方法。
外貌描写课件 篇1
【神态与动作描写作文辅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2、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3、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不妥处进行修改。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述神态、动作的文字。(这里四个目标可以观察和测量。能实现导学、导教和测评的功能。)[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具备神态、动作描写这两个概念的基础知识,能在文章中找出这两种描写作一些比较粗浅的分析;但习作时有意识地运用这两种描写的能力较差。2、目标及其习作的条件与知识类型目标1属于“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两个概念的运用。目标2、3是通过正反例分析,让学生加深“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性格、品质)”这一写作规则的认识、体会。目标4是通过习作训练使习得的写作规则支配自己的写作行为。(这里的任务分析揭示了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及其学习阶段,为教学方法设计提供学习论依据。)3、课型:练习课4、课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 揭示教学目标二、 回顾原有知识(概念和规则)1、什么是神态、动作描写?2、出示实例: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了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的一课》[法]都德师:找出有关神态、动作描写处,试作分析:生:神态是“脸色苍白”――极度沉痛悲愤之情。动作是“转身,拿起、使出、写――”――强烈的爱国悲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传神”。结论1:通过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这里是为了完成第一目标选用的例子与安排的师生活动)三、 过渡与深化训练1、出示正例(加深认识、理解)例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守财奴》教师说明:老头儿76岁,梳妆匣内是金首饰。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处。生:“一纵”、“扑上”(动作)像老虎一样灵活、凶猛。师:一个76岁的老人饿虎扑食般地这一纵,说明他见了金子就不要命了。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拜金狂。(这里是为了完成第二个目标选用的例子与安排的师生活动)例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真像两把刀,刺的老栓缩小了一半――黑人便抢过灯罩,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找出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感情。结论2:描写与人物身份、地位相称。2、出示反例(师生共同修改)(1)写教师我记得当第一次进校,王老师就站在校门口,接待我们,他笑眯眯地拉着我的手,漫不经心地跟我讲学校里的许多事――师生共同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找出不妥当的地方,并修改。结论:“漫不经心”意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在这里不符合人物性格。同时也与“笑眯眯”不配,可给为“亲切”。(2)写外婆姨妈打电话来说要来吃饭,外婆听了电话,立刻手忙脚乱起来,她先去买――还在门口商店买了――又去邻居家――方法同上结论: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无条理,与下文所叙不配,把人物的感情写反了,可改为“高兴地忙里忙外”。(3)写表姐眼看着雨越下越大。姐姐心一狠,咬紧牙关,说:“同学们,我一一送你们回家吧。”说完便抄起邻座小红,拉着她就往外跑。方法同上结论:神态与动作都有不妥之处。强调:神态、动作的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用词要合理准确。4、学生作描写练习(续写)发下材料,学生协作、交流、评析。出示范文,比较分析。5、总结本课。[续写材料]・ 爸爸是个足球迷我爸爸是个足球迷。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次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对阿联酋队的那场比赛。那天,大家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注视着电视屏幕。上半场零比零结束。下半场在离比赛结束还有十六分钟的时候,中国人进了一球。“一比零!”全场轰动。我们也在电视机前欢呼,全国人民在欢呼!中国开始打防守战,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着,离比赛结束时间还有三分钟。阿联酋队已全线压进,可说是孤注一掷了,最后竟以不挡之势,连进两球!――你瞧!我爸爸够不够谜的?要求:眼看中国胜券在握了,谁知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爸爸怎么会不难受?不泄气?请写出“爸爸”这时的`神态动作。提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都要抓着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性格,文中“爸爸”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要求:(1)神态、动作描写要互相配合,显示人物思想性格。(2)用词要注意准确、合理。(3)100字左右,插在省略好处,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操作:(1)学生修改。(2)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内容。(3)共同分析,评价。[范文]・ 突然爸爸的脸涨得通红,直直地瞪着两只大眼睛,微微张着嘴,屏住了呼吸,猛地从椅子上直起身来,握紧着的拳头狠狠地朝靠背椅上砸去,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无力地跌倒在靠背椅上。屏幕上阿联酋队的欢呼声一阵高一阵,突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力把电视机关了,然后一个转身,离开了房间。 爸爸刚才还是满面笑容,比我得了三好学生还高兴,这是眼睛突然瞪的直直的,脸上的肌肉在微微抖动,整个人坐在沙发上像一座雕像,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站起来。“啪”地一声关掉了电视机。房间里顿时没了阿队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他掏出香烟,连点了三次才点着。他狠狠地抽了两口,又慢慢地吐出,这时他像泄了气的皮球,倒在了沙发上。
外貌描写课件 篇2
“三点一线”俨然灰色的校园生活挂在大家的感叹里,写在大家的作文里。你可知道,当你匆匆穿梭于校园的时候,你错过了许多美丽的风景,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作文素材。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缺少思考。
Q1:此前,你注意到过这只风筝吗?这只风筝有没有唤起你的某些记忆?(学生书面描述)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到鲁迅的散文:《风筝》
联想分同向联想和反向联想;可以联想生活见闻,也可以联想文化积累。联想可以拓宽思路,弘扬题旨;可以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比如,由图片中的风筝可以联想起年,可以联想到过去看到过或学过的有关风筝的文章,等等。
与联想相伴而行的,经常有--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1)根据已知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想象。
2)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不知道高原上有没有桃花,比如那边辽阔苍凉的青藏。我总觉得在那种空气稀薄光照强烈的地方,桃花应该盛开得像黄昏时分弥漫在西边天际的落霞,绚丽夺目,倾国倾城。他们生长在一个很少有人会去的地方,暖暖的一团,凄凄迷迷温温顺顺地拥抱在一起,就像拥抱着一个彩色的神话一样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然后,还有如从异域传来的空灵的.声音在它们身边缭绕,歌唱着人们的执着,歌唱着归去和归来的安详。那肯定是一块隐痛的土地,它以某种充满诱惑的平和来吸引着人们朝它前行,生长在那里的桃花片片瓣瓣,有着隐忍的艳丽,如同一幅惨艳的血色图画。它凝结着天地的淡然,漂浮在远处的人们的眼里,却可以像天神一样高高在上。就这么高高在上,所以谁也无法猜测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像受伤的飞鸟,像折翅的蝴蝶,像……假如它有生命,想飞却飞不起来……假如它跟树展开一场对话……(学生口头表述)
小结:
联想和想象:以生活见闻和文化积累为基础,不拘泥于形似,追求内质上的神似。感悟:由景物而感情,由事情而道理。
3、这如注入了生命一般的风筝在无法预料的境遇中突然折翅树梢,从此再也无法飞起来。请你运用联想和想象,阐发其中的情或理。
◇在无法预料的境遇中折翅--天有不测风云,生命宝贵,而命运无常。
◇折翅那一刻,很短暂,却永恒。
◇ ……
总结:
擦亮你善睐的明眸/怀揣你敏感的心灵/俯下身去 再俯下身去/你会发现--/校园里/作文素材俯拾皆是
练笔作业:
请以“折翅树梢的风筝”为话题(或从身边另寻题材)写一篇随笔,字数不限,重在联想和感悟。联想和想象追求神似,感悟注意由事物推及情与理。
外貌描写课件 篇3
一、教学背景分析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准备
三、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七、教学效特色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八、课后反思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人物的外貌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不知道进行人物外貌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行描写。也不懂人物外貌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到人物描写中去。而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是学生以后进行写人记事习作时必须要掌握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做的。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以面对,难以解决;又必须得面对,必须得解决。写作是一个大概念,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人物外貌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身材、容貌、装束等方面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得好,不仅能揭示人物性格,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习作阶段,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由学生熟悉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人物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外貌描写一般从人物的身材、容貌、装束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通过多角度精选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习作实践中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人物外貌描写的含义。
2.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人物外貌的含义,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有序的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准备
教学策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它,就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新课标也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同时网络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内容,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教学准备:教师用的ppt课件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性资源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第三步:专项阅读训练
第四步:当堂习作
第五步:作文讲评
第六步:展示习作,分享喜悦
第二课时:
第一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趣
2、引入本课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人物外貌描写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了解人物的外貌描写。
1)只见他圆身肥肚,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衣服,提一把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二)感知人物外貌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二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人物外貌的含义
(三)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人物外貌的含义
第二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1.读课题思考:什么是人物的外貌?
2.师归纳小结:
人物的外貌:
只要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人物的样子,都可以说是人物的外貌。
第二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1.身材描写
2.容貌、装束描写
3.进入资源,自主学习
4.反馈练习说话
*提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感知人物外貌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中画线部分的变化,使学生注意到人物外貌可以从身材、容貌、装束、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并使学生在读中积累人物外貌描写的词语,尝试着运用这些词语进行人物外貌描述。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作文,对写作既向往又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个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专题网页性资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给学生的习作起了一定的导航作用。
(板书:身材)
(板书:容貌装束)
1、只见他圆身肥肚,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衣服,提一把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1、只见他圆身肥肚,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衣服,提一把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第二步: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1.抓特点
(1)质疑
(2)师归纳小结(板书:抓特点)
(3)观察图片,练习抓人物外貌特点
2.按顺序
(1)ppt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片段,学生边读边想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到台上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人物外貌特点就是人物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外貌印象。我们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外貌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明确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要有一定的顺序,文章才会层次清楚。
(3)师小结,完成板书:(板书:按顺序上下)
1)只见他圆身肥肚,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衣服,提一把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小女孩。头发梳成简单的马尾辫儿,用一个银色的弯月形发夹固定住。瓜子形的脸蛋略带稚气,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很有生气。刘海儿长短有致,带着些微的弧度。嘴巴小小的,鼻子挺直,红红的嘴唇紧抿着,虽然不言不语,却于淡然之中透着自信与坚强。
修改前: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小女孩。头发梳成简单的马尾辫儿,用一个银色的弯月形发夹固定住。瓜子形的脸蛋略带稚气,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很有生气。刘海儿长短有致,带着些微的弧度。嘴巴小小的,鼻子挺直,红红的嘴唇紧抿着,虽然不言不语,却于淡然之中透着自信与坚强。
修改后: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小女孩。头发梳成简单的马尾辫儿,用一个银色的弯月形发夹固定住。刘海儿长短有致,带着些微的弧度。瓜子形的脸蛋略带稚气,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很有生气。鼻子挺直,嘴巴小小的,红红的嘴唇紧抿着,虽然不言不语,却于淡然之中透着自信与坚强。
第三步:专项阅读训练
1.再次进入资源进行自主阅读
边读边观察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
2.反馈评价
3.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专项阅读,扩大积累,完善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渗透人物外貌描写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出发,把作者对人物的感情融入其中。
第四步:当堂习作
1.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习作要求
3.习作前准备
*观察
*同桌交流
4.学生独立习作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作文讲评
1.师示范修改学生习作(2-3篇)
重点评价:是否抓特点、按顺序
2.运用方法,学生自改习作
自评要求: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修改
①首先看习作是否语句通顺,有无错别字。
②其次看习作是否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是否按顺序进行描写。
③再次看能否加上适当的修辞方法。
3.同桌合作,互改习作
4.再读习作,看是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六步:展示习作,分享喜悦
1.送花
设计意图:
学生不是盲目的读别人的文章,采用献花这个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读读别人的优秀的习作,取长补短。
2.课堂小结
*多看书
*多积累
*多练笔
献花原则:
①首先看习作是否语句通顺,有无错别字。一朵花
②其次看习作是否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是否按顺序进行描写。一朵花
③再次看能否加上适当的修辞方法。一朵花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身材
抓特点容貌
装束
人物外貌描写
按顺序:上→下
←
七、教学特色
*网页型资源交互性强
*习作效果
*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
谢谢!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外貌描写课件 篇4
教学难点:
为突显人物特点而进行的外貌描写。
师:同学们真精神!都下午第三节课了,还这样精神饱满,了不起!老师送你们一个笑话。(笑话略)
写一个人,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训练点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修改作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
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笑脸有什么特征?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里快乐,从眼睛里是能够看见的,你的观察真仔细!看看老师还有什么特征?(老师从上到下打一手势)
师:孩子,你真会说话,我打心眼里乐啊!能说说老师的衣着特点吗?
生:老师穿着黑色的马靴,黑色的裙子,黑色的毛衣--
师:(打断学生的说话补充)简直就是一只黑色的乌鸦飞进了咱们的教室。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希望我的热情能够燃烧你。好了,孩子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说说老师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有着良好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肚子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词儿。真是不简单!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对老师--“人物外貌的描写”(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回想一下刚才你都抓住了老师的哪些方面的特征?(板书:长相、衣着、身材……)“人物外貌描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加以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咱们三、四年级时就学会的,我们五年级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咱们先来欣赏一个片段描写。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 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扑闪扑闪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他挥舞着如意金箍棒,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他就是占花果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
师:是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外貌描写来突出。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还能通过对孙悟空的哪方面的描写看出他的哪方面的特点?
生:从“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扑闪扑闪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这个句子里对他眼睛的描写,看出他有“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师:他的这个决心,这份勇敢,这种大无畏应该属于人物的什么特点?
师:(板书)品质。片段描写的最后一句话“他挥舞着如意金箍棒,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又写出了孙悟空的什么呢?
师:“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是我们习惯所说的什么乐于助人的精神,什么英勇无畏的精神。这儿的“精神”是指孙悟空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力,一种面貌。通过对孙悟空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显现了他的思想品质,也表现他的精神风貌,这就是成功的人物外貌描写。对比阅读一个片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生:他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他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他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师:反正不是咱孙大圣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就是咱们五年级“描写人物外貌”要达到的要求。
生齐读: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典型引路,指导观察:
师:是的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要求不难的,欸,黯淡了刀光剑影,也不能黯淡了咱们的眼神,仔细观察就行了。
要求是:一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兴趣特长,其他同学认真看,看看从她上台到下台,这个过程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
师:从她扑闪的眼睛里你看到了她是个怎样的同学?
生: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她的大眼睛里显露着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子。
生:她的皮肤有点黑,但她唱歌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嘴角还有点上翘,我看出她很自信。
师:她没有因为自己有点黑而不高兴,那自信的微笑使她很可爱。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从她的什么地方看出他的聪明?
生:她读书时,专心致志,有时同学喊她,她都听不到,仿佛那个时候,他的耳朵是关闭的 。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抓住她的大脑门推断出她的聪明,抓住她的亮眼睛写出了她的快乐,抓住了她聚精会神的阅读突出了她热爱学习……这就达到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的训练要求。
看看这位同学还不一定是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呢,通过观察,你都有那么多的发现,那要是你最亲最敬的人,你一定会把他写的更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小试”咱们的“牛刀”。
四、 趣味作文,自由表达:
要求: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对他(她)进行“外貌描写”的片段训练,注意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师:写你妈妈的勤劳可以抓住她的什么的特点来写?
生:(打结,我摇了摇他的手)抓住妈妈手的特点来写。
(这样指导3个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片段练习。学生习作过程,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提醒:千人一面的纠正,加上想象用一些修辞的好处,用词的准确,特征是否抓住了,是否有特点等。)
师:好了,孩子们,时间差不多了,我观察了一下,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来欣赏几个片段描写。(还有部分同学还在写)还有个别同学有千言万语要说,我实在有点不忍打断,但时间问题,暂且还是停一下吧,理解就是万岁。(这是学生全部停下)哪位愿意给我们读读你的文章?
生1:……柳叶般的眉毛,细细的,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
生:“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这个好像很多人都有这个特点,不是曹老师一个人才有的。
师:我听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我的特征,对吧?那怎样改,就有了我的特点了呢?
生有难度。
师:(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看看我的白眼球上有什么?
生1:……老师的流海,和我的差不多长,不过她的流海左边短右边长……
师:怎么看都对,一个是跟我对面站,一个是和我并排站。总之你们观察都非常仔细。你写我这刘海的不规则,是想突出我的什么特点呢?
……
师:老师这发型是班里的同学帮我设计的,他们平时还叫我在耳朵边扎两个小辫。他们说这样我就成他们大姐姐了,缩短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没有代沟了。这位同学真不简单,通过抓我有特征的外貌进行描写,一下子就突出了我的特点。有没有写班里同学的?
生:她的嘴巴大大的,嘴角上翘,一笑还有两酒窝。她抓住了XX的嘴巴特点。
……
师:猜出来,是因为这位同学抓住了XX同学的特点来写的。那你为什么猜错了呢?(叫起刚才猜错的一个)
师:这就叫“真实”。她要是写出“XX同学有点黑”再加上其它的特点,你也就会猜出来的。看来,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我们准确的表达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在真实和想象的基础上,我们会把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六、总结作用,课外延伸:
师:如果你们再能够习得大作家的高招,你们一定会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生:(读)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彼得大帝》,他说:“他在未写《彼得大帝》之前,就已经连彼得坎肩上的汗痕都看出来了。”
生:(读)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说:“是因为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师:从作家的写作经历,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样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是因为,他们在动笔之前人物就已经活在他们心中了(胸有成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抓住特征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课后就请同学们把你刚才描写的人物外貌片段放入一件事中,或置于一处景中,让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吧。
[外貌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外貌描写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提示,写出一篇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
2. 学生能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人物外貌描写技巧,写出生动、形象、逼真的人物外貌描写作文。
教学内容:
一、 人物外貌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1. 人物外貌描写的定义。
2. 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
二、 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 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2. 运用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描写。
3. 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三、 例文展示和练习
1. 例文展示:请写一篇关于小学生的外貌描写。
2. 练习:请写一篇关于你的同学外貌描写的文章。
教学步骤:
一、 引入
1. 出示题目:人物外貌描写。
2. 提问:你知道如何描写人物外貌吗?
二、 讲解
1. 定义外貌描写。
2. 外貌描写的作用。
3. 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 示范
1. 出示例文。
2. 讲解例文。
3. 让学生模仿例文进行写作。
四、 练习
1. 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自己外貌描写的文章。
2. 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让学生互相交换写作,互相点评。
五、 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让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提示,写出一篇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
2. 学生能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人物外貌描写技巧,写出生动、形象、逼真的人物外貌描写作文。
外貌描写课件 篇6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学习为目标,多角度精选例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现代手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比较区分人物的特征;以民主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以拓宽写作思路。
教学进程:
一、揭题导入:
1、简略介绍:写人的记叙文就是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记叙文。
要点:
(1)写人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类型。
(2)写人要选择熟悉或仔细观察过的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揭示课题:本次作文训练是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
3、板书课题:人物外貌描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1、请同学说一说同桌的外貌。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三、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特征。
1、了解观察不同年龄、职业、身份、性格、性别人物的外貌特征。
A、出示投影片(医生、交警、教师、菜农、服务员、运动员等人)。观察投影片上不同职业的人,说说他们在衣着、神态等外有什么特征。
B、读读例文,比较年龄不同的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例文1:姐姐,姐姐快来呀。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叫喊,我找到了一个约有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镶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真像两颗黑葡萄。圆鼓鼓的脸蛋再加上一张樱桃小嘴,看起来似乎能说会道,一双娇嫩的小手总爱在纸上写写画画,你见了对她的幼稚和天真会发自内心的佩服。
(例文2:姥姥浓眉大眼,乌黑的短发,显得干净利索,虽然近六十岁的人,但我总觉得我姥姥才四十多岁。我姥姥在家烧饭,做菜,洗衣服,样样干得出色,难怪隔壁的阿姨见了我常说:你真有福气,有个这么好的姥姥。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C、想一想,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如温和、暴躁、严肃、嬉皮笑脸等)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讨论)
2、师生归纳,小结: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份、职业等也都不同。因此,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把握人物的显著差异,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四、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1、投影或者录像。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2、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自由发言。
3、呈现例文。
(例文1:每逢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
,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例文3:他真的发怒了,一张原本白净的脸涨得通红;额上静脉突起,眼睛瞪得圆圆的;牙齿也咬的嘎吱嘎吱地响)
(例文4:他拼命忍住,紧闭着双唇,跟孩子似的把呜咽哽咽下去,可是眼泪还是涌上来,亮晶晶地挤在眼圈边上,一忽儿功夫两颗大泪珠离开眼睛,慢慢地顺着两颊流了下来。)
4、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五、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六、即堂文段训练。
请写一段话,介绍老师或者同学的外貌,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
七、课后作业:
1、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的人,注意他们在不同心情下的外貌特征,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写一篇人物外貌日记。
2、课外阅读,摘抄描写眼神的句子,想想作者在人物眼神描写上的不同特色,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佳作点评:
(1)我的朋友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她的个子比我矮一些,她月牙般的眉毛,眼睛炯炯有神,小巧的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她有小画家的美称。
(作者:四(4)班刘琦)
通过身材、相貌的描写,刻画出人物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个性。
(2)我要说的笑星可不是周星驰这样的大明星哟!那么,他是谁呢?哈哈!就是我们班的小胖胖胡腾。瞧,他胖嘟嘟的圆脸,又大又亮的眼睛总是笑眯了缝。一对大耳朵会不停地抖动,不知他这一招神功是怎么练成的,就连我他最好的朋友他也保密。别看他小,他的肚子总那样挺着,好像那些发胖的叔叔。怎么样,只看他的模样,你是不是会忍不住发笑了?可别看他这么胖,他特爱笑,而且随时能引人发笑,就连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他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作者:四(4)班钟欣)
善于抓住表情特征,刻画出人物活泼开朗的性格。
外貌描写课件 篇7
教具:
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大多数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你身边真实的事情。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有时甚至绞尽脑汁也凑不足 500 字。同样是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主要原因在于你是否认真观察生活。如果你是有心人,能认真观察事物,你的文章就写得具体生动,否则,你作文时当然会满脑子空空的,无从落笔。今后的几次作文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认真观察事物,从而把文章写得具体些。今天先来解决场面描写的问题。
现在我们写的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生动与否,关键取决于场面的描写。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一会儿,英语早读开始了。英语课代表胡珂在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张老师一眼,只见张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都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在读英语,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可像绷紧了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张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回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张老师走到前面来,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是怎样是好。
教师讲解:
这是一篇叫《板报引起的**》的文章的片断。它具体描写了早读时同学们的惊疑不定和关注的心态及班主任的神情。如果把上面的描写改成“大家心里都很紧张,密切注视张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显得无味了。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观察时要细心,尽量不要有遗漏。
四、简单练习 (15):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 100 字左右。(书面做后交流)
……昨天测验1-4册古文,我几次想拿书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 重点是当时的环境及有关人物各种表现 )
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镜头 ( 场面 ) 具体写 ( 视情况可先草拟提纲再口述 ) 下来 : 如 :(1) 刚考完试后 (2) 试卷 ( 已批改分数的 ) 发下来后 (3) 打架 (4) 交通事故 (5) 上课 (6) 一场比赛
清晨,金色的霞光射进教室,投在那光洁的红木桌面上,形成了一种透明的玫瑰红;窗外,几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麻雀无忧无虑地在枝头卖弄着歌喉。这本应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早晨,可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昨天下午的那场“师长”恳谈,就像一道冰冷的水泥墙,将我与这外界的一切隔绝开来,那哪里是一场“恳谈”?分明是十四岁的我与父母、老师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啊 ...
昨天下午,我捧着那本好不容易才借到手的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背着沉甸甸的大书包,兴兴冲冲的推开了家门。“我回来啦!”和往常一样, 我引人注意地大呼了一声。没有人应声。很快,我发现家中的气氛不大对头,“咦,怎么跟 上了战场似的,这么浓的火药味儿?”
客厅中人影一闪,接着,妈妈沉着脸出来了。“黄老师来了,快点。”她冷冷地抛过来一句话又严厉地盯了我一眼。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今天这是怎么了?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客厅,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眼睛。于是一阵恐惧便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地笑了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微笑着点了点了头,同时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了吗?
“你手上拿的什么书?”妈妈劈头盖脸地问道,语气中没有一丝往日的温柔。
紧紧绷起的心弦又“砰”地一震。哎呀,我竟然一直把书紧握在手里了。我怯怯地松开手,小心翼翼地露出小半页封面,小声答道:“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
“怎么?你现在就看这些书?”黄老师惊异地追问道,一脸不相信的神情。
这下糟了,她一定认为我是在看琼瑶之类的小说了。我心中一阵慌乱。连连摆手解释着:“不是,不是那种、那种的书,是,是一本诗集 ... ”越说越慌,
越慌就越说不清。这一回,黄老师脸上的疑云更重。妈妈早已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一下把书夺了过去,“哧”的一声撕开了一页,没读几句,便锁紧了眉头。“这是什么诗,爱呀爱的,比琼瑶的还坏!难怪成绩越来越滑坡泥!”她“啪”的合上书,顺手扔在了茶几上,茶杯里满满一杯刚泡的茶,被甩过来的诗集一撞击,“哗啦”泼溅在书上,黄绿绿的一大滩。
“哎呀,这是人家的新书 ... ”我急得差点没哭出来。要知道, 为了借到这本书,我不知求过人家多少次。
我伤心,妈妈更伤心,她气得双手直哆嗦,声音也一下子变得嘶哑了:“不许拾!凭良心说,平时,你要什么参考书,十块八块的,妈妈哪一次含糊过?可你,你现在就迷上了这些书,什么爱情诗呀、朦胧诗呀,这对你学习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处?”说着说着,妈妈的眼睛竟泛出了亮晶晶的泪花。
“ 不是这样的,妈!我不是迷上了什么爱情诗,真的, 我只是想学习写诗的技巧!席慕容的诗的确很好,并不是完全写爱情的!”我哭着申辩着,不顾一切地去抢那湿漉漉的书,拼命用袖擦着。不知何时,两股咸咸的泪涌出眼眶,流到了我的嘴边,脸上被泪水洗刷过的地方变得凉凉的。
黄老师也动了感情,她摘下那副雾蒙蒙的眼镜,长叹了声:“唉,你们这一代孩子,太不懂得家长、老师的心了。我们这样辛辛苦苦一辈子究竟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当学生,还是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那些旁门左道趁早别去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
我抬眼望了望黄老师,望了望她那因过多的操劳而早白的双鬓,一种异样的滋味涌上了心头,可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一股勇气,我还是禁不住喊出声来:“黄老师,诗歌也是一种文学,不是旁门左道!我长大了,我想学些新东西!我想!”“啪!”妈妈给了我狠狠的一巴掌,我脑子里“嗡”地一声,一下子麻木了。( 以上 场面描写 )
后来怎样,我似乎记不清了,只晓得大家都愣了许久,许久。也许有十分钟,也许有半小时,反正后来黄老师临走时将前天语文测验的试卷塞给了我。 大人们便 又是一阵微叹。我打开试卷,一个鲜红的八十四分跃入我眼帘,噢, 离老师和妈妈的标准差了六分 .... 正在我低头沉思时,诗社的好友一阵旋风似地飞跑了进来,欣喜若狂地冲我嚷着:“嘿,你的《梦》得了三等奖了!这下我们的诗社可大有名气了 ... ”
面对着吹呼雀跃的好友,我一阵迷惘。这是喜讯吗?我不知道。写诗究竟是不是歪门斜道?我也不知道。发生在昨天的那场争论。不,那次“交锋”,是我错了吗?我更不知道。我又觉得,我正在慢慢地长大,长大,而鸡蛋壳似的空间,又太小,太小。
外貌描写课件 篇8
按方位介绍说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有关说明文知识--什么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顺序等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1)学生自制插图--体现自主学习;
(2)学生之间互查--体现合作学习;
(3)教师指导共性的问题的解决。
(4)表扬典型的作品并上交一份。
学生独立习作,在45分钟完成600字左右的说明文;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也可个别辅导有疑难问题的同学。
七、教学过程:
1学生自查作文并自主地板书错别字、典型的病句。
2依据本次作文的要求表扬学生们的优点……
3教师重点辅导学生--结合本次习作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体现探究学习方法)
学生谈认识……
教师辅导:
就说明文而言,首先立意要新,通过本文的写作让人了解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们的精神面貌等;其次选好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还是由主到次,特别是善于在司空见惯中发现不同,如可把校园分为学习区、活动区及生活区来介绍就可避免仅介绍校园的建筑的单调。
[作文训练设计《我的校园》 教案教学设计]
外貌描写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2) 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 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 )下来, ( )地 (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 ) 进卫生间,( )地 (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 在脸上( )了两把,飞快的 ( )出屋子。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大屏展示: 所用到的动词是 、 、 ,这些动词得好的原因是
四、总结: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 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外貌描写课件 篇10
、外貌描写包括哪些方面?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1:在我们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身体就像一棵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但他瘦瘦的身体却撑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真让人担心那弱小的身体能撑的住吗?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他的眼睛了,不大,却炯炯有神,一眨一眨的,还闪着亮光,让人一见就联想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闪亮的眼睛,他大大圆圆的脑袋中确实装满了让人羡慕的知识。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身材相貌,其中突出了小男孩的眼睛。
例2:听了这话,他立刻高兴起来,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神态表现。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例1: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分析:特征:雀斑+近视镜。
例2: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爸爸是属马的,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分析:特征:大鼻孔。
2、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例1:老爷爷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分析:外貌特征:干瘦;身份职业:穷困的老渔翁。
例2:小明娟左手紧握铅笔,右手按在作业本上。她脸色略显苍白,两只滚圆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闪烁着被求知的渴望燃烧着的异彩,分明是在呼喊:“我要读书!”
分析:外貌特征:渴望的眼神;内心情感:我要读书。
3、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例:鲁迅对闰土手的描写(少年“红活圆实”,中年“松树皮了”)
、外貌描写“五法”1、白描式描写。
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漫画式描写。
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3、工笔式描写。
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4、间接式描写。
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5、用修辞刻画。
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描写外貌。
例:
她脸上的笑容像孔雀开屏一样灿烂绚丽。(比喻) 他长得胸阔膀又宽,论劲头,能气死一头牛。(夸张) 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比喻、夸张) 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拟人、比喻)写人外貌很容易,生动具体特注意。
以下三点不可少,对话、动作加心理。
仔细刻画有个性,作文传神又有趣,又有趣。
朱老师的眼睛是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初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可你仔细一瞧啊,嘿,朱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语文课上,我看着书桌上那一快漂亮的新橡皮,手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过手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朱老师看见了,她好象在暗示:“顾宇,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放在背后,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我懂得了朱老师眼睛说的话,同学们也懂得了朱老师眼睛说的话。一天自习课上,朱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家长谈话,大伙便随便的讲起话来。这是朱老师回过头来,用眼睛盯着我们看了一下,仿佛在批评我们:“怎么讲话了?”于是,大家马上静下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有一次,朱老师在礼堂里给我们上《乌鸦喝水》这一课,有三百多位老师听课呢!朱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朱老师喊了我。我看有这么多的老师,心里很慌,那颗心啊“扑通扑通”地直跳,声音回答得很轻。朱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对,对,声音在响亮点儿!”我看了朱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起来。这时朱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眼光,好像在说:“讲得真好!”
期中考试我得了“双百”,朱老师可高兴啊!她在给我发奖品时,眼睛笑的弯弯的,似乎在说:顾宇啊,这次考得真好,下次还要得“双百”。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朱老师不时用眼看着我,仿佛在说:“顾宇,吃得消吗?身体舒服吗?我的病刚好,精神还不太好,但一看到朱老师的眼睛,精神又提起来了……
下课,朱老师和我们一起,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朱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道西,眼睛呢?睁的大大的,好象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一只“小鸡”跑的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呀,朱老师的眼睛笑地可真欢,似乎在说:“哈哈,这会儿可被我捉住了!”
现在朱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每当看到朱老师时,总是看看她的眼睛,看看她对我说些什么。
《用手表示数字》:先用手掌拍一下桌和用手指敲一下桌表示“1”;拍一下桌和敲二下桌表示“2”……先用手指敲一下桌再拍一下桌表示“6”;敲二下桌再拍一下桌表示“7”……拍一下桌子表示“10”。
两组,每组三局,每局1分,失败组唱歌。
命题作文:游戏中的你、我、他
提示:注意对游戏中人的外貌描写与心理变化的关系
外貌描写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运用描写技巧,写出生动、形象、真实的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 引入
1. 视频导入:播放学生头像视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外貌特点。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自己喜欢的人物是谁,并描述他们的外貌特点。
二、 知识讲解
1.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1 形容词:用形容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
2 动词:用动词描写人物的的动作。
3 外貌描写的特点:要具体、生动、形象。
2. 示例讲解:
1 形容词的用法:比如,大眼睛、高鼻子、小嘴巴。
2 动词的用法:比如,笑、跑、跳。
3 外貌描写的特点:比如,头发乱蓬蓬的,脸上有痘痘,衣服破旧不堪。
三、 练习写作
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物形象。
2. 讲解写作技巧:比如,要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语言、心态等。
3. 学生练习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 总结
1.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外貌描写的特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练习法: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外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描写技巧,写出生动、形象、真实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掌握外貌描写的特点和方法,写出优秀的文章。
外貌描写课件 篇12
】一、导入新课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穷人》板书:穷人
教学提示:从表面上看,这是三个问题。实际上,后两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分解,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穷人”写了那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能够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所以并不要生回答多么得精准,只要他们能够通过阅读与理解,进行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具体内容:等待渔夫、探望西蒙、抱回孩子、渔夫归来其余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交流补充,对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课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指名学生读“等待渔夫”一层,思考:你从这一层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之所以把问题提得如此笼统,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体会文字的真正含义,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应该发现以下几点: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善良。一定要以具体的语句加以理解。要通过学生的读来体会,在深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重点体会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注意:第一自然段钟响的句子所用的标点是为了突出时间过得漫长,从而突出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应该以质疑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解答。
2、学生自由读“探望西蒙”一层,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这一段主要要求学生理解两个方面:一是西蒙的家境非常贫穷;二是“穷人”的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的善良美德。要求抓住细节和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动性。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
“寡妇的日子真难啊”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一是通过对西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教师要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进入到角色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抱回孩子”一段,思考: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学提示:本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桑娜的心理,感受到她的善良美德。并且要引导学生体会抓住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参考: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4、学习最后一层。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心理与语言、神态加以理解,对理解人物的方法进一步加深。③……桑娜沉默了。“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四、你们能从课文的内容、写法、情感的表达上来综合地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加深认识,指导以后的习作练习,学
生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五、作业: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地球日课件(精华12篇)
新来的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个教师都需要花心思来筹备教案和课件。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在优秀的教案编写基础上。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我为您搜索了以下信息:“地球日课件”。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快乐,并请与您的朋友分享吧!
地球日课件 篇1
幼儿园地球日活动能够让大家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以下是幼儿园地球日活动教案,欢迎阅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江苏省新编美术教材第十册中安排了两课《世界地球日》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也体现了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融合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美术各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其它学科,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进行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教师利用这类教学内容的对学生的“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教学探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其它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究。
2、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
3、教学难点
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生活基础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
2、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研究
1、 课前知识准备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访问、调查、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方法有地球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填写《常师二附小环境调查资料》表,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2、 作品的形成离不开素材的分析与组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熟悉和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图片素材。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小组协作的形式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收集创作形象资料(图形或实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及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准备色彩工具(水粉色、调色盘、水桶)。
3、教室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网络下载的环保宣传画和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情引趣
情境导入观察导入:
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
(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小组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书籍、报纸等材料,在课后也观察和收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有关资料,完成了环境调查资料,下面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1、小组成员交流有关环境调查资料。
2、汇报交流结果。
通过小组交流汇总信息,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出示课题“世界地球日”的由来展示目标:
从刚才发言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也充满了充满了希望。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不能克隆的,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电脑出示:地球不能克隆家园只有一个)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2、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电脑出示: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这体现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及意义。
认定学习目标。感知归纳
汇总的资料启发思考:
(电脑出示:小学生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植树净化空气;
2、减少"白色污染";
3、搞宣传活动;
4、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
5、保护动植物;
6、抵制大人抽烟
同学们都想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尽快行动起来。最近学校要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一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来纪念这个全球性的日子。
学生归纳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教育。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宣传画
启发思考:
宣传画和平时画的画有所不同,先看(电脑出示:熊猫图画)
(1)这两幅画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它们选择表现的角度相同吗?
欣赏、思考、回答问题。承前启后,感知宣传画。联系实际,使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指导分析:
1、哪幅画打动你或吸引你?为什么?这样的画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一般把这类画称之为宣传画。
2、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些关于环保宣传的画面,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
1、学生积极发表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对感知的知识进行一步归纳与升华,理解环保宣传的含义。
1、理解宣传画的含义和作用。
2、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演示破难
学习环保宣传画的制作分步演示:
讲授和演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过程。(电脑出示:环保宣传画的制作)
理解设计思维,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制作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教学目标练习创新课堂作业练习布置练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环保宣传画。布置练习内容及要求。
明确作业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创新训练操作技能指导练习:
⑴用多种方法和材料相结合进行表现。
⑵构思新颖,方法独特,有创意。(重点辅导)
⑶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提高合作效率。
(电脑出示:宣传语,播放音乐)
理解知识要求,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掌握并应用技能要领。互相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作业效率
1、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知识的内化,达成目标。
2、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培养创新意识。
展示总结展示作业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1、个人评定,小组交流。
2、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
3、理解、领会、对照。
鼓励学习自信心,培养审美情趣。全课总结总结评价:
1、对整节课给予一个综合评价。
2、勉励学生课后在校园内张贴环保宣传画,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然课程写出研究报告
体验知识应用的愉悦,提升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全面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深化学生课后知识延续获取活动。
地球日课件 篇2
一、活动来源:
今年的4月22日,是世界第44个地球日,在全球地震灾难不断的大背景下,通过地球日宣传活动,让大家牢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我们寄予厚望、无限憧憬、尽情享受的生活的同时,更应以感恩之心负起保护的责任,才会使其更加美好,更适合我们生存。
二、活动目的:
1、知道世界地球日,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文明小朋友的意识。
三、活动时间:XX年4月16日20日
四、活动实施:
(一)幼儿园
活动内容:
1、开展“爸爸妈妈我们走路去上学”倡议活动;
2、“我为地球添色彩”捡拾垃圾义务劳动;
3、一周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儿歌、科普知识的学习):环保教育图片展;
4、“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社区宣传等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倡导大家节约一张纸、一粒粮、一滴水,减少一次性木质筷子、塑料袋的使用,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救救地球妈妈的图片”,布置主题墙,进行展出。
6、寻找自己或者家人的旧T恤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漂亮的环保袋。
7、学念一首环保儿歌,开展“环保儿歌大家诵”活动。
你拍一,我拍一,环境保护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爱护小草和花儿;
你拍三,我拍三,别让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墙上不能乱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江湖河流要保护;
地球妈妈我的家,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年级组
各年龄段活动:
小班:
课程参考:语言《垃圾悄悄话》社会《小小环保桶》科学《小鱼要喝干净的水》
中班:
课程参考:《认识地球》《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时装表演》
1、“地球真美”:通过观看地球的美丽河山,让幼儿拥抱地球,表达保护地球的决心。
2、请幼儿参与布置墙饰“地球妈妈我爱你”、“我为地球过生日”等活动。
3、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服装,开展“环保时装秀”
地球日课件 篇3
一、班会时间:
20xx年4月x日。
二、班会地点:
初二(x)班教室。
三、教学主题:
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
四、教学过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社会环境的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为了保持地球大环境的'清洁,我要让全班同学从我做起,带动他们身边的人,带动全校师生不乱扔杂物,减少污染,维护地球更主要的是维护身边生活环境的清洁。
(一)教学准备:
1、准备二幅画,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受的人来表现。一幅是地球被污染后难受流泪的样子,一幅是地球被清理干静后高兴咧开嘴笑的样子。
2、准备x个地球仪,让大家通过地球仪来认识整个地球,对地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3、提前把学生分成x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
4、每组准备一个宣传条幅分别写上:“世界清洁地球日”、“不乱扔杂物”、“不污染环境”、“清洁地球从我作起”、“清洁地球从手边的事情作起”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教学程序:
1、x月x日先在教室:将x个地球仪分给x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并通过地球仪认识中国的位置。并把提前准备的二幅画拿出来,做简单讲解。
2、走出校门,每组一个条幅,去周边的村里捡白色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宣传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3、最后又回到教室,召开以“世界清洁地球日,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都站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以此加深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
4、最后,班主任总结发言,首先,举例讲一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
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最后倡导同学们为了保持我们周围的环境卫生,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但自己不乱扔杂物,更要监督身边的人不乱扔杂物,保持环境卫生。
地球日课件 篇4
5060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频繁发生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类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
为了开展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唤起公众和各级决策者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美国的一些环保工作者和社会名流于1970年4月22日在国内首次发起地球日活动。这一天,全美有10000多所中小学、2000多所大学和全国各大团体约2000万人参加了活动,人们高举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和图表,高呼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美国国内,洁净空气法、洁净水法的通过,美国国家环保局的建立;在国际上,1972年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的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办,等等,地球日活动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球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在全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网和群众基础。1990年的4月22日,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
地球日课件 篇5
活动目的
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了解历年来的主题活动,了解地球面临的现状,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搜集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设计
1、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
2、了解历年来的主题与活动
1996年认识地球,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惜资源,造福人类
1997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8年海洋地质与人类
1999年防治地质灾害
20xx年20xx年地球日中国行动
20xx年地质遗产保护
20xx年善待地球
20xx年生命之水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xx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xx年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20xx年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3、了解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
4、发出倡议
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多少
也许,在这一时刻,有亿万人正怀着和你一样的想法,做或者不做。
如果,只要尽一份力,就还有一片蓝天留下
也许,在你决定尽力时,有无数人也和你做了相同的决定。
5、观看有关的视频——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沙画创意)
6、每位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句有关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活动反思
在这次班会之前,恐怕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世界地球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得到了一次知识的普及,对于地球的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意识到了保护地球的必要性,意识到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日课件 篇6
一、班会目的:
1、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阐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举行此次主题班会做好思想准备。
2、黑板上书写“环保连着你我他”七个大字。
3、确定扮演角色,排练小品。(准备好小品演出道具:世界地图、拐杖、白大褂、听诊器等)
三、班会程序:
(一)各小队汇报人数;
(二)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三)唱队歌;
(四)中队长讲话。请主持人甲乙上场(以下的甲乙分别是表示主持人甲和主持人乙);
(五) 活动过程:
1、主持人甲: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主持人乙: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甲: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乙: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甲:是啊,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甲乙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通过《环保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来重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甲:嫩绿、翠绿、葱绿、墨绿……跳动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乙:绿是植物放射的生命之光。
甲:绿色保佑着山,有了绿色,山才有生机。
乙:绿色保佑着水,有了绿色,水才清澈。
甲:绿色保佑动物,有了绿色,才有鸟的啼唱,虎的长啸……
乙:你听,黄莺在嘎咕嘎咕地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唱。
甲:在这绿色的祖国里,我们忍不住放声歌唱。请听小合唱《绿色的祖国》。
3、甲:今天,有几位绿色的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主题队会,大家想认识它们吗? 乙: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
苹果树:我是来自华北的一棵苹果树,大家都认识我吧!我不仅能净化大地的空气,还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果实。
柳 树:我是来自西湖边上的一棵垂柳。每当冰雪初融、河水开冻,我就吐出嫩芽,把春来报;每当烈日当头,我就把炎热遮挡,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 树:我是来自大兴安岭的一棵雪松,无论春夏秋冬,我都贡献出自己的一片绿色,而且还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木料,美化人类的生活。
竹 子:我是来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时候我是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长大了人们又利用我做成各种用具;夏天用的竹席、凉椅、傣家人喜爱的背篓、楼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做成的。
梧桐树:我是一棵梧桐树。盛夏,我伸出无数只手掌,为同学们遮挡烈日、遮挡雨滴。 乙:小树啊小树,你们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甲:小树啊小树,加把劲,我们一起快快长,早日为国立功劳。
4、甲: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妈妈一样,精心养育着我们。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
乙: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新……
甲: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
乙:是环境污染。同学们,看!地球母亲来了。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医生!医生!(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的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对大家,作哀求状)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甲: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小品你们一定深有感触吧。
乙:谁来谈谈看了小品后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感受和体会) 甲:刚才同学们讲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都讲得很好。
乙:是啊,保护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
5、甲:作为地球上的少年儿童,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健康、更美丽。
乙:同学们,虽然地球病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天空更蓝,让流水更清,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更美丽,我们的生活更幸福!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约用水
水 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 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等。
少使用塑料制品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4、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5、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我们每天使用的一次筷子,都是用竹子或树木做成的,我们每扔掉一双筷子,就是扔掉一片森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金属饭勺或非一次性筷子吃饭,而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
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
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干电池中,含有对环境及健康有很大威胁的汞,一次性电池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汞,而可充电干电池中汞的含相对较低或不含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不使用含汞的干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电池。
2、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废电池,最好能将用过的电池集中起来,送到处理厂。 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节约粮食
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热、水、肥资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就是环保。
6、甲: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乙: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甲:如果我们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该怎么做?
(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为保护环境,美化祖国作贡献;还有的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7、甲:铲除杂草,让一棵棵果树飘着芬芳,
乙:甜甜的果实流淌着丰收的消息。
甲:洒下清泉,让一朵朵鲜花张开笑脸,
乙:长辈们都向我们翘起了大拇指。
甲:锄松泥土,让一棵棵绿树长得多么挺拔,
乙:浓浓的绿荫铺出童话世界的神奇。
甲乙齐:对着太阳我们自豪地说:"红领巾是大地的美容师!"
甲: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乙:无论你穿过千山万水,
甲乙齐:最终我们还会在此相会,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它的热爱吧!请听大合唱《热爱地球妈妈》。
甲乙齐:最后,我们衷心地希望大家都来善待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妈妈,因为环保连着你我他。
8、班主任总结班会情况,并提出要求。
四,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地球日课件 篇7
队会目的:
开展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地球家园,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队会准备:
1、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增强环保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活动。
2、各小队分头查找、搜集有关材料。
3、准备班会用的道具,布置教室。
班会过程:
开场白:
地球是一个美好的家园,你看,那碧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峦、广阔的田野,还有那成群的牛羊,像点缀其中的美玉。嗬!美丽的地球给予人类优雅的生存环境,给予人类鲜花盛开的田园,给予人类世代繁衍的空间。
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是世界地球日。
师:为了呼吁人类拯救地球,保护地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
地球日”。
茫茫宇宙中有一座蔚蓝色宝塔,一处天然仙境——地球。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齐)“爱——我们地球家园”。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
㈡共同的家园 (放录像 2分钟)
师:多少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繁衍、发展,人类从地球上得到了日常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各种必需品,是地球养育了我们人类的子子孙孙。联系社会
实际,我们可以想到的有……(学生举例)
师:所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球,地球是--(齐)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保护它! 前一段时间老师请大家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大家找到了哪些?
㈢地球遭到破坏
师:我为大家找到一段录像,内容是“地球妈妈的烦恼”。(放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我们感慨万千,让我们听听大家的感想:
生:当肆虐的洪魔再次吞噬了人类的家园,
当茫茫黄沙淹没了万亩良田,
当都市上空悲哀地飘着薰烟,
当臭氧层被紫外线洞穿,
当地球的气候日渐变暖,
当大自然的物种悄悄消减,
当地球上堆满了垃圾,
我真担心—难道让我们将来的儿女搬到火星上面?
师:是呀,我们都在为地区妈妈而忧虑。
生:人们滥伐数目,滥捕野生动物,使地球遭到破坏。
生:地区正遭受着废气、废水、垃圾、噪声不同程度的侵袭。
生:我想起了今年的那次沙尘暴。那天,全市大风呼啸,狂沙飞舞,令人毛骨悚然。这些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生:人们对待地球的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这样做的后果是自毁家园。
生: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拯救地球,爱护地球,关心地球!
师: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
它是万物共同的家园。
地球妈妈正在流泪,
滴滴泪水刺痛我们的心田,
我渴望变成一支神奇的画笔,
把沙漠涂绿,把荒山尽染。
我希望化作一片绯红的云朵,
点缀在宁静祥和的天边。
我梦想变成一刻轻柔的小草,
在鸽子足下抒发绿色的情怀。
我们是地球妈妈的孩子,
我们要留住她美丽的容颜!
我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誓言—
生:救救地球妈妈吧!
我们要勇挑环保的重担,
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展,
天空中响彻绿色行动的宣言:
保护环境请从自我做起,
人人都来爱护地球家园,
创造天蓝地绿的环境,
用实际行动把地球妈妈妆点,
争做环保小卫士,
我们是泉城的好少年!
师:爱护地球吧!
生(齐答):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师:爱护地球吧!
生(齐答):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地球哪?
㈣保护地球
1、植树爱树
生:看了刚才的录像,我忘不掉那一片片的沙漠。我想,快快植树造林吧, 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又可以美化生活环境。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营造绿色环境,更要保护绿色环境,让绿色植被永远覆盖我们的地球。
生:对!树木的作用很大,资料表明,一棵50年的阔叶树,每天呼出氧气45公斤,可供32个人呼吸;每天吸入32公斤二氧化碳,等于100个人呼出的废气;每天可降低噪音15~60分贝;一昼夜排出一公斤杀菌素;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2公斤,一年吸附、销出灰尘11~300吨。真是不看不知道,树木真奇妙。
生:我再补充一下,(拿出树叶)我想一个人种一棵树,10个人种10棵树,那么100个人,1000个人,不就是一片树林吗?
师:同学没说的都很好,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动手,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用童心唤醒一片片蓝天,用真诚和汗水栽下一棵棵小树,让我们把绿色和希望一起种植。
生:我们小组还组织了“星期天绿色行动”。
(放录像)我想,看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我们组的队员会这样做,大家一定都会这样做的。
2、爱护花草
生: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泉城绿起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小草,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山脚下,路道旁,每到一处都仿佛置身于绿色海洋中,令人心旷神怡。
生:尽管冬天来临了,然而满眼葱茏的绿色,不禁使人忘了寒意,忘记了工作的疲劳,随处可见的葱郁的绿地,大大冲淡了城市的喧嚣气氛,又给泉城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魅力。
生:人工草坪有美化环境的作用。碧绿如茵的草坪,给人提供自然美的享受。在高楼成群、烟囱耸立的城市环境中,开辟出一块宁静而怡人的“地毯”,形成车 海中的绿洲,闹市中的静地,真实美不胜收。当你漫步在绿树从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优雅的环境时,切莫忘记脚下的绿色地毯---草坪,她是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生:草坪的作用很多……
师:对。我们不仅要植树造林,还应爱护身边的每一片绿地。绿色带给我们希望,绿色带给我们温馨。绿色是和平、美好的象征。我们人人心中都希望永远拥有绿色!
生:看!我们的绿色小分队正在行动哪。 (照片)
生:周日,我们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我们的护绿园地。同学们捡起垃圾,拾起污物,干得热火朝天。一会儿,草坪就焕然一新。正当我们欣赏着这整洁的环境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劝阻)
生:爱护身边的每一处环境,你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这是我们护绿小分队共同的心声。朋友们,希望你也加入到我们环保的行列中来吧!
师:自然环境是我们大家的生存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应爱护身边的每一片绿地,做小草的园丁,做小草园丁的园丁,是我们全体学生和老师应尽的义务。
师: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济南的蓝天工程添彩,让地球妈妈青春常在。
3、节约用水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水滴,请听听我的诉说吧。
生:讲述《小水滴的故事》。
生:“别伤心,别伤心,我们是节水小分队,我们会帮助你的。”
生:通过前一段查找资料,我们知道了,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明,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孕育生命和文化的摇篮。可是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已受到严重污染,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
生:就拿我们泉城来说吧,泉水是我们的市魂,是我们的骄傲,然而现在水资源匮乏,泉水不再喷涌。缺少了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成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只能在书中寻找,在梦中回味。
生:暑假中我查找了有关资料,了解到小清河变化就很快,十年一个样:50 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捕鱼捉蟹,70年代引水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到了90年代,它不仅失去了灌溉、养殖、航运功能,甚至危及着两岸群众的饮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到我们正进入一个水资源紧缺时期,在这里我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
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地球日课件 篇8
1962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开始做说服肯尼迪总统的工作,希望他在全美作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旅行,这样做将会使大家都来注意保护环境,并且最终使其成为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肯尼迪总统赞成了这个主意。1963年秋,纳尔逊与另外3名参议员参加了肯尼迪这次旅行的头一部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纳尔逊的目的。于是,当初的那个想法后来就演变成了地球日。
1969年夏,纳尔逊和他的参议院的同事成立了一个组织,制订了纪念全国性地球日活动计划,并于同年9月初宣布了这件事。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环境优雅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就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1969年他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当他听到纳尔逊的提议,要在全国各大校园内举办环境保护问题的讲演会,海斯就设想在他就读的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市举办这样一个演讲会。于是,他飞到首都华盛顿去会见纳尔逊。
年轻的海斯向纳尔逊谈了自己的设想。纳尔逊听了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境保护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纳尔逊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开展的大规模社区性活动。举办地球日的主意就这样形成了。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1990年的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们决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亿万民众都来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为此,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以1990年4月22为目标日期,举行高级环境会晤,为缔结多边条约奠定基础。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步骤,达成协议,以阻止和扭转全球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同时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保护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政府,在本国举办地球日20周年庆祝活动。
以上种种事实说明,到1990年4月22日,即地球日20周年之际,全世界都进行了地球日活动。从那时起,地球日才有了国际性,称得上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课件 篇9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教案:《环保袋》
(一)活动由来:幼儿对各种袋子都有了一些了解,为了让幼儿产生环保的意识,特开设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可回收标记”的含义,了解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
2.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制作爱心。
活动难点:布局粘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条、胶棒、剪刀、彩笔
2.经验准备:欣赏教师作品
(四)活动实录:
提问:“你们刚才用什么买菜的
(五)活动反思:
孩子们明白了地球正在受到我们的破坏,我们要一起保护地球,孩子们知道塑料袋子是白色的垃圾,也发现了袋子上各种不一样的小标记,孩子们对这些小标记产生了兴趣,此次活动,如果幼儿认识的标记能在班级中用到,效果会更奥好,以可以在生成活动制作环保回收箱。
地球日课件 篇10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xx”。为了让幼儿从小珍爱地球,树立环保意识,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xx区xx幼儿园全体老师和孩子共同进行了《世界地球日》知多少的学习,为期x天,每天一个小短片,我们在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观看的同时,也把视频链接分享给家长及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
什么是“敬天爱人”?其实是提醒我们,无论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还是实现个人价值,只有按事物的本性,由“自我本位”转向“他人本位”,以“利他”为基本出发点,才能无往不胜。“敬天爱人”包含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重要思想,古为今用,更呈现出历史弥新的教育价值的深远意义。所以,“敬天爱人”也是我们幼儿园实施的品格养成教育重要内涵,同时也希望大家从中有所启发和思考。
我们热爱蓝天,我们渴望碧水,我们想呼吸新鲜,我们想仰望绿山,我们愿意在绿色中畅想未来!这是我们共同愿望,同时需要我们携手努力!为此,xx区xx幼儿园开展了“敬天爱人存真意,知行合一卫家园”→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们在此郑重倡议:自觉成为环保公民,关注环境状况,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追求低碳生活,减少资源浪费,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xx区xx幼儿园以“做最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为宗旨,通过携手中国幼教界的权威→xx教育集团,实施“品格养成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和懂教育的家长教育”的完整教育。此次系列活动就是一次具体的教育实践。培养品格好学习轻松成绩好的孩子。有心有力帮助孩子今后活得更好,我们一直在努力!
非常感谢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支持,为了我们的小朋友出主意,找材料。孩子们在此表现出了超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所制作的手工展品,真的是创意无限,好看好玩,有的还非常实用。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的生活不仅能够很环保,而且还会充满乐趣。我们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用废旧物品制作了非常实用的教具和精美的工艺品,变废为宝,集智慧与劳动于一体,赞!
地球日课件 篇11
1、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
2、了解历年来的主题与活动
1996年认识地球,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惜资源,造福人类
1997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8年海洋地质与人类
1999年防治地质灾害
20xx年20xx年地球日――中国行动
20xx年地质遗产保护
20xx年善待地球
20xx年生命之水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xx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xx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xx年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20xx年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3、了解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
4、发出倡议
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多少
也许,在这一时刻,有亿万人正怀着和你一样的想法,做或者不做。
如果,只要尽一份力,就还有一片蓝天留下
也许,在你决定尽力时,有无数人也和你做了相同的决定。
5、观看有关的视频——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沙画创意)
6、每位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句有关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教学反思:
在这次班会之前,恐怕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世界地球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得到了一次知识的普及,对于地球的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意识到了保护地球的必要性,意识到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日课件 篇1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多媒体课件。
2、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活动过程
1、认识“世界地球日”
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观看课件,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20xx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20xx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了解环境污染,及人为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4、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怎样来保护环境?
5、带孩子来到校园,看看校园的小树及园内环境,从我做起,美化环境。欣赏并学习儿歌:
爱护地球《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美化家园不迟疑;
你拍二,我拍二。捡纸和捡塑料袋;
你拍三,我拍三。避免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教育别人在其次;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造福社会才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回收废纸和电池。
4、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大自然寻宝
活动对象:新城区幼儿园大班
活动时间:30分钟(户外活动20分钟)
活动地点:幼儿园草地
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并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保护环境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动。
材料:大自然寻宝卡;旧信封、纸袋
规则:小组成员一起活动;不得采摘或伤害动植物;遵守时间。
材料:自然寻宝卡、草地寻宝地图若干份
活动过程:
①讲述生物与非生物,讨论非生物的重要性。
②幼儿分为2人或3人一组。
③分给每组幼儿9张寻宝卡、一张活动页、一个旧信封及寻宝地图。
④把幼儿带到草地,给他们15~20分钟时间去寻找、收集卡上的东西,放入袋中。每位幼儿记下找到这些东西的地点。
⑤15~20分钟后,集合幼儿,回到教室。
⑥各组向大家展示他们找到的东西,并讲出它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大家一起讨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独特的作用。
⑦总结:地球只有一个,若我们不珍惜它的话,它会报复我们的。
⑧每组展示完毕,让他们将这些东西再次放回原地。
小百科:“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最新杨柳青课件(精品12篇)
“愿你撞过的南墙,都成为坦途,愿你遇见的绝望,都成为盛放。生日快乐!”生日,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对出生的庆祝、对父母亲的感恩,人们除在这一天会欢聚一堂外,还会发送祝福语。针对不同身份的人,如何写祝福语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最新杨柳青课件(精品12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杨柳青课件【篇1】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及爱护乐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节奏谱;春景图;乐曲录音;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巩固法;乐器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弹奏《拍手点头组合》音乐。
2、弹奏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听辨前奏、间奏,并在间奏处表演相应动作。
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复习学过的歌曲,并练习间奏处拍手。
通过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几种节奏,并能用动作来表现节奏。
二、引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1、介绍乐曲的主题。
出示春景图,“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名字叫《杨柳青》。”
2、讲解画面内容:春天,柳枝、燕子、鸭子、鱼。
欣赏、感受乐曲表现的画面。 用春天的美景及画面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画面。
三、感受学习乐曲的节奏。
1、组织幼儿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出示节奏谱,带领幼儿学习几种节奏型。
(1)X-|X-|;
(2)XX|XX|;
(3)XX|XX X|。
3、引导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拍出各种节奏型。
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看节奏谱,进行各种节奏型的练习。
引导幼儿感受、熟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听辨不同的节奏型。
四、乐器演奏。
1、分组看指挥空手练习(放慢速度)。
2、分乐器进行练习。
3、放慢速度,指挥幼儿齐奏。
4、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乐器。
(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控制音量认真地演奏。)
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演奏。
拿起乐器分组看指挥进行练习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
杨柳青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2、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3、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4、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巩固拓展】
一、情感处理:
1、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独唱,领唱,加乐器(口风琴)伴奏唱。
二、、感受方言
1、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扬州人也有自己的方言,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你想不想听听?(播放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能听懂它唱的什么吗?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2、你觉得民歌是怎样产生的?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用扬州方言唱唱这首歌,好吗?用方言唱歌确实很有味道,但很多方言演唱的歌曲都很难听懂,所以我们还是主张说普通话,这样大家都能听懂,现在我们再用我们的母语来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杨柳青》吧!
【完美结课】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教后反思】
在设计《杨柳青》一课时,我通过趣味性地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充满浓郁乡土风味的教材内容,富有深厚扬州文化底蕴的民间音乐,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杨柳青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 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 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4、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5、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6、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创造表现
1、 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 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独唱,领唱,加乐器(口风琴)伴奏唱。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杨柳青课件【篇4】
大班打击乐《杨柳青》
设计意图: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十分贴切的反应了儿童这一特点。《杨柳青》这一乐曲是十分富有江苏民间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2拍子,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十分富有音乐的喜感,是典型的打击乐乐曲。大班幼儿对于2拍子的节奏型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会打简单的,节奏型不变或者有两个节奏型的节奏,对于打击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在巩固以有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练习同一首乐曲中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给不同的节奏型配以不同的打击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挑战中成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能用拍手动作表示。
2、培养幼儿按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表演速度。
3、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熟悉自制乐器,并有玩过自制乐器的经验。
物质准备:奶粉罐和小棒自制的鼓乐器,人手一份,乐器节奏图谱一份。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成半圆型。
活动重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难点是确定是一个活动的关键,根据我班幼儿音乐发展水平,我将重点定位为培养幼儿节奏感,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难点定为能跟随乐曲的节奏型配以适当的打击方式。
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因此,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幼儿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教学条件,我采用了以下适宜的教学法:多通道参与法,模仿示范法,情景表演法,激励法。
活动过程幼儿的天性是好动的,所以游戏成为了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望,使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成长的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节奏前置。
让幼儿跟随《杨柳青》音乐进场,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吧。(播放音乐磁带)(以游戏的形式进场,首先让幼儿欣赏并熟悉了乐曲,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乐曲的节奏型,掌握了节拍,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打击乐表演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乐器,节奏训练。
1、鼓乐器的出现教师出示用奶粉罐制作的小鼓乐器,介绍小鼓乐器,并让幼儿玩一玩,幼儿随意敲打乐器,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可以敲打鼓面和鼓身两种方法,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敲打在哪里。
老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们小朋友的好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
我们大家来一起和小鼓玩一玩,小鼓的哪里可以发出声音呢?老师来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敲一敲,玩一玩。
(在带领幼儿认识乐器后,让他们随意敲打,满足了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在各教学领域都要强调生活的价值,强调从生活中挖掘教育的内容,况且最近也十分倡导要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结合这一契机,我设计了用废旧的奶粉罐制作乐器,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激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力,真是一举多得。)
2、一物多玩教师逐条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老师的指挥来打一打。
老师:我们今天叫要用小鼓来表演节目,在表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几个节奏型怎么打?出示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教师带领幼儿以拍手的方式来练习一下节奏型,对于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节奏型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幼儿这个节奏的敲打方法,时值。)老师要把小鼓也配上去,你们看看要怎样打小鼓呢?(教师把小鼓的图谱放在相对应的节奏型下,请幼儿练一下。)你知道怎么敲吗?你会敲吗?大家来试一试吧?(幼儿根据图谱自由练习)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由于先期的置入,解决了幼儿看小鼓图谱的难题。在配合不同的节奏型打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给幼儿一个自我整理的时间,让幼儿把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以自己的方式整和在一起。)老师:请个别小朋友来打一下试一试(个别幼儿展示,教师纠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打一下小鼓吧。(集体分段演奏)
三、出示图谱,整体演奏
A、播放《杨柳青》乐曲,请幼儿欣赏,激起配乐的欲望。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我们将要表演的乐曲,叫《杨柳青》,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杨柳青)我们的小鼓也跃跃欲试想表演一下呢,拿起你手中的棒,来尝试着给这首乐曲配乐吧。(播放乐曲)(由于本首乐曲的节奏型很明显,再加之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型,所以大部分幼儿能初步听出乐曲中的节奏型,打出来,也让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这里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幼儿的演奏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B、出示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打击乐器。
杨柳青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出不同的节奏型X- X- X X X X XX X,探索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
2.能看指挥合作演奏,懂得在合奏或齐奏中与同伴保持一致的演奏速度。
活动准备:
《紫竹调》音乐磁带;铃鼓、碰铃、三角铁等乐器;三种不同节奏的图卡。
活动过程:
1.为幼儿创设主题意境"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杨柳树都发芽了……"并欣赏乐曲《紫竹调》,引导幼儿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体验乐曲的旋律及节奏。
3.出示三种不同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动作表现节奏。
4.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和自己喜欢的节奏,随音乐进行演奏。
5.引导幼儿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
(1)引导幼儿讨论三种不同的节奏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现?
(2)按照讨论方案幼儿分组配合演奏。
(3)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指导,注意提醒幼儿节奏的准确和与他人的配合。
6.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如:齐奏、轮奏、伴奏表演等。
活动评价:
小朋友们的表现很好,基本能够掌握节奏乐,可是仍然有几个小朋友还没有掌握,回家后要好好练习。
杨柳青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幼儿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来进行演奏。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教学准备:
节奏型卡片,打击乐器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在《杨柳青》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音乐按节奏自由舞蹈,要求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来。
(二)游戏“看谁拍得好”老师出示几张节奏型卡片。如XXX XXX XX X |要求幼儿看卡片用拍手、拍腿或跺脚动作正确地拍出来。
(三)游戏“看谁编得好”。出示X XX |X XX | X X | X —|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编出与该节奏型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来。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懂得珍惜一分钟如:小蜜蜂|花蝴蝶|飞来|了—|,长鼻子|长鼻子|卷起|来—|
(四)根据音乐《杨柳青》创编新节奏
1.欣赏音乐,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旋律。
提问:
1)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3)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2.欣赏音乐,随音乐拍手来感知音乐的旋律与乐句。
3.创编新节奏
师:“如果你来给这段音乐伴奏,你想给它配上什么节奏来演奏呢?”
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节奏来演奏的?”
老师逐句哼唱,幼儿自由创编出各种节奏型,老师在黑板上作记录。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53|165|6156|5331|2.321|2—|
XXXX|XXX|XXXX|XXX |XX XX|X—|
2355|165|553|235|3.532|111|
XXX |XXX|XXX|XXX|XX X |XXX|
5356|111|3561|111|
X X |XXX|X X |XXX|
6165|6165|1116|5356|121|6532|111||
X — |X — |X — |X — |X — |X — |XXX||
杨柳青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所要弹奏的乐曲,并按乐谱中的节奏型,配置伴奏的和旋节奏。
2、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一、听音乐,按节奏拍手。
1、了解乐曲名称《杨柳青》。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熟悉曲调。听辩不同的节奏型。
3、引3、指导幼儿听辩各小节的伴奏节奏型并合着音乐拍出来。
二、练习。
1、放慢速度,教师用拍手动作指挥幼儿齐奏。
2、放慢速度,幼儿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做自己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3、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进行分声部练习,幼儿根据教师的指挥随音乐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三、乐器演奏。
1、组织幼儿较快地拿起乐器,保持正确的姿势,准备演奏。
2、放慢速度,指挥幼儿演奏乐器。
3、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轻声地认真演奏。
杨柳青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在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啊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个乐句均为六小节,其中结尾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至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积累,对于他们而言,音乐学习是在好奇、好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属于小学音乐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对音乐学习已由初步的了解、认识升华到更进一步的探知音乐领域的调式和曲式、尝试合唱、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具的演奏等。对此,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为他们打开学习音乐知识的大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从而喜欢音乐。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并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难点
1、准确运用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表现歌曲。
2、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乐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同学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一起来听!
教师范唱歌曲《杨柳青》,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师: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一样吗?
师:我们中国有很多的民歌,因为地域的不同,运用的又是各地的方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师:《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出示课题江苏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教师“送礼物”,引起学生的好奇,紧接着教师的范唱更让学生对江苏民歌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聆听作品,整体感知,突破难点
1、初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节拍、节奏。
师:《杨柳青》表现扬州人民下田耕地劳作的场景,那歌曲应该是几拍子呢?歌曲的节奏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吧!
①解决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xxxx”。
②对加衬词末尾的节奏“xxx0”做处理,在此处加拍手动作。
3、对照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师生、生生合作解决。(一字多音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有哪些乐理知识是你不懂的,哪个乐句是你认为比较难唱的,找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助你。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小声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基于这样的理解,此环节在学生反复的聆听中,把歌曲的难点―附点八分节奏、拍号以及八分休止符等乐理知识突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还有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始终以听为主,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再到理解,实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1、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同学们在读歌词中发现了什么?(歌曲的衬词很多)
师:你觉得衬词有意义吗?能去掉吗?衬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歌曲是民歌,有地域特点,衬词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要轻唱。
2、有声音位置地、有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歌词。
4、学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轻声演唱歌曲,音高位置不变,力度弱一些,音量小一些,能做到吗?
5、师生、生生接龙接唱,学生齐唱歌曲。
6、讨论并思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使歌曲演唱得更好。
7、师生一起设计(出示课件)。
情绪:欢快活泼
速度:中学速稍快
声音:明亮轻快
8、学生根据调整后的要求:轻快跳跃,衬词要轻,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通过念歌词、师生接龙、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歌词衬词多的特点及一字多音的演唱。不失时机的评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和同学合作的,更可以是师生合作的。音乐学习充满快乐、活力和无穷的魅力,学生有学下去的愿望!
四、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
师:你们真是乖乖龙地咚!“乖乖龙地咚”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来学一学。
师:扬州话说起来比较轻柔,细声细语,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吴侬软语”,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要读成平舌音。
1、指导学生读歌曲的衬词。
虐七麦石水嗬产步哥
2、学生与教师接龙读歌词,感受扬州方言的特点。
3、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4、学生自己评价。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杨柳青》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歌曲教学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让学生在唱会歌曲后能用方言演唱歌曲,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本课设计,我从教材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真正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形成品性的殿堂。
在整个歌曲教学环节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送学生礼物为开端,让学生的视线始终围绕在教师身上,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听得投入、认真,思考、回答问题踊跃;以多次聆听加问题解决,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歌曲中,在问题答案中。由于多次聆听的铺垫和问题生成、解决,学生已经能达到哼唱歌曲;再以有节奏地,有声音位置和有情绪地读歌词,一遍一遍地反复实践,在学生对歌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扬州方言的.范唱,再次激起学生学唱民歌的浓厚兴趣。通过这节课我得到几点启发。
首先,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既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杨柳青》的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演唱《杨柳青》,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音乐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探究江苏扬州民歌的风格特点。
其次,以听觉为先,突破教学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以情动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掌握歌曲的一字多音的演唱。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根据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先听辨教师的范唱,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再让学生试唱、模唱,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畏难情绪减少了,更多的是自信、轻松地学习音乐。
最后,教学应注重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和能掌握的内容。
杨柳青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杨柳青课件【篇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拍打正确的节奏。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3、能正确使用乐器,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二、活动准备
铃鼓、小铃、圆舞板、图谱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熟悉乐曲)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杨柳青》。我们一起说一说。
2、熟悉音乐的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伸出小手跟着拍一拍。
3、出示图谱
师:刚才我们拍了这首乐曲,现在老师带来了一副关于这个音乐的图谱。我们一起看看,看看能怎么拍?XX|XX|;X—|X—|;XXX|XXX|(小朋友可以伸出小手自己来拍一拍)谁来试一试?幼儿拍节奏
师: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拍一拍。
4、看图谱学习打击乐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跟着图谱拍了一遍,现在老师要换另一种方式来代替我们的小手。
师:我们用我们身体的部位(小腿、肩膀)演奏图谱
师:现在小朋友看指挥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拍打节奏。
5、看指挥随音乐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我们分组来演奏。
6、利用乐器演奏
7、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杨柳青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根据图谱的暗示用打击乐器演奏杨柳青。
2、 和同伴合作演奏乐曲,初步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录音机、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1、 听“杨柳青”音乐拍手进场。
2、 出示三张节奏卡,请幼儿拍出节奏。
1先出示幼儿熟悉的两张节奏卡 ╳ — ╳ — 和 ╳ ╳ ╳ ╳
2出示新节奏卡 ╳ ╳ ╳ ╳ ╳
引导幼儿观察节奏卡,知道两个叉下面有横线相连就要拍快一些。
3、 出示“杨柳青”图谱
1看图谱拍手练习。
2看图谱用乐器演奏。
4、 分声部演奏乐曲“杨柳青”
1将乐器标记标注在图谱上,让幼儿明确不同节奏用不同乐器演奏。
2幼儿模仿乐器演奏。
3拿乐器分声部演奏乐曲。
5、 律动:请你和我跳个舞 。
打击乐《杨柳青》评析
1、幼儿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眼睛始终看着图谱,学习兴趣浓。
2、在节奏型转换上存在问题建议如下:
1不同的节奏分行,在视觉上让幼儿感觉到变化,比语言提示好。老师的语言和体态在打击乐活动中很重要,在活动中老师在节奏转换时可以唱慢些,就是一种提醒(眼神、体态);
2活动中的三个节奏型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练习2个节奏,第二层次放3个节奏。通过老师的指挥去帮助幼儿演奏,更加直观,今天幼儿的负担重,老师的指挥如果加入就可以减轻负担。
3幼儿倾听音乐不够,在合作时只管自己,应该多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
3、对于幼儿难掌握的节奏型应该提取出来再练习。
杨柳青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能用拍手动作表示。
2、 培养幼儿按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表演速度。
3、 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熟悉自制乐器,并有玩过自制乐器的经验。
物质准备:奶粉罐和小棒自制的鼓乐器,人手一份,乐器节奏图谱一份。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成半圆型。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节奏感,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跟随乐曲的节奏型配以适当的打击方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节奏前置。
让幼儿跟随《杨柳青》音乐进场,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吧。(播放音乐磁带)(以游戏的形式进场,首先让幼儿欣赏并熟悉了乐曲,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乐曲的节奏型,掌握了节拍,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打击乐表演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乐器,节奏训练。
1、 鼓乐器的出现教师出示用奶粉罐制作的小鼓乐器,介绍小鼓乐器,并让幼儿玩一玩,幼儿随意敲打乐器,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可以敲打鼓面和鼓身两种方法,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敲打在哪里。
老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们小朋友的好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
我们大家来一起和小鼓玩一玩,小鼓的哪里可以发出声音呢?老师来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敲一敲,玩一玩。
(在带领幼儿认识乐器后,让他们随意敲打,满足了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在各教学领域都要强调生活的价值,强调从生活中挖掘教育的内容,况且最近也十分倡导要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结合这一契机,我设计了用废旧的奶粉罐制作乐器,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激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力,真是一举多得。)
2、 一物多玩教师逐条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老师的指挥来打一打。
老师:我们今天叫要用小鼓来表演节目,在表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几个节奏型怎么打?出示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教师带领幼儿以拍手的方式来练习一下节奏型,对于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节奏型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幼儿这个节奏的敲打方法,时值。)老师要把小鼓也配上去,你们看看要怎样打小鼓呢?(教师把小鼓的图谱放在相对应的节奏型下,请幼儿练一下。)你知道怎么敲吗?你会敲吗?大家来试一试吧?(幼儿根据图谱自由练习)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由于先期的置入,解决了幼儿看小鼓图谱的难题。在配合不同的节奏型打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给幼儿一个自我整理的时间,让幼儿把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以自己的方式整和在一起。)老师:请个别小朋友来打一下试一试(个别幼儿展示,教师纠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打一下小鼓吧。(集体分段演奏)
三、出示图谱,整体演奏
1、 播放《杨柳青》乐曲,请幼儿欣赏,激起配乐的欲望。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我们将要表演的乐曲,叫《杨柳青》,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杨柳青)我们的小鼓也跃跃欲试想表演一下呢,拿起你手中的棒,来尝试着给这首乐曲配乐吧。(播放乐曲)(由于本首乐曲的节奏型很明显,再加之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型,所以大部分幼儿能初步听出乐曲中的节奏型,打出来,也让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这里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幼儿的演奏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 出示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打击乐器。
教师:要表演一首好听的乐曲就需要整齐的演奏,小鼓告诉老师他是跟着图谱来表演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演出图谱吧。(出示图谱)我们一起来打一下吧。(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以较慢的速度来打击一下,难点可以放慢速度,或重复演奏。并用点头,点脚的方式来给幼儿稳定节奏,用身式来帮助幼儿掌握节奏的时值。)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打一下吧。(播放乐曲)(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跟随乐曲进行打击乐演奏,演奏的关键就是节奏的掌握,教师通过示范法,辅助节奏法,来帮助幼儿正确的掌握节奏)
四、多种形式的练习。
教师: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下吧。(集体表演)分组表演,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表演。
(让幼儿集体表演,初步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的快乐和兴奋,然后进行分组表演。这里我采用鼓励法,当幼儿在活动中取得一定成功时给予及时的肯定,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的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都得到和谐统一。分声部演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合作能力,能看这老师的肢体语言,动作,手势来进行合作表演,使活动推向**。)
笠翁对韵课件收藏12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出于您的需求我搜集了以下信息:“笠翁对韵课件”供您参考,以下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考虑!
笠翁对韵课件 篇1
《送别》说课稿
查哈阳乡中心学校
赵静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甘南县查哈阳乡中心学校的音乐教师赵静。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其内容包括:说教材(教学内容、教材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教法、说教学用具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送别》
2、教材分析
“送别”是影片《城南旧事》的插曲,词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李叔同。《城南旧事》曾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该影片选用这首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细腻的表达出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感情世界。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情感认知能力,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他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
4、教学目标
(1)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 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特殊魅力。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 难点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说教法教学
1、教学与教法
创设情境法
节奏朗读法 听唱法 模唱视唱法 律动教学法
游戏互动法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力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共五个环节完成本科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用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5 2 3| |1 -|。我会在电子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鼓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用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是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科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合作、在课堂小结时我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及时表扬。另外我还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调动他们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说板书设计
送别
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情感大意
音乐内涵
左侧是歌词的展示
右侧是歌曲简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就是这样一首看似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群
众中广泛流行、传唱。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笠翁对韵课件 篇2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3、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4、能用肢体语言表述故事情节。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6、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 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1、猴子头饰四个,帽子五顶,担子一副,大树杈。
一、导入新课:
1、手指游戏《小猴荡秋千》导入活动。
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猴子)小朋友都很喜欢猴子,对猴子也很熟悉,你能说说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并请幼儿模仿一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提出看动画片的要求:以前的.动画片听听声音就知道讲了什么事,今天的动画片是没有声音的,只有仔细看图才能知道讲的什么事哦。所以请你们睁大小眼睛,仔细看——
(1)出示图片一(ppt1):图画上有谁?老爷爷要去干什么?后来,老爷爷怎么了?他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将幼儿的话语组织后,请幼儿完整讲述第一幅图。
(2)出示图片二(ppt2):老爷爷醒来发现什么?猴子在树上干什么?(出示字卡:又叫又跳),请幼儿跟读出:又叫又跳。老爷爷的心情怎么样?请你们表演一下小猴和老爷爷的样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爷爷把帽子拿回来吗?请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3)出示图片三(ppt3):图画上老爷爷在干什么?小猴在干什么?(学习词语:抓耳挠腮),幼儿跟读。在这幅图上你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请一幼儿扮演老爷爷,其余幼儿扮演小猴,进行表演。那么,你能想出好办法来帮助老爷爷把帽子要回来吗?幼儿想办法,教师小结。
(4)出示图四(ppt4):老爷爷也想出了好办法,看看和你们的一样吗?老爷爷有没有成功?看看老爷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取名。
1、给故事取名字。
教师:这么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请小朋友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表演故事二遍 。
(1)“这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想不想学小猴?”教师出示为幼儿准备好的教具,引导幼儿表演两遍。
(2)教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学习老爷爷,碰到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笠翁对韵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1.读生词。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1.抄写生字、生词。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笠翁对韵课件 篇4
1、师出示自选商场课件。今天,老师要去买东西,我带领大家到自选商场里去买东西。自选商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市。(学生认真看课件。)
2、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读“商场”两个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好朋友?
1、出示面包、牛奶、火腿肠等实物,让学生说出出示的实物名称。师相机在黑板上贴词卡。
2、师出示生词卡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朗读这些生字。(学生默读生字两遍)
3、我们一起来喊一喊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学生认读。(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强调“商”、“场”、“尺”是翘舌音。“奶”是鼻音,“巾”是前鼻音。
我们请认识的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摘掉他们的帽子,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再试一试,师遮住生字卡片上的拼音。(学生横排开火车读已经去掉拼音的生字。)
5、谁能给他们找朋友,试试看?学生给这些生字组词。
6、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你能把它们带入词语中去读一读吗?师用课件出示面包、牛奶、火腿肠等图片,并在图片旁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词语)。
7、同桌互读。
8、摘掉他们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师去掉课件上词语的拼音。(生再试一试,自由读词。开火车读。)
9、请生在黑板上将实物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词卡边。
10、师示范读词,指导学生朗读词语。
11、小朋友们脑子里边放电影边读词语,说到面包时,脑袋里要想到香喷喷的面包。老师读一个词语,你们读一个词语。
1、教师课件出示“商场、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等11个生字。(学生认真看课件,观察已出示的生字字形)
2、识记这些生字的字形。
(1)生认读这些字,比较“场、奶、笔、作”四字与其他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指名发言。看这四个字的偏旁,指明说出这四个字的偏旁。
(2)师点出“女”字变成偏旁时,要写得瘦一些,一横要写得短一些。(学生留心观察)
四、初读课文,自由朗读。
1、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想不想赶快到自选商场里去看看。请你们赶快打开课本,自由去读一读吧!(学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在自选商场里购物与在其他地方购物有哪些不同?(学生再读课文,认真思考。)
1、熟读生字和词语。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现在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生字)
1、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些生字朋友了,相信把他们带进课文里,你们也能读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相机指导。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货架、食品、收款、算出,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学生练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
4、理解“东西”。让学生明白“东西”指的就是这些商品。
5、指导朗读,第一句要求读出商品的多。
6、男女生赛读本句。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7、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在自选商场里购物与别的地方购物有什么不同?
8、指名回答,表扬回答好的学生。
9、看图指出货架、收款台、营业员。
10、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购物方便的?指导朗读,理解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11、小组赛读,师点评。
12、全班齐读,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
1、今天,到自选商场购物大家都感兴趣,我们在自己教室里也办一家自选商场,好吗?
2、用商品包装袋代替商品,让学生自由选购,读出商品名称。
1、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记得它们的样子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几个生字,看看该怎么写?出示“巾”“牙”“尺”“毛”这几个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
3、你觉得写这个字时,哪一点儿要注意,哪一点儿该怎样写,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学生说说写字时,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4、观察好了,请同学们摆好写字的姿势,动笔写吧,看谁写是最棒!(写生摆正姿势,动手写字)。
5、交流展评。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这个字写得这么棒的?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学生交流写好字的`方法。)
6、师示范演示。
看着大家写的字,老师也想写一写,大家看老师写得棒吗?(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写字的姿势、笔顺及占格情况。)
7、总结:要把字写好,首先得认真观察这个字,然后一笔一画地用心去写。
2、给你的父母说说你家里或超市中一些商品的名称。
笠翁对韵课件 篇5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2)“今年”是指哪一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一)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会造句。
(二)巩固本课生字词,并会听写字词。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巩固生字、新词,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一)巩固练习字词的训练。
1.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 炎 马 火 毛 鱼 包 史
2.比一比,组词语。
3.填写合适的词语。
(二)句子训练的设计。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傣族人民多么高兴。
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造句指导。
(1)四面八方: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这个词最常用于“什么人怎么样地从四面八方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这种句式。如:
例①各地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观看牡丹花展。
②首都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广场,观赏大型花坛。
③自愿救火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出事的地点。
④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向失学儿童伸出了援助的手。
(2)笑容满面:脸上充满了愉快的神情。这个词是形容人的神情的。只有当人心中确实感到非常愉快、高兴时,脸上才会露出笑容。请你想一想,你自己、家中的人、邻居、朋友、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曾经是笑容满面的。
例①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表扬了我。
②我们班在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个个笑容满面。
③邻居王奶奶这几天总是笑容满面的,原来是她的老伴从台湾来信了。
④妈妈笑容满面地对爸爸说,她被选为市级优秀教师了。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按原文填空。
开始( )了。周总理一手端着( )的银碗,一手拿着( )蘸了水,向人们( ),为人们( )。傣族人民( )欢呼,( )向总理( ),( )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 )呀,( )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哇,( )哇,那是多么( )。
多么( )哇,1961年的( )!
多么( )啊, 1961年的( )!
(四)听写本课生字词。
(五)作业。
1.订正听写中的错误,每个词改三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以下练习题。
(1)填量词。
(2)多音字组词。
(3)组词。
(4)选择正确的字意,把序号写在( )里。
A.命令。 B.使,使得。
C.美好,善。 D.时令。
A.祝愿,良好愿望。 B.姓。
A.开动。 B.(车马)飞快地跑。
(5)照样子写词。
例:一串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忘的泼水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课件 篇6
【教材剖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便是插图的“山水画”,有必定难度。因而,在课前教师要有知道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象进行仔细调查,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络比较后,顺畅地悟出谜底。
【教育意图】
1、能对照图像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知道土字旁,把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诵、背诵、默写课文。
【预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育进程】
共分两课时。
榜首课时
【教育方针】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诵课文
【教育进程】
一、调查图像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篇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学生动脑筋猜
⑶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便是画,今日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像,再读课文
1、看看图像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首要说什么?
2、指名沟通(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阐明这首古诗首要写这些风光,课文首要写的风光,咱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了解诗意
1、讲读榜首、二行:
⑴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样样,水又怎样样?
⑵想一想:
咱们平常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风光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贱,假如咱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响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赏识流水声)
⑶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相同,那么究竟是一幅图像,仍是真实的山水风光呢?为什么?
⑷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边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色彩?
②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教育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色彩,课文指风光)
④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响了吗?为什么?
⑤小结:由于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教育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教育声:着重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辅导朗诵榜首、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样样了?但是课文里是怎样说的,为什么?
⑵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样样呢?
⑶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教育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惧怕)
⑸辅导朗诵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诵全文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并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辅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心,后两头;声:着重上面是士;色:留意刀字头;远近:留意走字底。
笠翁对韵课件 篇7
1.读读想想,小猫满月时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2.遇到印象深的或感受深的句子,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一下。(学生或读中体会感情或在书上点注或想像文中片断。)
3.小组交流。
4.品读想像,激发学生爱猫之情。
①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的情景。
②小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
5.欣赏“养花”片断,体会老舍爱猫的情怀。
①出示“养花”片断,谈谈感受。
“养花”片断——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他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②对课文此部分中哪些句子有感触?(读一读)(从“爱花”之感深到“爱猫”之情切。)
③想像表演,体会至深:试想一下,老舍先生面对他钟爱的花,又面对破坏了花的那么天真可爱的小猫,会是什么样子?
6.师生共读此段。
7.感悟写法: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心理涌出了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脑海中涌现了如此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将大家熟知的小猫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学生小结:仔细观察,充满爱心。)
笠翁对韵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参观游记,作者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从“进入森林”到“深入森林”再到“参观林场”,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总导游”(教师)兼“游人”组织教学,而“导游”(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向“游人”(学生)介绍大兴安岭“岭”、“林”、“花”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习《林海》的准备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1、作者想象中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2、作者看到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二)搜集与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明确大兴安岭所处的地理位置。搜集介绍大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2、回忆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搜集与大兴安岭能进行类比和对比的资料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欢哪里?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根据要求去查找资料,加深学习的印象。)
(三)讨论交流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的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资料介绍大兴安岭,同小兴安岭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作者参观大兴安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生活经验较丰富,推荐四位同学为“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大兴安岭”课堂教学做准备,“导游”准备怎样向“游人”介绍;“游人”思考怎样学习、学些什么;教师担任“总导游”兼“游人”,组织“游人”分工。
(设计意图: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大兴安岭的“总导游”兼“游人”。我们请出四位“导游”做向导,引导“游人”观察大兴安岭,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尽兴“游览”,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设计意图: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
2、“导游“甲介绍大兴安岭
(1)介绍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的比较,带领“游人“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2)请“游人“踩踩林中地面,摸摸古树,联系大兴安岭的名字,说说感受。
3、“导游乙”介绍“岭”
(1)教师配合“导游乙”在课件中显示大兴安岭、秦岭的图片。“导游乙”对比介绍。
(2)请“游人”读句:“这里的岭的确多……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3)“总导游”要求去掉儿化韵再读这句,比较一下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
(4)“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大兴安岭“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温柔,二是多。)什么是“温柔”?(“温柔”,本义是指性情柔和、平顺,在课文中是指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是怎样来写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拿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比较,来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
(5)“老年游人”比较登上高山险峰和游览温柔的大兴安岭的感受。
4、“导游丙”介绍“林”
(1)教师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远景图片,配合“导游丙”介绍“林”。
(2)“导游丙”请“游人”观看画面,仔细观察颜色的种类,山岭的起伏。再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注意白桦树树干的颜色,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森林是海”、“群岭起伏是波浪”、“白桦树干像浪花”,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把写“林海”的美景描绘出来。
(5)“导游丙”激发“游人”的情感,一起把描写林海的3、4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花”
(1)放录像“导游丁”介绍“花”。
(2)请“少年儿童游人”讲讲大兴安岭的“花”有什么特点,仔细看看,不要漏掉什么。
(3)“总导游”指导品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大兴安岭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感悟、体味,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生动、入情。)
6、“总导游”引导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岭——林——花的景物特点。“游人”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大兴安岭是“林海”?这“林海”美在哪里?
(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联系祖国的建设和我们的生活,想想大兴安岭作出的贡献。
(4)读句:“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思”、“议”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讨论交流
1、引入学习最后以一部分,总结全文。
(1)谈话引入,激发情感。通过“游览”,同学们已经陶醉在迷人的大兴安岭的美景中,一定想了解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展开想象,相互交流。
(2)联系“岭、林、花”的特点,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出现的次数。
2、反顾全文,加强朗读,获得审美体验。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
(2)朗读比赛。
3、讨论交流
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4、教师进行全文的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岭(多而温柔)
林海林(美)美丽与建设(亲切、舒服)
花(多而美)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总导游”(教师)兼“游人”组织教学,而“导游”(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向“游人”(学生)介绍大兴安岭“岭”、“林”、“花”景物的特点。不同年龄的“游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发式进行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改变了教师单向的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导游”介绍有时不到位,语句欠调理,其他同学发问过于拘谨,我想这和我的引导不到位或是启发不够好有一定的关系,以后,在这方面得多思考了。
笠翁对韵课件 篇9
《背影》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写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描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这是一篇最典型的亲情教育文章,是颂扬父爱的经典之作,最适宜用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从而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对父母的爱。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品味全文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言浅意丰,语短情长,寓浓郁的情感于平淡似水的对话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悉心体察,提高鉴赏品位,感受父子深情。 3、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4、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学情分析】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真挚的父爱与朴素的文字,在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对于这种形式的父爱,学生极易浮光掠影,不去也不易深入察觉。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着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重点段落的反复品味,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积淀后,通过讨论交流,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与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1 / 5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教法学法】
朗读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又把它写成了一首如泣如诉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a、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b、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
2 / 5
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D、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四、研读课文
(一)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并分析这一部分文字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二)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3 / 5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的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三)深入探究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回答: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朗读二三段, 点拨——
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小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五、拓展迁移
同学们,这篇课文说的是父子深情,那我们就联系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是不是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有办法让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一丝微笑呢?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写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下节课分享。
4 / 5
【教学反思】
《背影》属于经典篇目,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果不抓住重点,很可能会因过分追求面面俱到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真挚的父爱与朴素的文字,在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对于这种形式的父爱,学生极易浮光掠影,不去也不易深入察觉。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着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重点段落的反复品味,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积淀后,通过讨论交流,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与理解。
5 / 5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案设计模板
《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笠翁对韵课件 篇10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小学思品说课稿课件,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一、解读文本教材,明确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个主题活动。第三单元包括:"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 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第一个主题是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陈准备 的,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钱该怎样花》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仿、交流探讨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增强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依此课程理论,课堂应 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模仿、现场对话、交流探讨等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探索如何实现这样的需求,能够试着从某些方面找到符合家庭支出的方案,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形成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感,体恤父母,从而明白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要学会有所放弃。
教学难点:明白花钱要有计划,学会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二、依据理念、学情,确定教法、学法
(一)理念、学情
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品德课学科的性质,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儿童生活 为主线,努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充实教学内容,"点面结合"逐步扩大到生活领域,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 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10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意识己经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为他们己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他们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能用意识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孩子对家庭理财虽不甚了解,但对家庭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为课堂学习所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 重孩子的家庭生活经验。
(二)教法、学法
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的教学方法:
1、体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现场对话等活动形式获取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究活动能力。
2、合作学习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媒体演示法:利用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使抽象文字建立在形象图画的基础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调查研究等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目标实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本课我主要拓展并利用了以下几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了解家人的需求,并采访家长他们的需求怎样实现。
教师资源:通过网络、报刊等找一些相应的资料,制作课件。
社区资源:请本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到课堂。
四、设计教学流程,渗透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流程思路:以家庭生活为主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播放一个动画,展示生活中小明各种各样的需求,进而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又有哪些需求呢?学生肯定会积极大胆举手,说出各自的各种需求想法,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后,我话峰一转问学生:大家的.需求,可真多呀!你们的想法都能得到满 足吗?(学生可能有点沮丧,不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钱是有限的,我们的钱该怎样花呢?
(二)交流互动,激发情感
活动一:展示小调查
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的马上能实现,哪些需求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并简单谈谈家里为什么这样决定。
活动二:我要的都能实现吗?
创设情境氛围,然后请学生和其家长现场交流,学生谈自己的需求,以及曾经向家长提要求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同学们共同分析家长未能满足他需求的可能性,然后 请家长作现场说法。师生共同要适当合理消费,有所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书本第51页的3幅图。从中总结出花钱是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⑴首先考虑必须要的和最想要的。
⑵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多满足一些需求。
⑶不能攀比。
⑷分清缓急,有所取舍。等,让学生明白正解的消费观、理财观,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体恤父母。
(三)链接生活,构建角色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
学生列出自己想要的,教师给出一定的钱额和物品的价目表,让学生定一个花钱计划,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本环节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深化"钱该怎样花"这个主题。】
(四)内外延伸,引领实践
1、组织辩论组辩论"浪费与节约",通过辩论,懂得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约,引导正确消费。
2、和家人一起为家庭制定一个 半月的需求消费计划。
五、适时呈现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依教学进程出示,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板书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的主旨,懂得"合理消费,学会取舍",要体谅家人,要对家庭
笠翁对韵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复韵母ie üe,学会特殊韵母 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 教学重点:ie üe er的发音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创新点:通过游戏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拼音卡片。
3、 ie ye üe yue er 可变化的大卡片。
4、 各色小花。
四、教学策略:
采取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五、操作程序: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遨游了一个月了,认识了很多拼音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们见面?只要你们能准确的读出它们的名字,拼音朋友们不但会和你见面还会跟你玩游戏呢!
游戏一:教师到学生座位前,请学生抽出拼音卡片并大声读出拼音的名称,其余学生大声说:对、对、对是* * * 。卡片留给学生。
游戏二:“找朋友” 老师大声说:“我的整体认读音节朋友在那里?”手中有整体认读音节卡片的学生大声说:“在这里。”并跑上讲台自我介绍:“我是整体认读音节* * *。”然后找单韵母、复韵母朋友,方法同上。
谈话激趣:今天复韵母家族和整体认读音节家族里又要增添新伙伴了,你们欢不欢迎他们。
1、 课件演示 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椰树)引导学生发现“椰树”的“椰”与复韵母ie 的联系。(读音相同)
3、 提示发音要领:先发i的音紧接着发 ê 的音,口腔半开,气流不断。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 自由读ie的四个声调,复习标调规则。
2、 研究发现:ie有什么变化?(大y是声母和e组成音节,这个音节不用拼读是整体认读音节。)
3、 ye和ie 的读音相同,学生自由发音读出它的四个声调。
1、 课件演示 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月亮)引导学生发现“月亮”的“月”与复韵母 üe 的联系。(读音相同)
3、 提示发音要领:先发ü的音紧接着发 ê 的音,口腔半开,气流不断。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 自由读 üe的四个声调,复习标调规则。
1、 小魔术:教师用自制卡片演示üe的前面出现大y,ü的两点不见了。
2、 小组交流:üe有什么变化?(大y是声母和üe 组成音节yue,ü的两点不见了,这个音节不用拼读是整体认读音节。)
3、 üe和yue 的读音相同,学生自由发音读出它的四个声调。
1、 游戏:看谁反应快 老师说:“鼻子、眼睛、眉毛等等”,学生用手指点各部位,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准。老师最后说耳朵并告诉学生“耳朵”的“耳”的一声就是er的读音。
3、 提示发音要领:发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颚,就发出er的音。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 er是个特殊的复韵母,它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5、 自由读er的四个声调,复习标调规则。用er的四个声调组词、造句。
1、 课件演示:
2、 观察ie üe er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每个复韵母写三遍。
3、 小组评价出写的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ie üe er(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气氛;
3.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气氛。
难点:
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今年的国庆节可不同以往,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日,更值得我们欢庆(出示课题:欢庆;指导读准课题,写好课题)。
二、
重温历史上的庄严时刻,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六十年了,我们的祖国妈妈就要迎来她六十岁的生日,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呀!同时,我们更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时那曾经震动世界的一幕幕,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吧!(伴着国歌播放建国时的一组图片)
过渡:
多么令人激动的情景呀,时隔六十年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这一切,更要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为她献上第一份生日礼物吧!只要我们能大声读准下面的字词,它们就会作为礼物传到祖国妈妈身边。
三、
复习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开火车读)
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祖国妈妈收到这份礼物特别高兴,她还悄悄告诉我,还有许多朋友送她礼物了,是谁呢?专心看,你就会明白的。(放课文朗读)
过渡:现在你知道是谁也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了吧!对,是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和十三亿孩子。它们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呢?请你以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好吗?(生读后出示前四句)
五、
精读理解。
1.
个别读;
2.
师范读;
3.
小组开火车读;
4.
伴乐齐读。(过渡:你们读得太好了,把这些朋友都从书中叫出来了,你看:)(放幻灯,逐句研读)
5.
思考:(1)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
(2)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
(3)从这几句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6.齐读,背诵。(过渡:多么美丽的语言,多么动听的声音呀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仿佛看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沉浸在喜庆与欢乐之中;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看,十三亿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欢庆这特殊的日子。)(放幻灯片)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六、欣赏祖国新貌。
(过渡: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看看祖国的新面貌吧!)(伴乐放幻灯片)
七、
课堂练习(幻灯片:把句子补充完整)
八、
作业设计(幻灯片)
挫折的课件(分享九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老师在上课时必须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挫折的课件”是由生日祝福语网编辑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让我们踏实前行不断追求进步!
挫折的课件【篇1】
(二)、出示课题(投影):
(三)、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
(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一天,农夫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农夫没办法将驴子救出,只得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驴子埋掉。一开始,驴子悲哀地鸣叫着,但很快就没有了声音。农夫过去一看,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每一铲土下去,驴子都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都垫到了脚下。很快,驴子便跑出了枯井。
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对于身陷枯井的驴来说,如果它只是悲哀地等待,那么每一铲土都是埋没它的致命东西。但是,聪明的驴却及时地抖掉了每一铲土,甚至成功地利用了它们!一些挫折可能让人致命,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垫石!挫折带来的不同的后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吗?
(一)阅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1、挫折的两面性。
一个是发生在我国的真实故事──化名小丹的残疾姑娘如何战胜一次次的挫折而走向成功的事例,另一个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
3、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你是怎样理解“蚌病成珠”的?
挫折是不是越多越好?
(二)阅读《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②活动内容:把你们认为能战胜挫折的好方法写下来,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④说说你眼中的强者,如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2、人们战胜困难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并说说它们的具体内容。
3、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几则材料并分析,问:他们运用了自我疏导的哪一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自我疏导的方法吗?请你说一说。
(一)、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学生做作业。要求当堂完成。
挫折的课件【篇2】
一、设计理念
(一)活动实践
“教学论”指出:学生的认识主要在活动和实践中得到,本课在设计时以活动为主,给学生创设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二)贴近生活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所以本课在设计时选择的活动主题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情感体验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本课力图通过必要的情感体验,伴以相应的理性分析,加强学生积极、正面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化并转化为行为。
二、教材分析
“人生难免有挫折”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框内容,本单元是上两个单元的逻辑发展,通过学习,学生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本框是为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际问题而设计的,也为下单元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做了有力的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框题又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1)针对过分关爱造成学生的人格偏差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得到太多的帮助。所以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针对学生对挫折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在学生当中,对挫折有两种认识上的偏差。一种认为,挫折是伟大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所遇到的困难,中学生的人生是平凡的,谈不上挫折;另一种认为,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谁要是遇上了,那就是倒霉而无奈的事情。针对这两种想法,需要对挫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向学生作简单的介绍。通过相关的资料介绍和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挫折是难免的,它与人生相伴相随;面对挫折,要用积极地态度战胜它。
四、教法学法概述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歌曲、文字、视频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案导学,进行探究、讨论、实例分析,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五、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和对待挫折。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能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学会选择、判断,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地、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与氛围。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认知,培养正确认识挫折的健康人格。
六、教学重难点
难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人的活动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
重点: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七、教学流程
环节一: 调查成果交流(导入新课)
[幻灯]我最敬重的人的故事
学生向大家展示调查结果
[小结引题]教师:感谢同学们让我们分享了你的成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令我们敬重的人一生中最珍贵的经历都与“不如意”、挫折、磨难有关。因此我们说:人生难免有挫折!
设计意图:用源于学生身边的人物、事物开篇引题突出问题的真实可信性,紧抓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以此方式引题,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以成果汇报的方式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营造了一种探究学习,全员参与的氛围,为展开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环节二:实例分析
[幻灯]谈迁与《国榷》
[讨论交流]:意义、 感受大家谈,学生交流答案
[小结][幻灯]挫折含义
[过渡]哪些人会遭受到这种目的没有达到或愿望没有实现的痛苦呢?
设计意图:谈迁撰写《国榷》的经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刺激。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从遭遇挫折的情绪体验出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环节三:猜一猜
[竞猜游戏]根据条件猜一猜
[答案及点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可口可乐饮料、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等。哪些同学在这个环节表现最棒。
[追问]你还能例举哪些经历过挫折的名人?
[过渡]通过活动我们发现这些知名人物知名事物大都经历过挫折。那是不是只有名人才会面对挫折呢?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永远都“风和日丽”呢?
[当堂小调查]当堂随意调查有多少同学经历过挫折?填写学案内容。
[问]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会发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对挫折普遍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为强化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并且在游戏中注重启发内容的设置,寓无形的教育于兴致勃发的游戏中。通过追问和小调查环节反复强调挫折的特性。从感性出发形成理性认识,逻辑性更强。
环节四:挫折大家说
[巩固过渡]既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那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挫折经历。要求:明确点明造成自己这次挫折的原因。
[延伸练习][幻灯]练习
[板书]将学生在巩固和延伸部分找出的原因随学生回答先记录为副板书。
[讲解归纳]
根据副板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类小结,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三方面: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人为原因。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反馈过程。本着回归生活,在学生逐步扩展生活经验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根据亲身感受的生活实际,谈挫折。懂得平凡人的烦恼和挫折不比名人少,来突破难点。
环节五:情景推断
[幻灯]直至小学毕业,我一直是名……为这个同学推断至少一个过程一个结果
[活动交流]说说你推断的情况是什么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63页,完成对推断结果的归类。
[活动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是一道万丈深渊。(巴尔扎克)那么现在告诉老师你们的选择是──
[幻灯]“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板书形式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落实本课重点: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教师总结,学生聆听,表态式选择激发情感升华。
环节六:挫折共勉
[展示]大声朗读我的“挫折人生的励志语”
[幻灯]音乐、图片烘托
[小结全课]我们并不欢迎挫折的拜访,但他一定要来,我们并不怕他,我们并不乞盼一帆风顺,人生的伟大就在于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永不低头,永不妥协,永不放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独立的思考,使正确的理念、积极的态度内化为积极健康人格,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设计的“励志语”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感,觉得名人、名言并不神秘,从而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这也是考察学生知识理解的反馈过程。
多媒体呈现激励画面和音乐,烘托氛围,达到高潮。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评价及反思
多元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习效果,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则多以鼓励表扬为主。
本课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等各方面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利完成知识点教学,力争做到人文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面对课程设置的新颖性,对于驾驭好学生和课堂仍存在一些操作性问题,教师本人应从中总结经验,加强基本功练习。
挫折的课件【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生难免有挫折》一框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是前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以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所以,这个单元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问题,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了有力的准备。
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框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法引入新课,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要直面挫折,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应付挫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我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①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情感教育理论;
③初一学生的具体学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1、教学重点:“什么是挫折?”、“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决定不同的人生结果”。
我确定这两个教学重点的依据是: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的要求;
②根据本课的学习目的来确定的。本课的学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围绕这一目的所展开的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2、教学难点:“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
我确定这一教学难点的依据是: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客观分析挫折与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的要求;
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已经在学情分析中阐述)。
二、说学情
升入初中后第二个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开始了大胆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目标期望值偏高,以为人生到处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欢乐。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生活的困难挫折总是伴随着我们,困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而七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也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因此,对挫折缺乏体会,特别是对挫折的内涵理解不准确。怎样使他们认识挫折和逆境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时常遇到的,它既可能成为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也可能成为成长发展中的障碍,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在生活的残酷性方面不被击倒,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摆在我们思想品德课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说教法及依据
1、问题教学法
根据“思维总是始于疑问的思维规律”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直观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成可视的图表信息流,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点过程中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由教学改革的趋势决定,也是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要求。
3、情景教学法
借助故事材料、实践活动和欣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景,以情感人,以情入理,加强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其理论依据是:情感教育理论,激发情感是明理所借助的一种手段。
四、说学法及依据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框教学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对比、递进演绎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捕捉身边的事例,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助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轻松氛围中开始思考和分析,感悟“风雨、阳光”的不同寓意,初步感受人生旅途难免有挫折,阳光在经历风雨后重现更显为珍贵,人生在经历挫折后更为丰富。
2.开展活动,加深认知
首先选择了四位名人、伟人,将其遇到的挫折和所获得的成就打乱,让学生进行连线竞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农民、教师、父母、学生”等角色遭遇挫折的情景模拟表演,在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加深了对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情感认知,得出结论“不论是名人、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遇到挫折的”,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掌握了挫折的含义。
3.多种教学手法,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我主要采用问题、直观和情景教学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提出问题“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而分析“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造成挫折的那些因素,或不让那些因素发生作用,所以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掌握造成挫折的因素的种类,之后用图表归纳,运用直观教学法,将冗长的文字变成简明扼要的直观图表,同时结合“印度洋海啸”、“美国9.11事件”的视频材料、“学生求助信”等情景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判断教材61—62页材料中人们遭遇的挫折分别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达到加深理解,突破难点的目的。
4.对比感悟,实现目标
通过“登山者的故事”对比分析得出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进行“挑战者”、“半途而废者”和“放弃者”三种人的心理反应的对比中,递进延伸出我们青少年应该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选择做意志坚强的挑战者。
5、课堂小结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教师进行补充,这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课堂,实现课堂的首尾呼应。
6、练习巩固
收集名人、伟人与挫折的故事,并设计3条与挫折有关的激励语言,加深学生对人生难免有挫折的认知,激励学生在挫折中奋进。
4、布置实践作业
最后,布置课后练习:
我主要是让学生每人搜集五条战胜挫折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位先进人物遭受挫折的经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让他们学会用名人名言提醒和鞭策自己,学会用他人战胜挫折的方法和精神提高自己。
六、说板书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一、挫折与人生相伴(重点12-15分钟)
二、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难点10-14分钟)
(1)挫折的含义
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度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
(2)造成挫折的原因
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初一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树立价值观和行为实践,知识点并不多,鉴于本框知识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纲要式板书设计,这样既直观系统,又能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以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
七、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意在通过有关的名人故事并结合同学的生活中的挫折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和感悟,然后联系实际,让同学讲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并从中得到怎样的经验和教训,最后说说以后在实际生活中该怎样面对挫折,运用同学分组讨论,做词汇游戏和齐唱《真心英雄》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在这堂课思路应该是很清楚的,但难免也存在漏洞和缺憾,在基本上使学生了解到挫折在人生的路上是不可避免之后,要提高同学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一些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挫折的课件【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二框题《挫折面前也从容》。我准备从七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学会正确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并为第六课做好了铺垫。
“挫折面前也从容”。包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两目,分别介绍了挫折能够增长才干和智慧以及正确应对挫折的一些有效方法。
第一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主要说明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人们常常以为挫折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其实不然。本目从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来说明挫折有助于我们的进步。一个是发生在我国的真实故事──化名小丹的残疾姑娘如何战胜一次次的挫折而走向成功的事例,另一个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勇敢地战胜它,就会获得智慧和人生的成功。最后设计了“每人奉献一个通过战胜挫折后获得的智慧,存入班级智慧栏”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印证我们应当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第二目:“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主要介绍一些怎样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多多少少有过战胜挫折的经验,所以本目一开始就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他们自己战胜挫折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本目才介绍四种正确应对挫折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地认识挫折、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学会自我疏导。对于每一种方法,课文都提供一个材料来加以说明。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片面地认为挫折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磨难,没有看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的开发起激发和促进作用。但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
三、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框应完成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懂得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2.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努力从挫折中领悟和探索智慧。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来激励自己。
四、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教材,我确定了自学指导的内容。
1、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3、面对挫折,自我疏导方法。
4、除了教材上自我疏导方法,分析一下其他疏导方法。
五、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片面地认为挫折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磨难,没有看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的开发起激发和促进作用。因此,我将“挫折对人生的影响”这一内容确定为难点,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后,渴望战胜挫折,但不知道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将有助于应对挫折,因此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确定为重点。
六、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依据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和知识的水平出发的教学规律,我主要采用讲解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注重差别教育。
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更应重视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五个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自学指导(5分钟 )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5分钟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12分钟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5分钟 )
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熟悉教学目标、自学指导。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我选择了看图片、听音乐的方式导入,用“小丹的事例”导入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模拟体验“失去双手写字”的感受,让学生带着真实感受来学习。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之后,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统一自学成果,达到成果共享。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记忆知识要点。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课后实践:① 辨析 观点一: 经历挫折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 ,观点二: 凡是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成功 ;②学生填写“应对挫折的计划”表 。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挫折的课件【篇5】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挫折面前也从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7——9年级学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框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学会正确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并为学习第六课《为坚强喝彩》做好了铺垫。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懂得挫折能够磨练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3、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实践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由于生活阅历浅,有时候不能全面地看待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片面地认为挫折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磨难,没有看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开发起激发和促进作用。因此,我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内容确定为难点。
(2)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同学们在正确认识挫折后,便会产生战胜挫折的欲望,但他们不知道科正确、有效的抗挫方法。因此,我们就要针对学生这一“两难”“穴位”,重点进行“刺激”,指导他们掌握科正确、有效的抗挫方法,这将有助于他们积极地应对挫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欠缺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对挫折问题缺乏全面性的、综合性的认识;父母的过度庇护让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经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和考验。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引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活动教学法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运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我以xxxx年度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刘伟的故事为情景主线,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认识挫折、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2、学法:体验思考——感悟生成——升华发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体验思考——感悟生成——升华发展的方式进行学习,即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在体验和思考中感悟和生成目标,最后在感悟和生成中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歌曲《我还有一只脚》和相关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歌曲《我还有一只脚》和相关图片资料,显得直观、生动、具体,学生能从这些多媒体资料中体验和感悟主人公的自信和雄心。这些情景的运用,一下子就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为师生共同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直接告知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的活动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设计的不同结局,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3)多媒体显示:xxxx年度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刘伟的故事。学生讨论:刘伟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设计意图:刘伟鲜活的故事一定会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通过对刘伟故事的探究,学生很容易得出刘伟为什么能成功的结论:那就是因为他在挫折面前奋发努力,从不放弃,困难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教学难点也顺理成章地突破了。
(4)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结合教材和刘伟的故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在挫折面前,刘伟采取了哪些方法积极应对挫折?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总结能力;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找出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但这一知识可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不一定能灵活运用。通过阅读刘伟的故事,然后分组探究刘伟采用了哪些有效方法应对挫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一环节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也达到了创造性、拓展性使用教材这一目的。
(5)小组交流: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应对的?
设计意图:及时将探究形成的知识回归具体情境,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归纳反馈升华发展:
(1)师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
设计意图:对本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能够简洁、直观显现课文知识结构及教学重难点。这一环节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又可以反馈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帮助“小烦”走出困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知识,形成正确态度,指导生活实践。
(3)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中师生共同宣誓,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激昂的音乐、师生共同宣誓这一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激情,升华学生的情感。
五、说预期效果:
我相信:通过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和生成,学生一定会充分认识到挫折对人生具有两面性,挫折面前要从容,挫折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战胜的,很多学生也会树立起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挫折的课件【篇6】
本课设计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的养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合作学习,实现师生平等,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直面挫折,学会客观地分析挫折及成因,让学生深刻体悟到“,我们要直面挫折”,进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挫折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产生挫折的原因
树立积极的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心里话”
活动目的:通过给母亲写祝福语,让学生明白这些祝愿中往往总是美好的,但在现实中却经常会遇到挫折。
活动过程:通过学生回忆在母亲节时给自己母亲的祝福,教师让学生念,再由教师用过渡语导入新课。
标题:
一、挫折与人生相伴
活动二:讨论归纳挫折含义
活动目的:学生材料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理解挫折的含义。
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60邓亚萍的经历,并思考、讨论邓亚萍遇到哪些挫折,并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分析理解什么叫挫折?
活动三:展示交流材料,感悟挫折难免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材料,使学生在交流中体悟到挫折对名人、凡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能理解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过程: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收集到的名人受挫的故事及自己遇到的挫折,理解挫折的普遍性。
活动四:学生自学,教师帮助理解挫折原因
活动目的:意在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在自学中学会归纳概括造成挫折的原因。
活动过程:学生阅读教材P61-62内容,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归纳挫折的原因,举例理解不同的因素,并通过幻灯片出示的材料巩固这一知识。
二、不同态度,不同结果
活动五:学生回忆,树立正确对待挫折观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参与、回忆自己受体验,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人生态度。
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时的选择,进而认识到选择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感悟。
练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
挫折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善于用名人、英雄、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先进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能力目标:
能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初步形成自我调试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懂得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回顾已学知识)(教师阴沉着脸走入教室)同学们,我遇到挫折了,哎,这个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发,我现在处在忙于解决个人温饱状态,周末还要参加朋友的婚礼,正犯难时,我的脚又扭伤了,你们说我多倒霉呀!现在我向大家发出求救信号,请大家担任安慰天使,在下面的格言中选取适当的安慰我,让我重新快乐地和大家一起学习。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激励自己用尽所有的力量应对一切,我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居里夫人
教师:(微笑)安慰天使三言两语,本人顿觉如沐春风,看来在面对挫折时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要拥有一种从容,这就是本节课的议题──挫折面前也从容。
教师:同学们帮助了我,我也要送大家一份精神大餐:胡萝卜、鸡蛋、咖啡豆。
教师: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会愿意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你们能告诉我胡萝卜、鸡蛋、咖啡豆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1:我认为胡萝卜代表的是在逆境中遭受挫折后的一种消极态度。
学生2:鸡蛋代表的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积极态度,它能在挫折中更加坚强。
学生3:咖啡豆代表的是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它能面对挫折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寻找自身的问题,使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教师:是呀,我们都会选择做勇敢的鸡蛋,坚强的咖啡豆,怎样做呢?让我们到聪明屋那里去找寻从容应对挫折的四个锦囊吧!不过要想进去就要接受一道入关题。
挫折的课件【篇8】
1、某企业职工小李和小王,因企业改制而下岗。小李下岗不丧志,自己开了一家店,自食其力。小王却认为自己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从此一蹶不振。这一事例说明()
2、“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徐特立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一个人对待挫折要有()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站为研究水稻的增产、高产,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成就和荣誉面前,他仍全身心地创造佳绩,战胜挫折。袁隆平成功的关键在于()
①认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②适当调整目标③放弃以前的目标,改变自己所有的做法④把主要原因归于对手或环境
5、小强遇到挫折后,与同学去打篮球,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出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调节。这种应对挫的方法是()
6、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灾区有不少中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急需心理援助。假如你去进行心理援助,以下内容中,你应选取的是()
①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我们要勇于面对②挫折能磨炼人们的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③屈服于困难和挫折,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④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走出灾难的阴影
7、“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话告诉我们()
A、正确对待挫折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B、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相同的
C、挫折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具有双重性D、挫折对于强者来说孕育着成功
8、小柯上初中后,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他感到非常难过。正当他苦恼时,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你在学习中遇到些挫折,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而不是自暴自弃。小柯接受了教育,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这说明()
9、“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挪威戏剧家、诗人易卜生先生的这句话让我们懂得了()
10、2010年,富士康集团出现了多起员工自杀式“坠楼”事件。人们分析了这些人“想不开”的原因:高强度的工作,员工之间缺少交流,个人情感受挫等。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医生,能为富士康员工提出既科学又合理的建议是()
11、挫折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挫折是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
12、凡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能成才。请你评析此观点。
6.B7.ACD。
11.①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②挫折是坏事,它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旨、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这是挫折的消极作
用。③但挫折也可以使人受到考验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教训,催人振奋精神,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变困难为顺利,变挫折为成功。这是挫折的积极作用。
12.此观点是错误的。挫折具有两重性。并不是所有遇到挫折的人都一定能够成功、成才。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只有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冷静地分析、对待挫折,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才能最终走}};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挫折的课件【篇9】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案(含课件)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教案(含课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中初中部 于娜娜 830002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单元知识综述 一个人健康人格的成长需要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本单元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有关挫折和意志品质的知识、面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意志品质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和运用对待挫折的方法,就能培养我们乐观向上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本单元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坚强起来。 教法学法概述 活动式教学方法是特色,包括合作式讨论、小组合作式学习、班级分享式学习、情境活动式学习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们面对挫折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用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深刻体悟“人生难免有挫折”,进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坚强意志。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懂得挫折能磨炼意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造成挫折的因素。 [教学难点] 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3张白纸(一张提前写好愿望、其余两张空白)、学生编排小品。 [教学过程] 教师:(打出第一张幻灯片,呈现出供学生选择的直线图和曲线图)同学们,如果这两条线代表人生进程图,你会选择哪一条?把你的选择绘制到第二张纸上,并附上你的选择原因。 学生:(绘制过程略) 教师: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说他的选择吧! 学生1:我绘制的是一幅直线图,因为我希望我的一生一帆风顺。 学生2:我的选择是绘制一幅曲线图,因为我知道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平坦,肯定有困难有挫折,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 教师:感谢以上同学们让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选择。第一幅直线图是我们的理想状态,而第二幅曲线图呈现的是一种现实状况,我们期待一生平安,永远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大家想想,这些会真的实现吗? 学生:不能,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麻烦。 教师:是啊!这就是人生难免有挫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读挫折,开始《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探究学习吧! 教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人物竞猜小活动,请大家根据已有的提示猜猜她是谁? (教师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教师:你们猜出她是谁了吗? 学生:邓亚萍。 教师:完全正确,掌声鼓励一下。看来大家都很熟悉邓亚萍,她为国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值得我们学习,她的成长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大家带着小先生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60页的材料。 (教师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其中提出问题:邓亚萍8岁时有一个什么愿望?当时实现了吗?她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样的?最后她的愿望实现了吗?) 学生:她在8岁时想进入省队打乒乓球,但当时落选了,她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苦苦训练,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教师:作为名人的她遇到了挫折,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同学们拿出记录你们愿望的第一张纸,你们实现了吗?有没有遇到困难? 学生:有太多困难了,让我们很难过。 教师:现在你再看着这些愿望,如果我宣布你的这些愿望都不能实现了,你的心情会怎样?(给学生一点想象的时间) 学生:烦闷、伤心、不安、难过…… 教师:尽管大家用了不一样的词语形容,但要表达的情绪是一样的,那就是一种不快乐的消极情绪,是由我们的愿望──有目的'的活动受阻后引起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挫折。有哪位同学可以总结出挫折的含义? 学生:挫折就是我们有目的的活动受阻了和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教师:真棒!这就是挫折的含义。(打出第五张幻灯片,介绍挫折的内涵)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历程中,是否遇到挫折呢?拿起我们的小话筒,一起来静静聆听你心底的声音。 (打出第六张幻灯片) 学生1:我在上小学时成绩很差,我也很用心在学,可每次考试时我就很紧张,所有学过的知识全都忘记了,我总觉得付出与收获差距太大,为此我觉得自己特别失败。 学生2:现在我上了初中,还是重点中学,我在班级里变的不再那么出众了,心里总觉得有好多压力,很烦! 学生3:我觉得和父母沟通太难了,我们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同时打出第七张幻灯片──挫折与我们相伴)遇到挫折后都很难过,这是由很多因素制约的,人生难免遇到各种挫折,这不,咱们阳光心理诊疗室就来了一位新朋友,咱们快去认识一下吧! 出示第九张幻灯片:大家好,我叫小龙,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从小酷爱美术的我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缺陷──色盲症,这让我以后怎么画出美丽的图画呢?疼爱我的爸爸因车祸早早离开了我,我和妈妈相依为命,谁知祸不单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又夺去了妈妈的生命,瞬间我成了一个孤儿,我失去了从前所有的欢乐。在学校里由于我的成绩差,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我真的很苦恼! 教师:听完了小龙的倾诉,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龙走出受挫的阴影吗? 学生:愿意。
10的认识课件(分享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的认识课件 篇1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宝宝。9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对0说:“你更小,没头没脑,什么也没有。”1和0脸红了,他们躲在一边,商量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是什么好办法?
生:1和0合起来变成了10,就比9大了。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新授
1、10的数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9,我们一起来数数。9再数一个就是—10。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找到10。看主题图。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
生:有10只鸽子,10个人。(此处强调9个同学加上1个老师是10个人)
师:鸽子、老师和同学的数量都可以用10来表示。那么生活中也有10的身影,大家快找找!
生:10个手指、10个脚趾等等
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请你用身边的学具表示出10好吗?比一比谁能摆的让大家一眼看出来是10个。
生:到前面摆一摆。一行5个,摆两行。
师:收学具,倒着数一数。现在桌面还有学具吗?用几来表示?
生:用0来表示。
2、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
师:老师这有一些数,请学号1—9的同学到前面来拿着自己相应的卡片。那我们学过的数都到齐了吗?
生:还差0和10。
师:再来两名学生(学号是10的和最后一名学生)。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加油!
生:学生拿着数卡站队。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他们站得对不对。
师:看着这些数,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可以老师先提问一个)
生1:9的后面是谁?
生1:7和9中间是谁?
师:那么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你能用大于或者小于号比比9和10的大小吗?
生:9小于10,10大于9。(板书)
3、教学10的组成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摘得了数学王国的智慧果子。大家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可以出示小黑板)
生:一共10个。
师:如果把他们放到两个篮子里,该怎样分呢?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代替苹果,不过这回同桌合作,一个人分,一个人写下来,比比哪桌合作的最好。
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要想分的公平,应该选哪个方案呢?
生:5和5
师:对歌游戏。我说3
生:我说3,3、7组成10。(此处可以同桌练习,学生自己选伙伴练习)
三、课后总结。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数藏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10的认识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电脑演示)数字娃娃0—9在一起时发生的一段小故事。
师:你对刚才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10的认识,并板书。
二、互动学习,探究新知。
(一)、数数与认数
1、教师出示课件(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0名,天空中10个彩色气球)。
指导学生先看图后提问:“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彩色气球?”
学生回答“都是10个”后,教师提问“刚才你是怎样数的?”
讨论交流,得: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等。
2、出示小棒数数。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一起数一数。”学生计数后,教师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提问;你认为把10根小棒捆起来有什么作用?
3、师:刚才的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10根小棒可以用数10来表示,你认为10还可以表示什么?谁能用10说一句话呢?
(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有10个手指……)
(二)、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1、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课件出示尺子,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看到现在这把尺子,请你说说0到10各个数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
2、用人民币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出示一张10元纸币和一堆硬币(9枚)。问学生:“这张纸币和这堆硬币,你选什么?为什么”?板书:9<10 10="">9
再添上一枚硬币,你选什么?为什么?
□<10这题中,□里可填哪些数?谁能一口气说出来?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哪些数小于10?
(三)、10的组成
1、教师出示两个笔筒和10支铅笔。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0支铅笔放到两个笔筒里,你认为老师会怎么放?根据学生的叙述板演10的组成。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10的组成。
2、师:10的组成有那么多,你有什么办法把它记住?
引导学生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死记,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3、拍手游戏:教师先拍,学生接着拍,合起来10下。(先和一个小朋友练,再一起练。)
(四)、10的写法
1、师:刚才我们已经和10交了朋友,你会写10吗?说说应该怎样写10?
2、电脑演示: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练习。写在书65页,写后抽部分学生的作业 进行演示评价。
三、综合训练,发展能力。
1、数橘子。出示一个橘子,学生猜里面有几瓣?再剥开验证,分开来数。(用实物投影仪演示这个过程)
2、数棋子。出示叠在一起的10个棋子,学生数。出示8个,放在10的旁边,说说怎样数最快。
3、请11个同学上来,每人拿一张卡片:0—10,高举头上。先打乱顺序。
师:哪位同学指挥他们排队?为什么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
请学生把卡片藏身后,按个子高低排列。请排第一个的同学举起卡片,大家说出这个数和几组成10,并回忆谁拿着这个号码?找到好朋友,两个小朋友握握手,回到课桌。依次类推。
四、课堂回顾,知识整理。
师:这堂课,老师感到很高兴,不知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10的认识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0及其书写,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铺垫孕伏
(1)引出学过的几个数(0~9)。
(2)猜一猜。
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
数字故事
师: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当了队长,于是它就骄傲起来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听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惊讶。
提问: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课件:广场主题图。
仔细观察,广场上都有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3)学生交流怎样数的`方法。
(4)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10只白鸽。
(5)动手摆:请小朋友拿10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的图案最好看。
(6)找一找身边的10,并用一句话来说。
2.学习10以内的数字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1)课件出示计数器。
播放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
师:一共有几颗珠子?这10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
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2)课件出示尺子图,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
学生观察。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3)出示教材59页点子图。
学生数数蓝色点子的个数,并完成比大小的填空。
3.理解基数和序数意义
玩玩“排队”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9张数字卡片,请拿到数字卡片的同学到前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听老师的口令,第一第一请挥挥手,第八第八摇摇头、第三第三学羊叫、第七第七跳一跳、10个同学全蹲下,第9第9站起来,第10第10站起来。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4.教学10的书写。
老师强调:写10要占两个“日”格,左边写1,右边写0。
在第60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三、巩固练习
教材62页练习十三的第1、2题。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0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 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 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 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 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 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1/4 2/4 3/4 4/4
2/5 3/5
10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ldqu;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rdqu;又走到0面前说:&ldqu;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先让学生充分地数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头脑中初步形成有关10的具体数量,丰富了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由具体事物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接着抽象出数字10,经过两次抽象概括,初步建立10的数概念;最后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ldqu;10&rdqu;,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5、数字顺序。
(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来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吧!(9颗)
仔细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拨了一颗珠子,现在是10颗珠子),刚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9添1是10)。
(2)出示尺子。数字朋友已经在上面排好队了,你能帮助10找到它的位置吗?(10在9的.后面)
(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较10与9的大小。
(1)10和9谁大呢?为什么?
(2)结合着点子图来说一说10和9谁大?
(3)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字进行排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知道数的顺序,了解数的大小。】
7、10的组成
(1)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快数数有多少个?但是礼物太重了,需要分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礼物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是怎样分的?
(2)学生汇报分法,教师板书。
(3)看到每一组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4)这么多的式子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ldqu;把10个礼物分别装成两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rdqu;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助人的欲望,于是对&ldqu;10的组成&rdqu;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了最佳激活状态,不言而喻,&ldqu;10的组成&rdqu;将迎刃而解;随之,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ldqu;10的组成&rdqu;,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ldqu;10的组成&rdqu;,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8、指导书写1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60页做一做。
2、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0的认识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体验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四、教学设计思路: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图片,计数器等。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学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再让生从大到小说一说。
2、今天,这10个数字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欢迎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复习9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再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引出新课。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3)学生数小棒: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
(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有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5)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拨珠子,让学生感知数字,再给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句子。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这一层次,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师生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构成的,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环境良好,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2)请计数器来帮忙。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的后面是几?
10的认识课件 篇7
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课型
新授
教具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图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近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数的产生师: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哪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生:介绍 师:补充
2、记数符号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 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 罗马数字:(略)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1、 然数的认识
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
学生思考
学汇报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
学生看图,古代人的计数方法
看图片,三种古代数字。
介绍自然数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全班交流。
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列举实例,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性质
(!)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
(2)20xx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3)1999年联合国公布世界人口已达到六十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4)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我国城镇新建住宅四十七亿五千万平方米。
(5)北京的密云水库可以容纳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
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拿出数位顺序表。(出表)
1、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它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学生反馈
3、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做一做:1)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2)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14320030000 353087030431
三、巩固练习:
1、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出千亿以内的数位
2、回答下面各题:
(1)个级、万级、亿级各有哪些数位?
(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什么位?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学生试着读一读
借助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汇报交流
学生记数位顺序表,互相提问练习。
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位,四位的顺序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每级表示的数目大小不同,即计数单位不同。
探索新的计数单位
独立完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说数位顺序
同桌互相回答,再全班交流。
使学会僧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10的认识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能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学生能够自主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0的组成
教学准备:
10的点子图、计数器、直尺、花朵图、蝴蝶图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复习
用数字宝宝的`故事复习0~9
师:谁最大?谁最小?
2、 故事导入
教师讲数字宝宝0被9欺负的故事,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帮助数字宝宝0。
师:数字宝宝1也想到了办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们说一说1说的对吗?
3、 揭示课题“10的认识”
二、 新授
1、 认识10
① 数花朵图(只有9朵)
师:慢慢地又有一朵花开了。(学生又贴上一朵)现在一共有几朵花了?
② 数蝴蝶图(只有9只,再发一朵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飞来的蝴蝶)
又飞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教读10,并请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
2、 出示计数器(抽学生在讲台上来拨一拨)
先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3、 教学直尺图(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带来的直尺)
出示直尺让学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
师:9后面是几?
生:10
师:10的前面是几?
生:9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4、 比较9和10的大小
5、 教学10的分合式(做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一起说1和9组成10)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 教学10的书写和完成书上连线,填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车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
为了方便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在设计时注意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
不足的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了,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练习的时间。
10的认识课件 篇9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教学后记
最新项羽本纪课件(分享十二篇)
项羽本纪课件 篇1
《史记》中《项羽本纪》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
武功盖世,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俯览天下,傲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
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在四面楚歌之时与美人纠葛,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这应该出于项羽的柔情重义。也缘由此才有了《霸王别姬》之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虽然项羽神勇无比,但却在处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谨,项羽滥用私情,残暴,冲动,无一不警戒人们,应该冷静、客观地面对每一件事,从多角度地去看每个问题,才能理性地作出选择。
在一个“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中,竟然还有一个失败了的项羽受到如此的礼赞。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叹息、让我感概、让我敬佩。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评价着。
项羽本纪课件 篇2
说起项羽,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他24岁时举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通过巨鹿之战中的神勇表现,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卒,或者是一个百夫长。项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当时秦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凭借几万楚兵与十几万秦军对抗,结果打败秦军。杀苏角,俘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而且项羽还凭此一战留下了“破釜沉舟”这样的成语。在那时,项羽的人气大涨,有许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带领下秦国很快就灭亡了。
以上都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了,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太过鲁莽,在巨鹿之战时,他直接进军敌人的内部,可他却没想过,如果两翼的敌军包围起来了,那么项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那么他也只能战死沙场了。当在“鸿门宴”那一个场景。项羽在军事上的不足已经被暴露得很明显了。在自己的势力中有谋略家,而且还是对于自己比较亲的亲人---范增。但是项羽却不听自己的义父范增的意见,而是去听信刘邦的谎言,这是很不明智的。应为在当时,咸阳已破,刘邦的军队虽在霸上,但当刘邦的任何举动有反常时,项羽就应该小心提防着刘邦啦,应为在这时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现身夺权的时候了。所以项羽应该立即杀掉他,永除后患,不给刘邦任何可以活着出去的机会。再者说,父亲是不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儿子的。但是项羽还是相信了自己所为的兄弟。这表明了项羽的重义气,同时也体现了项羽的`单纯。
总而言之,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兵。他用他的勇气,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气,但是他的军事谋略很差,如果有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几千条生命,所以他不适合当一个谋略家,在军事中,不是所有人都会上阵杀敌,但有时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敌方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军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项羽也不是一个爱才之人。张良,韩信等当代名人从他的手中溜向了刘邦的手中,变成了刘邦的心腹,这是令人感觉非常惋惜的。
项羽本纪课件 篇3
是谁刹破这黯黯的黑夜,吹响了江东的号角?是谁破釜沉舟的决心,砸碎了秦关的城门?又是谁在乌江末路的悲壮中,演绎了一场千年绝美的霸王别姬呢?是男人就要恩怨分明,你是堂堂的大丈夫。是男人更需要儿女情长,你弹剑做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出《霸王别姬》,唱断了多少人的柔肠?你就像一颗亮得刺眼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在极度辉煌过后,是毁灭。异于寻常的流星,你的毁灭是惊天动地的,留给后人的,是一声声的叹息。
项羽,一个贵族世家的后裔,一个英勇善战的英雄,率军攻秦,尽显男儿本色。刘邦,一个平庸之辈,好酒色,无胆略,然而却在楚汉战争中战胜了你。结果是这么得令人出乎意料,让人不得不回首深思。其实刘邦和你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就好像一对瑕玉一样。你有着英雄的气魄,但你却无法冷静地面对挫折,乱杀无辜。刘邦有着过人的肚量,但他却不能率兵打仗。一个兄弟情义,一个背信离义。
在历史的舞台上,不同的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谁能够在确定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谁就能避免失败,从而取得成功。一场千年的等待,是你打破了这暗世的哀鸣,是你扬起楚江东的旗帜,多少江东子弟为你出生入死,为了你讴歌传颂,杀殷通太守,是你挥就的号角,定陶之战是你悲痛的伤痕,但你又绝不言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你又拿起你的龙盘虎戟,披上你乌金的铠甲,冲向硝烟漫漫的战场。在那个时代,你是神话般的英雄!你那异于常人的双瞳,你那惊破敌胆的怒喝,你的乌骓,你的霸王枪当刘邦与你获得了推翻王朝的胜利时,刘邦听从大臣的.建议,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搞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但与之相反的你却不听善言,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曹无伤被诛,让人不禁为你叹息,试问天下谁敢助项羽的楚国?可你也是一个有着矛盾并非完美的一个人,你可以屠城,可以杀人不眨眼,却在鸿门宴上下不了杀手,即使范增暗示了无数遍。如果说你的滥杀无辜使你失去了人心,那么在鸿门宴放走了刘邦就是你不明是非,不分敌我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错误。还记得在你受围攻时,你在面对正在追击你的故人吕马童时,竟最终自刎以给吕马童一个人情。在我看来,你的这一刎,的确彰显了你过人的豪气,让后人更是为之而敬仰,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你的无奈和不自信。当然做人应当讲义气,但义气不能代替原则!作为一个君王,一个领袖,应当以大局为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能失去应有的立场和坚定果断的明辨能力。与之相比,刘邦虽然也好不到哪去,但我要说刘邦却正好好在你的通达和灵动的智慧上他虽然没有过人的武艺,却能充分利用别人的能力,以最终做到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败,在于你不懂权谋,太重承诺,太重义气,太崇尚暴力!
你也是幸运的,你有着一批忠心追随的部下,为你死战到底,与你共生死;你有着一个真正爱你,真正懂你的女人,在彭城之战中,她陪着你度过不眠的夜晚,在四面楚歌里,她为你担忧,然而最后却在乌江江畔的暖帐红烛之下与你一起演绎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乌江流水,留下了你的遗憾,也让我有了复杂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动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动,总觉得他不该如此消亡。
历史在交替中消逝长流,金戈铁马,一曲终了。掩卷而思,不觉悠然神往。
项羽本纪课件 篇4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盛怒嗔目,威慑四方,其一生荣辱情仇,如同狂风惊雷向我袭卷而来,不禁让我恨、怨、羡、悔交织于心,不能释怀。
恨,不能与你冲锋陷阵,披甲斩敌,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自有巨鹿之战,彭越之战的辉煌凯胜,让我更清楚了解你用兵如神,骁勇善战,势如破竹之勇猛气概。
怨,不能替你攘除奸贼叛徒,辟除自傲鲁莽之气。自有项梁,彭越,陈平等人先后背信弃义,投奔敌军,让我更懂得你孤立无援,暴跳如雷之悲痛情绪。
羡,不能像你一样拥得虞姬美人为知己伴侣替自己分担忧虑。自有霸王别姬的悲剧上演,让我更能感受你空虚寂寞,双目落泪之痛惜悲惋。
悔,不能劝你急渡乌江,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自有东城之围,赠马亭长,赐头故人乌江自刎,让我更能感悟到你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之大将风范。
李清照曾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歌感慨哀念惋惜一代风云人物的饮恨逝去,其诗句如同阴风细雨般叩击我心门,任凭无尽的惋叹随之逝。
项羽本纪课件 篇5
《史记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历史场面,生动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楚将王翦所杀,他的家族与秦国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复仇的心态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且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顽固地站在旧的贵族立场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天下的统一,反而重新分封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走向灭亡。无论是他的反秦还是最后的失败,都能使人看到他作为一个旧贵族的特点。
项羽早年就胸怀大志,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他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在这时就已初露端倪。在陈涉起义之后,他和项伯果断地杀死秦朝的会稽太守,发动了起义。当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首领宋义畏敌如虎,不顾反秦起义的大局,一味按兵观望时,又是他当机立断,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为诸侯军的领袖。即使在失败的时候,项羽这种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名马和头颅也送给故人作了人情,显得那么坦然、从容,表现出他性格中刚直厚道,宁折不弯的一面。相比之下,项羽的对手则显得那么怯懦、委琐。项羽性格中这些英雄气质使他成为一个受后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项羽的缺点和弱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他只是为复仇、为夺回失去的'天堂而参加反秦斗争,在推翻秦朝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针与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争面子,图虚名,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铸成大错。此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举措,终于导致了垓下的失败。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强调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总之,项羽是一个少有大志,要学万人敌,而且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他有军事上的组织能力,带着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武装,但因眼光短浅,刚愎自用,不能提拔人,不能信任人,而终至于失败,铸成了终生的悲剧。
项羽本纪课件 篇6
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没有打败刘邦就是因为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单纯没有经验没有学会君王应有的———忍从本纪看出司马迁对项羽有很多惋惜之情~~项羽支持无降论灭掉20万降兵各有各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读完后的感觉本人还是喜欢项羽的喜欢他的霸气~~乌江的水滔滔流着,他身负重伤,接他的船就在江边等着他。剑鞘不知去了何方,他倚着剑,仰天长啸“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然后,拔剑自刎。
遥想项羽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驰骋中原,纵横大河上下,函谷关内外,以破釜沉舟的胆略,消灭秦军主力。所向无敌,叱咤则风云色变。“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其少时志向之远大。巨鹿之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他以其过人的卓识和非凡的胆略,以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如此一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令“诸侯将莫敢仰视”的将军,是何等的威风凛凛,豪气冲天!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视无睹,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项庄就可刺刘邦于座。但是他没有,不是他不知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而是他“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不是小人,而是君子,是男儿,是大丈夫,他不行小人之计,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世间无常胜将军。垓下之战,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兵无粮,马无秣,外无援军。在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无险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的。他是军事天才,深知这一仗的败局以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围求生。打成这样的结局,他心中异常难过。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夜已深,他无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才能够明白。他坐在帐中,与虞相对而饮,由于他此时正处在极度烦恼而又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学书“足以记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豪迈诗句。虞姬则和唱说:“汉兵以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爱有恨,更何况项羽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当虞姬拔剑倒地时,不流泪地盖世英雄,万感交汇,抱住他心爱的虞,放声痛哭。谁说刘邦是英雄,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不顾老父生死,将与自己同车而坐的儿女双双推下车,这样的人能是英雄吗?大家请看,英雄怀抱爱姬,以剑掘土,然后,将虞的首级埋了下去。最后,泪流满面的项羽霸王别姬。如此重情重义之人,英雄,他当之无愧!乌江边上,他笑着选择了死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试问天下能出此言者几人?他宁死也不肯过江东,“不成功便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项羽是失败了,然而他败的豪壮,他败亦为英雄!不像刘邦,虽然他赢得了汉室四百多年的基业,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他终究没有赢得这个美名!项羽,我心目中的英雄!你无愧与“西楚霸王”的美称。
项羽本纪课件 篇7
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人觉得,他缺乏头脑和眼光,优柔寡断;也有人认为,他重情重义,坦率磊落。
在我看来,项羽是一位英雄。在学《鸿门宴》这一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介绍了这个人物。而因为在这之前,我对项羽并不了解,所以我自己也再上网搜寻了一些关于他的历史故事。发现,他是一个英勇善战,凌云壮志的英雄,一生坦坦荡荡,也爱得轰轰烈烈。
或许,看完《鸿门宴》,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当时来说,巨鹿之战后,天下初定,不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秦国刚灭,若项羽就马上杀掉昔日一起反秦的战友,这只会影响政局稳定,使得其他诸侯人人自危。谁能说,项羽没考虑到这点呢?而且当时刘邦的实力也并不强大,面对着项羽的大军,刘邦显得不堪一击。项羽鸿门宴放走刘邦,而后来也还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死刘邦,所以,在鸿门宴上的决策,并不能说是错误的。相反,鸿门宴一事,不恰恰展现出项羽有“义”吗?当初,怀王与诸侯们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先入咸阳的是刘邦。攻打刘邦,这已是背离项羽自己的信义,现在刘邦亲自前来谢罪,俯首称臣,若再杀刘邦就是有违良心,这是项羽所不能接受的。谁说这不是一种君子之度呢?
当然,人无完人,他确实也有他的缺点。他不知人善用,恃才傲物,使自己陷入孤立,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缺乏一种领袖气质,缺乏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他不是那种刻苦努力的人,也没有十足的的毅力去学习,这样的项羽,不是我所敬仰的。倘若,他生在此时,这个不需要习武,不需要练功的年代。不学习,没有进步,必定会被淘汰。不过,项羽很适合当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他闪射着善良、淳朴的本性,并重情重义。虽然,他的心存善念,并不适合在战场,但却正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项羽本纪课件 篇8
读羽纪,我们都会感叹太史公“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成(功)了也不见得英雄,(失)败了也不见得就是小丑、懦夫或败类。所以英雄不英雄,除了言辞之外,还要看品行,对历史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不要忘记,《项羽本纪》的传主本姓项名籍,字羽,题目却定为“项羽本纪”。这已经看出太史公对于项羽本人历史功绩的褒扬了,要知道汉高祖早就下令不许称项羽,只准称“项籍”,违背之人都会受到惩罚(详情参看《史记·汲郑列传》)。所以,成败论英雄放在史学里就不够专业,放在文学里也说不通。我们还是来看看项羽都做了什么吧。
刚才说,英雄不英雄,要看品行。太史公对于品行简直太看重了(详情参考要离不能入选《史记·刺客列传》的理由)。在羽纪里,太史公记录了两大事件,让本可以纵横天下,占据道德制高点的项王一下子崩塌了人设。我总结是巨鹿受降章邯忘亲,长江弑杀怀王背国,封建社会,顶上无父无君的罪名,什么样人也架不住这么轰啊。
羽纪开篇并没有把项羽放到传主的位置,而是细致地记录了项梁的活动。项梁是项羽的叔叔,一手培养了项羽,本该写一写,但是羽纪那段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了。其实不然,项梁的事实则都是为了表现项羽而服务的.。写项梁,自然而然的就把项氏家族的背景和起事的背景都交代清楚了。也就相当于交代清楚了项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吧。
项梁因为获罪被囚禁在会稽监狱中,司马欣对项梁却照顾有加,曹咎和董翳也都是那个时候在监狱中照顾过项梁之人。到了后来,就因为这件事,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将司马欣封为“三秦”之一的塞王,曹咎和董翳也都封王了。可见,项羽这个人很懂得感恩和报答。可是“三秦”中还有一位雍王章邯呢。你说对司马欣等人是感恩,那么对章邯是不是就是忘亲呢?
章邯何许人也?章邯的部将王离是灭楚的功臣,章邯更是在定陶大败项梁的秦军指挥官,而这定陶之败就逼得项梁自刎而死。章邯和项羽真乃“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啊,巨鹿之战,就连章邯也真是被逼走投无路,才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奔项羽的,章邯看到项羽时“……终迟疑不决……虽降,犹见羽流涕,作乞怜状”可是项羽却轻松赦免了章邯。估计章邯的嘴都会笑歪掉。这件事,天下的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因为章邯是关中人,受降章邯,无非是在示好秦人,想要用章邯为前锋,快点打进关中,在关中称王。贪天下的心思,一看即明了。
巨鹿之战,项羽矫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进了关中后,公然自封西楚霸王,置楚怀王于何处?楚南公曾言“楚虽三户能亡秦”,楚怀王毕竟还是有个名号的,当初楚人能随着项羽南征北战,也正是因为项氏是楚之旧臣。项梁用了楚怀王的名号号令天下的。现在暴秦灭亡,按照当初的约定就该各安职分,可是项羽非要政由己出,杀掉楚怀王,分封封得有失公允,弑君还是那样的肆无忌惮。楚地的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项羽看到秦始皇都想取而代之,楚怀王更不会放在眼中,一朝权力在手,天下收归我有。贪天下的心思,一看即明了。
当初读巨鹿之战,佩服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今日再读,感慨项羽的短视。当初读截江弑君,奇怪项羽凶相毕露的行动,今日再读,感慨项羽的短视。
夜深至此,戛然而止,改天再续。
项羽本纪课件 篇9
也许是你的柔肠,也许是你的寡断,也许……一出乌江自刎谱出了千古绝唱,从此,世人记住了你的名字——项羽。
你凭着自己的无双勇力,杰出才能,辉煌功绩成为反秦英雄之首。
壮志雄心推动着你步步走向争霸的征途,你就像终日奔腾不息的长河,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尽情地涌动你的浪花。苍茫的`大地上,唯有你能够奔驰在沙场上,愈战愈勇。可人人都想要成为霸主,人人都希望永载史册,你啊,也不例外。为了自己的事业长年疲于征战,有谁能在深夜里为伏案的你端茶送饭,又有谁能知道像你这样的霸王在赫赫战功光辉背后的失落?只有她呀。
“”在复杂而又沉重的叹息声中,那股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的啮着你的心。在那必死的战斗中,你始终怀着英雄的豪气。眼看着自己的事业灰飞烟灭,一切梦想成为了泡影。绝望的你无限哀伤地唱着“”
英雄的光芒早已退去,此时的你变得苍白无力,前途消逝,你这曾经争雄一方的王啊,也挥不去对虞姬的深情。无论你有多么英勇无敌,纵然你有多么举世无双,一旦失去了所有,你就只有虞姬这块心头烙让你忧虑。
面对滔滔江水,你依然选择了死,生前你是历史的焦点,死时你依然展现出壮美,一挥长剑,霎那间,时间定格,那一幕被乌江的水载着流向未来。
你就这样走了。可你的英雄之气永存天地之间,日月光辉不及你的豪情,万物竞生不如你的英勇,我心中的英雄。
项羽本纪课件 篇10
在历史的尘埃中,对于前人,人们的看法是迥异的,就像西楚的霸王——项羽。
项羽,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在秦国的残暴统治下,他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成就了他的光辉,当然,项羽的朋友刘邦,也是一位豪杰,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项羽。
在“家天下”的时代,他勇于去推翻他的“主人”,因为他,许多人崛起抗秦,以至于他以后有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去讨伐暴政的.秦王,结果,他赢了,他的名声也被世人所知,并被人们尊称为“西楚霸王”,如果他真的没有本事的话,那么何以得到这种殊荣?但是,大家也知道,这场战争的最后的胜利者是刘邦。
当然,对于刘邦的说法在历史上也是各有千秋,虽然刘邦很聪明,很会召集人们,并且会善用他们,计谋也被他用得活灵活现,显然,他是一位智者,但是,与刘邦相比,我更喜欢项羽,虽然项羽不懂去使用什么计谋,但是,在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能出现这样一个重情义的英雄,也是难能可贵的,在许多文献,他的性格非常鲜明,钜鹿之战中的果断、勇猛,鸿门宴中的仁义,当然他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的,就像他不善于吸取他人建议,刚愎自用等是他致命的弱点,但这也体现了项羽不是神,他也有缺点,每个人本来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项羽就更加突出了身份,或许他当领导人是个错误,如果他当将军的话也许更有他的用武之地,因为他善于军事,而政治上他比不上刘邦,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成功而又失败的,他,也折射出了一代英雄的性格。
项羽本纪课件 篇11
《项羽本纪》是篇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而一场鸿门宴更是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光明磊落,不屑使用阴毒手段的气概,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血性汉子。 不可否认,项羽是一个英雄,在与秦国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号称西楚霸王而无人敢轻撄其锋。他是英雄,所以摆下鸿门宴又因其大丈夫行径而放虎归山;他是英雄,所以火烧阿房宫为天下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他是英雄,所以中了刘邦四面楚歌之计而自刎于乌江岸边。他是英雄,也是莽夫。他可以在战场上当者披靡却不懂得如何收买人心;他可以凭着手中之剑纵横天下,却为阴谋诡计所害。即便如此,他依然为人所敬重,只因为他啸傲战场的英姿,睥睨天下的.气概,所以,他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一出垓下之围以凄怆而悲壮的笔调,叙述了他的穷途末路:他高吟悲歌与爱姬挥泪诀别,率领将士突围。他大喝一声,尾随的汉将惊慌失措回奔数里;他凄然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人生还,断然驻足乌江岸边,以悲壮的笑容迎接死神,他与蜂拥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难以置信地斩杀数百人,最终身受重创,从容自刎。细腻忧伤的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在读了《项羽本纪》之后,曾颇有须眉气概地写道: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项羽,更是一个令人快意的英雄,司马迁一生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但尤其为他所深深礼赞的,则是一种冲破世俗,傲睨万物,而又遭遇不幸,产生悲壮戏剧性的人物。够得上这个资格的,就是项羽!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不肯学书,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不肯学剑,剑只能一人敌,要学的是万人敌。他不管什么兵法不兵法,他会自己披甲持戟出来挑战,只要一声大喝,那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接着便“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令人快意的英雄! 人生匆匆数十年,项羽叱咤风云,活得轰轰烈烈,快意无比。在烟云袅袅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但惟有他,才当得起一个“霸”字!
项羽本纪课件 篇12
这几天看了《史记项羽本纪》,读了之后,不知怎么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只能做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在诸侯的眼皮下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所有的霸气。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
舍生取义是项羽离开乱世的方式,自负毁了一切是项羽留下的警示。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分享十三篇
“今天生日,在此向你讲声:祝你生日快乐!青春美丽!”中国的文化传统里,生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通过手机发送生日祝福语,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您是否想让自己的生日祝福语更有特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分享十三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1】
一、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㈠、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⒈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
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
(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分成两个梯形;
③分成三个三角形。
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
2.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
⒊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
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
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
(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汇报建立概念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
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物品的图片,(课件出示:房子、队旗、风筝、空心方砖、指示牌、火箭模型)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有哪些图形?谁来选一个说说。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火箭模型的面是由一个梯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下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认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怎样计算出面积呢?
大家在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
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生: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用课件演示)。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教师边听边列式板演:55+522
=25+5
=30(平方米)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用课件演示)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学生说算式教师进行板演:(5+5+2)(52)22
=122.522
=30(平方米)
师: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算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小结:在计算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在计算面积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三、反馈练习及时巩固
1.(课件出示:队旗)要做一面这样的队旗,需要多少布呢?认真观察图,选择有用的数据,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对于不同的算法,师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较简便的方法,加以指导。
2.(课件出示:空心方砖)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自己独立思考并计算,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课件出示:火箭模型的平面图)选择有用的数据,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4.同学们刚才计算的是老师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们想不想算一算自己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呢?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量出有用的数据,算一算组合图形在纸上的面积。先指名汇报,再互相检查算得对不对。
5.出示题目:(单位:厘米)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有不同的算法吗?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组合图形纸片、剪刀、胶带
四:教学设想
以妙调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将一些组合图形的纸片发给学生
1、出示谜语: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2、出示第二个谜语:
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思考:
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①草莓(没)
②杨(羊)梅(没)
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
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4】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组合图形是具有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叠加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黄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由于黄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黄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黄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从自己制作的七巧板图形中找出2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并给它取个名字,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自由拼凑图形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家里楼房挑梁的侧面面积,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黄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黄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黄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评价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心理共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因为学生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肯定。本节课中我感觉在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点点。
2、我觉得学生的练习偏少了一点,是否需要增加。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5】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习: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6】
一、说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五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主要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已掌握一些解决基本图形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和了解不会很难。尤其是在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上、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够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结合装修房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再学生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积极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考虑到学生掌握新知的能力,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本节课,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法,创情境导思维使学生乐学。拼图游戏,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导出组合图形的意义。装修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时刻运用引导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精导、生巧学,以学论教,扶放结合。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当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同时在此基础上懂得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凸显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普遍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为了更好的认识组合图形的概念,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先复习学生熟悉的几种平面几何图形,进而介绍组合图形的概念。
创设老师家装修遇到困难请同学帮忙的情境,出示计算老师家客厅面积的问题,先让有方法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学生们都明白之后,随后就可以组织小组探索有没有其他方法,然后在全班将多种方法进行展示。
在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哪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近而让学生对分割法和添补法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分割法就是将分割的基本图形进行相加,而添补法就是从大图形中减去添上来的小图形。最后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种方法,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分割、添补成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方法得到,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到此,教学中仍然借助装修房子的情境,给出凉台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计算面积,这样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延续着本节课的装修房子情境设计层次练习。教师出示天花板的平面图,让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总结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巩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开放练习,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学习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来计算出拼图游戏时自己所拼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至用!
设计以上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真正做到有效练习!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8】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习: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
(2)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并能正确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媒体出示:
师: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呀!瞧!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座神秘的楼兰古国,那时人们安居乐业,看!(一座座美丽的房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并认识组合图形,感受“数学图形之美”
板书:组合图形
3、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一座房子的侧墙的图)
师:考古学家们在楼兰古国的遗址发现了其中的一堵保存比较好的墙,想知道
它的面积有多大?你有办法计算吗?
2、师:考古学家们要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问题呢!瞧!淘气的好朋友小华家买新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出示客厅图)
(1)师:请你估一估,小华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
想一想,找同学来回答
展示学生的做法,并请他说说思考过程。
(2)师请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小华家的客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方法有哪些?
师:如果要你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以怎样求?
(3)生汇报:先把它分割成长方形和梯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
师:用剪刀剪的方法有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我们可以用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把组合图形进行分割。(辅助线用虚线来画)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如果没有得出用补的方法)师拿出剪下的三角形问:这个组合图形,刚才是怎么得到的?能给你启发吗?(得出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贴+写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有的把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有的补上一个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然后面积相减,用了很多种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能看出来是什么吗?(求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依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合理割补、分块求积、加减组合)
2、基本练习
老师遇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帮忙解答,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汇报)
在以后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求。
学生自学例题及补充题,然后交流各题的解题策略,并引导比较异同。
三、实践活动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面都是组合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队旗:其实,我们的中队旗就是一个组合图形。
(1)估一估:请你估一估,我们中队旗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想一想,找同学来回答
(2)议一议:如果要你求它的面积,你会用什么办法计算?用你的方法计算需要测量哪些边的长度呢?
(3)算一算:为了节省时间,有些数据我已经帮你们量过了(出示带有数据的中队旗)
用你认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先做好的小组上来板书。
反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师:跟你们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看谁估计的最正确,掌声送给他!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展示学生课前做的七巧板拼图作品。
2、你能计算你的作品的面积吗?
小组合作、测量所需条件并计算面积。
指名交流计算方法,媒体随机出示学生解题策略。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10】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图形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圆环
1.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圆形花坛、圆形水池外的圆形甬路、奥运五环标志、光盘……
2.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环形的)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或环形。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环形的物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已经知道的环形物体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环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掌握的常识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从直观上也感受到了环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一画,剪一剪,发现环形特点。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用同一个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和5厘米的圆。
(学生按照要求画圆)
(2)剪一剪。
指导学生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
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环形)
师:我们也称它为圆环。
(3)教师手拿学生剪的圆环提问:这个圆环是怎样得到的?
生明确:圆环是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得到的。
(4)借助图示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图示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并板书)
①外圆:又名大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②内圆:又名小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③环宽:指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相差的宽度。
2.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方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快速地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并顺利推导出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出示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试做,指生板演。
(3)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解法一
外圆的面积:πR2=3。14×62
=3。14×36
=113。04(cm2)
内圆的面积:πr2=3。14×22
=3。14×4
=12。56(cm2)
圆环的面积:πR2-πr2=113。04-12。56
=100。48(cm2)
解法二
π×(R2-r2)=3。14×(62-22)=100。48(cm2)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cm2。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5)小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πr2或
S=π×(R2-r2)(板书公式)
(6)讨论。
知道什么条件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图示多角度解答)
①知道内、外圆的面积,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S外圆-S内圆
②知道内、外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③知道内、外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④知道内、外圆的周长,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C外÷π÷2)2-π×(C内÷π÷2)2
或S环=π×[(C外÷π÷2)2-(C内÷π÷2)2]
⑤知道内、外圆的直径或半径及环宽,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环宽)2-r2]
或S环=π×[R2-(R-环宽)2]
……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圆环;结合图示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使学生领会两种方法间的区别,好中选优,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讨论中进一步弄清求圆环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8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解题思路。
2.一个环形铁片,外圆直径是20dm,内圆半径是7dm,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cm2,求圆环的面积。
[引导学生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R2-r2=75(cm2),圆环的面积=π(R2-r2)=3。14×75=235。5(cm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72页8题。
2.找一些关于环形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l.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5+5+2)×(5÷2)÷2×2
=25+5=12×2.5÷2×2
=30(2)=30(2)
教学反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所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拼一拼、找一找、分一分,并结合生活实际,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的基本图形,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种图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组合图形。
师:师:课前老师发给了同学们一些图形,请你说说老师发给你的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自由汇报。
师:你们同桌商量下,利用这些图形拼成最美丽的图案,并说
在复习所学的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使学在头脑中对组合图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
展
示
汇
报
,
建
立
概
念
。
说它们分别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结合学生拼出图形有针对性的展示几组组合图形,预设下图:
师:四人小组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拼的这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总结: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二)找一找,说一说。
师: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组合图形,现在你能说出课本P92页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老师还搜集了一幅生活情境中的图片,(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什么地方有组合图形?
生认真观察后并指名回答。
师: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那么你们还想学习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一)小组活动,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刚才拼得图形中哪个组合图形最像我们
形产生感性的认识。为下面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矗
学生在对组合图形的概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生活情境中的组合图形,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组合图形概念的理解,而且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二、
在
探
索
过
程
中
,
寻
求
计
算
方
法
。
主题图中房子的侧面墙的图?(课件出示例题)
师:如何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先独立想想再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①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②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③怎样求?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小组汇报:
小组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在课件中演示分的过程)先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如下)
=S三+S正
小组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在课件中演示分的过程)先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板书如下)
=S梯2
(二)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师:想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伊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求组合图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三、
利
用新
知
,
解
决
生
问
题
。
师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它们的面积再相加。但是,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单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把例题补充完整。
(三)质疑
师:对于今天所学的新课你有什么疑难地方?计算面积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以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学生。为主线完成以下练习。
A、助人为乐的学生。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课件出示,即课本P95页6)
B、爱动脑筋的学生。要做一面这样的队旗需要多少布?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课本P94页第2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提升较简
单的方法。)
C、学会欣赏的学生。欣赏利用组合图形拼成的图案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出示)
D、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简单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量出有用数据,并求出它的面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以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什么样的学生。为主线出现不同层次的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篇13】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面积;
2、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而又简便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分割或者补足图形。
◆课前准备
xxx课件。
一、情景引入
1、复习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
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2、认识组合图形
让学生指出有哪些图形?
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99页的四幅图),认一认,它们是什么?
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
这几张图片显示的都是组合图形,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问: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看到组合图形?
同学们现在已知认识了组合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题目及图)。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过程
2、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3、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方法一: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5×2÷2=5(m2)
正方形面积=5×5=25(cm2)房子侧面面积=25+5=30(cm2)
方法二:两个梯形
梯形面积=(5+2+5)×(5÷2)÷2=12×2.5÷2=30÷2=15(m2)房子侧面面积=15×2=30(cm2)
方法三:拼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面积=(5+2+5)×(5÷2)=12×2.5=30(m2)房子侧面面积=长方形面积
方法四:从长方形中挖走两个小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