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圆舞曲课件收藏

圆舞曲课件收藏

发表时间:2024-04-17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为了让您更满意我们特别准备了一篇“圆舞曲课件”,请您收藏本文方便随时查看!

圆舞曲课件 篇1

歌曲分析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 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小狗圆舞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并随着音乐动一动。(听《法国号》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

2、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刚才老师听了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你们有没有想跳舞的感觉?那就一起来试一试,先听老师讲解一下舞蹈动作。请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绅士一样,请女生像小公主一样手提裙摆。记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播放《法国号》,师带着学生跳舞)

3、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写黑板上),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听《小狗圆舞曲》

师:今天,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小伙伴也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谁呢?听了下面这首乐曲你们就会找到答案。不过这个小伙伴对你们可有个要求,希望你们能静静地看它跳舞。如果实在想说出它是谁,你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小狗圆舞曲》

师:原来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写“小狗”),这首《小狗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小狗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来模仿的。那小狗跳的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它跳舞时的情绪和舞步有没有变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图形来表示我们所听到的。(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

3、欣赏第一部分

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画的图形谱,你们觉得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呢?(学生叙述)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的线条变粗了呢?你从音乐里感受到了什么?(生叙述:音乐加重了,乐器加多了)其实,一开始的音乐快慢交替,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狗在悠闲自在地翩翩起舞,后来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过来了,也开始跳起了圆舞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师:这一直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 和DA 来唱一唱。

(2)加歌词演唱

师:用LA 来唱有点单调,所以老师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欣赏第二部分,跟着跳一跳

师:这只小狗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手,踮脚)

6、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只小狗跳的有点累了,但它还是舍不得离去,还想继续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继续悠闲地跳着。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师: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们就称它为A′。

7、完整欣赏

师:小狗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小朋友们愿意吗?不过一直跳舞有点累,所以我们听第一段时轻轻地跟着旋律演唱,听第二段时就跟着小狗跳舞,听第三段时我们边唱边学小狗的动作。

8、尾声

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谁出现了?(小狗)对呀,突然的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狗大为震惊,这时的音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呀?(一连串上行音)

没错,一连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绘了小狗听到小狗的叫声后迅速逃离舞池的场面,就这样,作曲家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这首乐曲就是由4小节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还有这个小狗出现的尾声组成的。

三、欣赏《小狗圆舞曲》

1、初听

师: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来吗?其实它也想来跳圆舞曲。你们听,它跳的正欢呢!

2、介绍乐曲并简单分段赏析

师:《小狗圆舞曲》的速度怎样?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钢琴)

非常棒,这首乐曲速度飞快,因此又被称为《一分钟圆舞曲》。

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写的,你听这段音乐,能说说你觉得小狗在干什么吗?(师弹奏钢琴,生叙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转圈圈,肖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乐曲。如果改成这样的旋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师再次弹奏不同的旋律)

中间,你觉得小狗在干吗?(师弹奏第二段)小狗转的头晕了,于是休息片刻,摇摇晃晃的走着。最后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赏

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钢琴独奏曲《小狗圆舞曲》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乐曲以快速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止,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在四小节引子过后,主旋律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速度很快让人目不暇接,中段是优美抒情的旋律,一、二两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反复。

在教学时,我先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再次聆听时,引导学生通过乐曲速度的变化为乐曲分段,然后指导学生辨别哪两个部分是基本相似。分段聆听时,分析比较一、二两段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各有什么不同。听赏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配合音乐的情绪与节奏、速度等音乐元素进行小狗的模仿表现。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音乐听赏的兴趣。

圆舞曲课件 篇2

名师印象:

语文教学路上的探索者

——蒋军晶老师印象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蒋军晶,任教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他年轻、高挑、勤奋、聪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一个探索者。

2006年,他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他是学员,我是他的老师。2009年,他又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他是班长,我又是他的老师。

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插班生”。个中原因,是他强烈地表达了想到培训班学习的愿望,而我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个热爱、痴迷语文教学的老师。据我所知,他当时已经参加了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许多教学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可他学习的愿望还是如此强烈、如此迫切,着实感动了我!

培训期间,蒋军晶专心听课、用心思索,并热心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想法。他善于积极地“宣传”自己的教学观点,又保持足够的敏感吸取大家的意见。他对语文教学一些观点、做法的思考视角不是“仰视”,不是“俯视”,也不是“平视”,而是“斜视”。

曾记得,当很多人提倡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认为提问是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怎样“问”。

那么他在课堂上是怎么“问”的呢?我曾多次带他赴省内各地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一致好评。通过观看他的课,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提问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强调“解释”,有适当难度。他提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解释”给出答案。这相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能从文本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显得有难度了。例如,他在上《月光曲》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干问题: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整堂课,他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透过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揣摩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遵循思路、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需要一定“难度”。很多语文老师的问题过于细碎,过于简单,总是问一些教材中的人、事、时、地、物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浅层、低层“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问题引发“矛盾”,有认知冲突。蒋军晶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热情上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课。例如他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课堂上问:如果那位父亲经过百般努力,并没有从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孩子,而且引起大爆炸,自己和其他孩子葬身其中,你还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吗?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是否特别适用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的取向。很显然,蒋军晶已经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的一些文本解读理念,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文本的真正意义。他的这种努力在其它许多课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他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就问:大家都认为《已死的母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但是,要知道,哪怕我们喝口水,也杀害了很多生命,因为水里面有许多微生物,难道我们连水也不喝了吗?又如,他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问:作者写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写金色演奏大厅,不写那些天才音乐家,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而是写鸟叫声,写花,写路,作者的选材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矛盾,引出争论,引出思考,„„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蒋军晶的课很有力度,很有阳刚之气。

第三,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经常听蒋军晶的课,就不难发现,他接受了“接受美学”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成熟的现代读者,除了从文本中读出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还应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点。”所以他总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联想现实的生活。

为了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蒋军晶经常在课堂中问:你有没有遭遇过和文章里相同的情节?文章里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文章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篇文章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历吗?等等。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和“当下”,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分离的。

第四,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趣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理应推崇。但它不只是“玩味”、“香味”、“甜味”。蒋军晶认为语文课应该强化其学科特征,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词造句、谋广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教学《桥》,他不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高大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小说的表达特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他上《趵突泉》,在课堂上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感受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的很多课,都是“习作倾向”的。他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像作家一样去思考: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我能替作者改改文章吗?他的这种探索是颇有广度、深度和效度的。

蒋军晶是一位很善于学习的老师,省内省外,两岸四地,他总能从别人的课堂或讲话中发现亮点,并且很自然地为自己所用,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里。因此,他的课已经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现了自己的思想。随着他的课堂进步和学术发展,我对他的要求更高,期望值也更大。我对学生的学术问题向来严格有加,对蒋军晶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成熟,还希望他在语文课程建设上有所建树;我希望他不仅关注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希望他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我希望他不仅关注语文教学的“战术性积累”,还希望他关注语文教学的“战略性积累”。

这种期望还得追溯到和蒋军晶的初次见面。认识蒋军晶,是因为他参加了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是编写者,我是主编。

那时他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邀请他来参加语文教材的编写,一是因为经常有人在我面前举荐他,二是因为他年轻,可以承担一些智慧含量低但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也确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做一些例如“排选生字”这样的技术工作,可到后来,他也参与到选文、设计课后习题等核心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成熟、沉稳,更重要的,他的阅读视野比较开阔,对语文教学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讨论选文的过程中,他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关注点,他毫不掩饰对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等人的儿童诗的喜欢;他极力建议教材中可以适当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例如曹文轩、黄蓓佳、沈石溪、米切尔·恩德、怀特、西顿、椋鸠十等。尽管当时他的这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这种阅读视野会是大有作为的。我一直鼓励着,也期待着!

果真如此,几年以后,蒋军晶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探索班级读书会。他的班级读书会,既借鉴了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已有经验,又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颇有新意。他认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在大约两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讨论一本书,是让大多数语文老师想临阵退缩的巨大挑战。因为一本书篇幅那么长,人物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意蕴那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讨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尽管蒋军晶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称为“聊书”,强调它的坦率、自然、轻松的一面。但据我观察,他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他自己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他期望通过“讨论”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侧重教知识点以及挖掘人文内涵),他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听过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你能感受到他的努力的成果,尽管有些探索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班级读书会在课堂里的最终成熟,儿童文学阅读最终的推广,还得依靠像蒋军晶这样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积极探索者。我相信,他在班级读书会方面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蒋军晶是一个探索者,是一个虔诚、智慧、执着、有效的探索者。从他的这本专著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小学语文青年名师实践的智慧、反思的勇气和探索的精神。探索无止境。我想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环顾四方。对蒋军晶的探索,我还是支持着,期待着!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教育部审定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审定高校本科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

圆舞曲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

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碰铃、红纸、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一段视频。(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

教师: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生答溜冰圆舞曲)。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我们看屏幕。(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重音在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教师做动作,数1、2、3、1、2、3)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作曲家、国家、年份)

二、新授

教师:《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

教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

教师: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

教师:这是这段旋律的的简谱,我把它弹奏一下,同学们看谱(出示简谱)(加两小节前奏)

教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前面有两小节前奏(教师说1、2、3、1、2、齐,齐字后开始唱、稍慢)(教师指出每四小节换气、3音归到后面乐句)(指出后稍加速再唱)

教师:唱得不错!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画圈?(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师画圈)

教师: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

教师:真不错!第一拍,每一小节画一个圈。拿出右手,一起来画一画。手拿高一点、握球状、逆时针画。第一句预备起(师唱一起画)

教师:跟着音乐来画(播放主题A)

教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可以怎样画?(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

教师:(根椐学生的手势教师概括,为什么可以这样画?(生答,速度上快了)

教师:刚才那段是长音(教师画圈唱)而这段看它的简谱,用了短促的八分音符。它的音写得也很有规律,第一行5161的反复,第二行5262的反复,第一小节只有两拍,其它是三拍,这个小节叫不完全小节。跟着钢琴来唱一唱。齐字以后开始(教师数123齐)提速也唱一遍。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段旋律我画三角形行不行?(播放主题B师画)

教师:行不行?(生答,行)而且第一拍要画重一点。(师演示123、123)圆舞曲的特点是不是重音落在第一拍上。一起来画一画(播放主题B)

教师:刚才的两段旋律是第一小圆舞曲的两个主题,我们完整地把第一小圆舞曲来听一遍。(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一起做动作)

教师:(听后问)旋律有反复吗?(生答,有)如果两个主题分别用AB表示,那这部分的结构是?(生答ABA)

教师:请同学们听第二小圆舞曲,思考:第二小圆舞曲和第一小圆舞曲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答,更欢快、活泼)(教师:力度上更强了)我都用了这个动作,来看它的谱,音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到两个点的高音区又到低音区,跨度很大,表现的是溜冰者什么动作?(旋转、腾空、跳跃)

教师: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第二小圆舞曲的第二主题是描绘溜冰者身上挂着的铃铛发出的声音(师唱,哒……,一起来做)

教师:两小节后开始,总共六小节)再来一次

教师:再完整的来听第二小圆舞曲

教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答,ABA)

教师:也是ABA的结构。那第三和第四小圆舞曲也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构呢?(听了以后才能下结论)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凳子下的卡纸。当音乐出现时用右手举起红纸,第二个主题出现时仍然用右手举起黄纸,如果有反复再举起第二张红纸,你的右手上应该是三张纸,没有反复就是红黄两张。先听第三小圆舞曲(播放第三小圆舞曲)

教师:(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AB)

教师:好,继续听第四小圆舞曲(播放第四小圆舞曲)

教师:它的结构是(ABA)太简单了!请同学们把卡纸放回凳子下。

教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个小圆舞曲哪个结构是AB?(生答,第三)其它都是ABA的结构。(点击图标)其实在四个小圆舞曲前还有一段由圆号演奏、节奏自由、描绘美丽冬景的序奏。来听序奏,请同学们分辩,序奏的旋律跟哪个主题很像?(播放序奏)

教师:(生答,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完整的来欣赏这首乐曲。如果你能听出第一小圆舞曲,举起一个手指,第二小圆舞曲两个,第三三个、第四四个。举起后可以把手放下,专注地听音乐。(再现一小、三小、结尾时提醒)

教师:我发觉同学们在第一小圆舞曲出现时都能准确判断了,它是怎样唱的?(师生同唱)

三、拓展

教师:不错!请同学们看屏幕,括号里的字应该填什么?找找规律(多媒体出示:()游芳草地,()咏荷花池,()饮菊花茶,()吟白雪诗)

教师:(春夏秋冬)今天我们欣赏的溜冰圆舞曲是冬天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春夏秋的圆舞曲分别是《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屏幕出示)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教师鞠躬)下课!

圆舞曲课件 篇4

圆舞曲课件:探索优美的舞蹈之旅

引言: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优美的动作和音乐来传达思想、情感和故事。而圆舞曲,作为一种古典舞蹈的代表,以其优雅、流畅的舞步和欢快的节奏而闻名于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经典的舞蹈风格,圆舞曲课件应运而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并探索圆舞曲课件的内涵和作用,带领读者一起踏上一段美丽的舞蹈之旅。

一、课件的内容与结构

圆舞曲课件是一种教学工具,它以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组成,旨在向学习者全面、系统地传授圆舞曲的知识和技巧。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圆舞曲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圆舞曲的起源与发展:在课件的开头,应详细介绍圆舞曲的历史背景、起源和发展,让学习者对圆舞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基本舞步与姿势: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课件应详细介绍圆舞曲的基本舞步和姿势,如右转、左转、前进、后退等。同时,应标注每个动作的技巧要点和重心的转移。

3. 舞蹈技巧与配合:圆舞曲通常是由伴舞者组成的舞蹈,因此,课件应重点强调伴舞者之间的配合与默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习者讲解圆舞曲的舞伴关系和技巧。

4. 音乐节奏与舞蹈表达: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圆舞曲的动感旋律是学习者学习和表演舞蹈的重要参考。因此,课件中应包含音乐片段和舞蹈表演视频,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5. 舞台演出与演练技巧:除了基本的舞步和姿势外,圆舞曲还包括各种舞台演出技巧,如转体、螺旋、抬腿等。在课件的最后,应提供相关的演练方法和技巧,让学习者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二、圆舞曲课件的作用

圆舞曲课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作用:

1. 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学习者掌握圆舞曲的技巧。而圆舞曲课件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示,将知识和技术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从而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2. 促进学习者的参与与互动:圆舞曲课件可以结合互动功能,让学习者根据提示进行实践演练,以提高他们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课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3.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圆舞曲课件可以在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和地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还节省了他们的时间成本。

4. 传承和弘扬艺术:圆舞曲作为一种古典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圆舞曲课件的推广和使用,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圆舞曲,从而促进这一经典舞蹈风格的传承和弘扬。

结语:

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我们详细介绍了圆舞曲课件的内涵和作用。圆舞曲课件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扇窗口,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领略舞蹈的魅力和艺术的内涵。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圆舞曲课件的帮助,走进美妙的舞蹈世界,感受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圆舞曲课件 篇5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赏音乐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再认欣赏过的作品。

2、简单了解圆舞曲的特征,激发幼儿感受优美音乐的情趣。

活动准备:《花之圆舞曲》DVD、课件

活动重点: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难点:寻找三拍子的重拍

活动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风格。

游戏:听音乐选图-----听音乐做动作

二、圆舞曲

1、简单介绍圆舞曲: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2、介绍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3、代表曲目:《蓝色多瑙河》

·作品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创作小故事: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游戏:幼儿跟随乐曲两两跳舞,感受三拍子旋律的重拍。

4、欣赏动画:《花之圆舞曲》

圆舞曲课件 篇6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设计情景。(出示溜冰场面、播放《溜冰圆舞曲》

2、初听乐曲。

听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A:你听到了什么

B:有哪些很有规律的声音

3、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

生:听到了。有。很有规律的声音。

师:在多媒体中依次播放出有规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

师启发: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来表达它们的心情的。

生:活泼欢快的。

师:溜冰时的愉快心情,乐曲中是用哪一种风格的音乐来表现的

生:活泼富于动感。

4、欣赏主旋律。

5、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用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6、小组创作,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如: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

7、复听乐曲,集体表演。

A:电子琴表演。

B:听到特殊的声音拍打桌子。

C:活泼的轻轻跺脚。

D:抒情的轻轻晃动身体。

三,总结

1、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圆舞曲课件 篇7

活动设计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案目的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知识准备

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教案流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 . 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圆舞曲课件 篇8

音乐欣赏《小猫圆舞曲》

设计意图: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