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动能势能教案

动能势能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04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桥梁。以下是编辑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动能势能教案”,请查阅以下必要信息!

动能势能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可以改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实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当学生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

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学生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教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

(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实验。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因为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做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最后做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两个因素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提问:行驶的出租车和卡车,如出租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如出租车速度小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情况无法判断,后一情况是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由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且是随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时:①当一个量相等,另一个较大时,则动能较大。②当两个量都较大时,动能亦较大。③当一个量较大,另一个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

最后说明: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是一个定性的粗略的比较,并不是数学上的按比例的变化。

(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举高的物体落下来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落下来打桩,拦河坝把水位升高,水流下来可以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把重锤举高,重锤就不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没有重力作用,铁锤就不会落下来。因此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5)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由重锤打桩得出: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高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演示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并简单说明什么是弹性形变后,即引出弹性势能概念)

教师简单介绍“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教师讲解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7)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教师讲明两点:

①物体具有动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具有势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加在一起就是物体具有的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的。因此,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

3.板书设计(配合教学过程,板书如下)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体能做功,就说它具有能。

动能——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

重力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具有的能。

4.想想议议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飞机失事,是由于飞鸟碰在飞机上,飞鸟为什么能使飞机失事?

(2)在一空战中,飞行员觉得旁边有个东西跟着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情况可能吗?子弹为什么不伤飞行员?

(3)楼顶平台上放一块砖,砖对平台有没有重力势能?对地面有没有重力势能?

(将这3道题,预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运动是相对的,飞鸟相对于飞机速度很大,故动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坏机内的人和机器;子弹相对于飞行员,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飞行员抓住子弹就像我们平常拿起铅笔一样;高度也是相对的,砖对平台没有高度,故没有重力势能,砖对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势能)

5.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课文,思考和解答以下问题。

(1)除了课文中讲过的,再分别举出三个物体具有动能、具有势能的实例。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飞行的子弹;

④拉长的弹弓橡皮条。

(3)把废钟表或废玩具里的发条拆下来看看它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或玩具走的时间就长些?

(以上题目即课本机械能一章的习题第1、2、3题)

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

动能势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 新授课:势能

1) ,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动能势能教案 篇3

一、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

二、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例如:木块、橡皮、书、纸、小钢珠、木球等。多媒体课件采用本校获省奖课件。

三、教学和活动过程

1.设计实验情景

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同路况下的交通安全限速标志牌,学生认真观看。

师:为什么不同的路况下要限制汽车的速度?

生:讨论并回答(有的说:速度快容易出事故;有的说:速度越快,遇到障碍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当汽车撞到人时,汽车对人有力的作用,汽车越快,力的作用越大……)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对其他物体有作用效果”的例子?

生:学生讨论回答(微风吹动树叶;流水推动小船运动;滚动的铅球推动木块……)

师:以上物体由于能够对其他物体有作效果而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学生讨论回答:它们都在运动,由此得出动能的定义。

2.形成课题,设计实验

师:关于动能,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学生讨论回答(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他物体有什么作用效果?动能大小如何计算?动能有什么用处,可否与其他能进行转化?……)。

师:如果我们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

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师:让我们来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速度、物体的体积……)。

师:要想证明自己的假说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生:设计实验验证。

师:在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注意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演示给大家看?

生:学生上台演示:让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注意控制物体速度、形状、体积一定……)。

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生: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交流、评估

师:下面给同学一段时间,把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和不足之处,如何加以改进?

生:交流、反思。

5.拓展应用

师:根据我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分析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师:让我们再来分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列车上飞出物体,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新闻报道。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反思

1.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将讨论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因此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课外问题影响本节课教学、学生思维发散出去收不回来,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而且由于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影响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由于实验探究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从学生高涨的情绪、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参与、满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这更坚定了我探索新课改之路的决心。

3.实验探究教学的“创设实验情景”非常重要,本节课原来设计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出动能、势能的定义,很生硬,师生都感到很不自然,后来设计了由“交通标志牌限速”引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动能势能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能关系。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迁移理解功能关系。

2、通过观察知道动能、势能的存在。

3、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4、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影响动能及势能的因素

5、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并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素材出示和教师引导,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科渗透。

【教学重点】

1、观察归纳得出动能及势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功能关系

【教学用具】

干电池、多媒体课件,斜面,铜圆柱、铁圆柱,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细)弹簧,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导线,开关,小灯泡。

【教学组织】

将学生分4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2分钟)

1、播放小鸟撞飞机新闻报道。学生观看。

2、师:小小的小鸟为什么会撞坏巨大的飞机?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要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能量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八年级电学部分我们已正式接触过了。下面我们先来复习电学中能量知识。

二、功能关系(5分钟)

师:出示一节干电池。并提问:你怎样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接入一个小灯泡,如果亮,就说明它存有能量。小灯炮发光,说明有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流正在做功。

师:如果我们断开开关,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电路连通,会看到小灯泡发光,电流会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师:很好。从做功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给出结论。完毕

师投影:

1、现在正在做功。

2、现在没有做功,接通电路后,能够做功。

师:在电学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电源是否还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学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储存有能量呢?

师投影如下图片,并提问:请判断下列各图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1、流动的河水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3、拉弯的弓

生思考与讨论。毕。交流

生1:流动的河水具有能量。因为它对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段距离,所以流水对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现在它虽然没有做功。但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可以对其它的物体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弯的弓具有能量。它现在虽然没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对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师:力学里我们又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总结:也分两种情况:

一、物体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如杲它能够做功,也具有能量。

师:大家请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断的?

生找到并阅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投影:一、功能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刚才我们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要分两种情况。可是教材所给的方法中没提呀。问题出在哪儿?

生(沉默后):能够。

师:能具体点吗?

生:能够做功,包含了两种情况:

一、现在正在做功。

二、现在没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师投影:“能够”的两层含义:

1、一个物体现在正在做功;

2、一个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动能势能教案 篇5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新授课:势能

1),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活动方案参考

1、观察小车的传动结构,在上紧发条时和松开发条时的情景;思考弹性势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关系。

2、看看市场或超市中还有哪些上发条的小车。

3、观察现在流行的儿童玩具靠什么发动的。评价

1、材料全班共享。

2、写出观察和分析的过程报告。

3、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要列出学习过程清单。

动能势能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动能势能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动能势能教案 篇8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简单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学习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具准备:

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斜面、木块、橡皮筋、弹簧、装满沙土的透明玻璃槽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_______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3、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物体的弹性势能与物体发生__________的程度有关

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动能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预习课本实验、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

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C、在试验中如何改变钢球的速度?

2、实验过程

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位置释放,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③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重力势能的大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演示

实验过程

①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②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1用橡皮筋弹射纸弹:橡皮筋拉的越长,纸弹移动的距离越远

实验2将一弹簧压缩到不同长度去弹同一木块,观察两次木块移动的距离

分析总结: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5、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能够用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符号J

三:巩固提升

1、一辆沿着平直街道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在它行进的过程中,动能________;洒完水后,返回的途中洒水车要经过一段下坡路,在下坡时,洒水车的重力势能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一定比缓慢飞行的飞机的动能大

B.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弹性势能增加,被压缩时弹性势能减少

C.离开了飞机的跳伞运动员在下落的过程中动能一定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