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2024理想与信念读后感8篇

2024理想与信念读后感8篇

发表时间:2023-12-28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的相关信息,相信您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阅读一本书后,我们会从中获取到一些心得和感受,这些心得和感受通常被称为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读后感是对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经历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和总结。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1

在日常教学中,我扪心自问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关心的,但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爱每一个孩子。”因为我们总是习惯先用“学习”来衡量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往往决定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他学习优秀,我们总能包容他在道的品行上的缺点;相反,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忽视他其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事实上,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教事实短视的。

对于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只有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和鼓励,用爱心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尽管我们知道,但是实际要做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它要求我们有一个宽宏大量的胸怀,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学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孩子如何做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称之为教师。

由于情感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直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当代许多卓越的教育家有过精深的论述:赞科夫指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罗杰斯则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布洛姆等则明确地把情感列为教学三大目标领域之一。

虽然每个教育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因为它与面临困难、害怕挫折、主动、自信、自尊等人格特质有关。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反省和自省。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2

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高明新在这次学校发起的读经典名著的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肖川先生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仔细地阅读了他的文章,我深深地感到。文章中处处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向,体现了一个基层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应该充满理想和信念。肖川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发自于对年轻人的理解、体会和警示。

全篇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感觉、一种兴趣、一种心情和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任何一个教师要想有高成就、高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理想。国外有人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灵性和理解力。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它可以是田园诗、古诗或抒情诗。它具有多种情感和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为“教育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为自己提出目标,同时要有激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冷静的思考是必要的,但要更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说过:

“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天赋,而天赋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二、做一个有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爱情教育是教育权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

这样的教师,教育永远不可能成功,教育的本质永远不可能掌握。

教师是一种能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发挥到极致、永无止境的职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热爱学生和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如果你爱学生,他们会爱你,让你在他们的交流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和生活的烦恼。

老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力,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在学校举办的读经典名著活动中,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是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好习惯,通过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使教师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通过读书,学***理论,拓展教师知识,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通过读书,建立好书推荐和好书流动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通过这次的读名著活动,不仅促进了我读名著读经典经典的热情,而且陶冶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自我,。相信这项活动的不断开展,将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不断提高和专业智慧的不断积累。为建设一支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积淀深厚、精神高尚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我将励志多度名著经典,读写读书心得。

四、通过读名著我学***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回顾我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也有深深的体会,对学生颐气指使的批评教育,往往产生不了长久的效果,反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分析利弊,为学生指出优缺点和方向,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教育理想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把握这“稳稳的幸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评语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3

教育的世界

郭秋璐二(1)二(2)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和重大意义。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发现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也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利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肖川的那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我收益颇深。

教育理想信念,这是一个大课题。也许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无论大小,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存在。我是一名新老师,在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孩子都喜欢我的课,考试能考得皆大欢喜。我还来不及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考虑更长远的理想。

慢慢地开始起了一些变化,觉得教育似乎不单单是上课、考试,还有更多你所预想不到的,更深远的东西在等待着你。那是什么呢?我不能说,读了这本书,让我突然有了一些了解,原来的教育就在我身边,看似平凡的生活,实际需要我们努力去完成。

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我们有一句口头禅,好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言下之意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有人把我们的教育称之为“听话的教育”,联系我们的现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这种“听话的教育”,肯定不利于富有个性的人和富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的培养。思考我们的教育,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在教育的诠释中:“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可是想想,我们的孩子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习惯于以身作则;没有自己的特长,眼睛高手低?他们能回忆起童年的幸福吗?能珍惜同学之间的手足之情吗?

能具有广阔的胸襟,百折不挠的精神吗?……所有的这些,我们老师和家长朋友们重视了吗?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是爱学生的。

但完整的爱和健康的爱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理解、尊重、关心、给予和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

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作者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该书60多篇文章涉及教育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谛、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它试图用感性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用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的爱,用饱满的热情弘扬教育理想和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与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查微的效果。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4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

‘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位智的尊敬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一位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字典里,没有强迫,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在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世界里旅行,我意识到了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黄土岭一中张玲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是肖川近年来写的教育随笔集。细细品味他的文章,处处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潮流。

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

“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企待被欣赏,而不是被雕刻、捏或压制。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易弘肖川博士说:这本书是“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

《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因此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5

当今社会,全社会都非常重视教育,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我个人认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好和有意义的。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战线也工作了十多年,也有自已的一点体会,希望这点学点滴的体会会提醒社会,教育的未来是否还有一种不被大家重视或都认同的因素。

一、重视学生的素质、轻视教师的素质

这也是我想提示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我们都很重视学生的素质,轻视教师的素质。我们提出了很多适应学生内在素质的教育方法,但很少考虑教师的内在素质是否具有适应教育发展的教育能力,即教师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

1、灵活的头脑。我们说学生是否有发展,是否可以会学有所成,往往说这个学生是不是这快料,头脑是否灵活。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只会背书本的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举一动,包括思考,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我认为,今后教师队伍的提高,更进一步讲,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应该是教师的前提。

2、记忆力好。知识的积累来自记忆。记忆质量决定着教师的知识水平。要想上好一节课,肚子里要有多于这节课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和电脑一样,存储的信息越多,它才能更好的完成同样的一项工作。

3、青春的职业。简单地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职业应该是年轻人的职业,这不难理解。以上两点是年轻人的素质。有人说,

四、五十岁的人是经验最丰富的时期,可同时,这个年龄的人,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即使不没,也是在淡化,他们更喜欢凭经验做事,约定熟成,思维更得僵化,更不用说接受新事物了。

二、重视方法,轻视效果

教育方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同样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师使用它,效果也大相径庭。那么,在这样一个教师先天素质各不相同的国家,是否会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的方法?我想答案应该是不。

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我认为未来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而有所不同。

三、重视理论,轻视应用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的是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理论学的再好,不能应用到生产、生活、工作中去,这样的理论我们学它的目的何在呢?所以我想,未来的教育是应该是为应用而服务的,说来容易,这个过程应该是漫长而坎坷的,但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我想,这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都应该认真反思、认真探索的方向。

读后感二

这学期读了肖川的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是肖川近年来写的教育随笔集。读了他写的一篇漂亮的文章,我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一个站在天地之间不可替代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

“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企待着被欣赏,但不是被雕刻,捏或压制。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和道德意义上的创造者。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思象的地方,放开想象,回归学生真正的自由,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让我看到教育随笔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形式的记录教育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达,使人们在欣赏汉字美的同时,吸收了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

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6

坚定自己的脚步

在大学时代就看过肖川老师的这本《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如今,真正做了老师的我,重新看了这本书,确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其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现象入手,分析其弊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笔者的理想教育。他指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和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内容也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只是那一句朴素却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不得不说,肖川老师的这本书给在迷茫中的我重新找回了方向,也重拾信心,也真正的让自己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坚持的,我其实是正确的。

也许每个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怀抱着理想,用一颗热忱的,斗志昂扬的心走向我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在对付孩子的过程中,在琐碎的生活中,在繁琐的各种检查中败下阵来。我同样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不得不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反思,在教育者的教育理想里,真的可行吗?当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对孩子们残忍时,我不得不想,这真的是对的吗?是自己所追求的吗?

那些历史教育理论真的不合理吗?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冲突。在规范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爱学生。

我希望当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时,他们不仅要带走知识,更要追求理想。虽然梦想与理想、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更是理想的火焰,我们的理想船就能冲破知识深蓝海洋中的波涛,驶向希望的彼岸!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7

最近我读了教师学校领导为我们推荐的书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感受很深,这是一本好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的内容。

我被这段话感动了,让我感受到了读一本好书的喜悦。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事实上,只有六个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教育思想的深刻性,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的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

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向导。遇到一位好老师常常使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一来,只要求立即得分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8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前一段时间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清新隽永的文笔所吸引。真是字字珠玑,读来令人感到回味无穷。最欣赏"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篇,这里面的《教师的六个学会》让我感触最深。

首先是"学会等待"。肖川博士说:“从个人生活里程来看,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似乎这种看似徒劳的努力给了我们9%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我们有1%得成功机会。

“是的,成功的最后一刻是**多年积累的努力!如果没有耐心等待,没有持续的努力,那么成功只是水中的月亮,镜中的花朵。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向同事抱怨班上的孩子上课不太积极。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几乎没有人举手。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心里就冒火,就会忍不住严厉地呵责他们。当现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会气愤、沮丧,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学生,认为任何严格的措施都不能过分。这样,我增加了对学生的责任,增加了失望,失去了理解和信心。

后来,在心烦意乱、郁闷之后,我耐心地向学生了解情况,并悄悄反思原因。事实上,主要原因在于我。课前准备不够。我总是抓住学生的眉毛和胡子。我对教学内容也了如指掌,所以总觉得上课时间很紧。当提出问题后,不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就要求他们来回答,由于思考不充分,他们当然不敢或不愿意举手。

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认为自己总是不会回答,慢慢的,他们就不再思考,不再参与课堂,仿佛听课已经跟他们没有关系了。这么想来,其实是我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后来,我下更大的工夫去研究教材,有详有略地处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小手被举起来,体验更加深刻。从孩子们闪亮的眼睛里,我可以看到自信正在他们的身体里成长和蔓延。看完肖川博士的文章,我明白只有学会了等待的老师才不会对学生说:

"你不行。"再一个是"学会选择"。正如文中所说的:

“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自然需要建立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可选择上。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机会、方式和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积淀、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从而具备良好的选择能力。"()俗话说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境况、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一个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尽相同。这诸多的不同就造就了富有个性的,千差万别的一个个生命个体。

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教育机会、方式和方法。眼看孩子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前段时间我分批为他们召开了毕业前动员会,让他们精神振奋,希望他们能在小学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快乐地、充分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动员会的效果非常显著。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我不禁在心里感到高兴。但就在几天前,班上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小男孩,他的表现与别人大不相同。

作业要么不带,要么写不全,多次苦口婆心的谈话之后仍不见改善。今天忍无可忍之下,我请来了他的妈妈。一番交流之后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从孩子出生,他的爸爸妈妈就闹矛盾,这十年来都是妈妈带着孩子住在娘家,夫妻俩各过各的日子,爸爸几乎没关心过孩子。直到几天前,孩子的父母刚刚办理完离婚手续,孩子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她无意学习。当家长跟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娘俩都哭得一塌糊涂。

看着现场,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原来,这个弱小的孩子一直承受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心理压力。那么我要做的,除了更爱他,别无选择。

等他们情绪平静一些后,我对孩子说:"现在你的爸爸妈妈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妈妈很难过,她需要你的帮助。而你能帮妈妈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的学习搞好。

别让妈妈担心你的学习是对妈妈最大的帮助。"他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了点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一直特别关注他。

课堂上,我会多给他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作业本上,比原来有了更多鼓励的话语;课下,跟他聊聊天,了解他的心思,排解他的烦闷......在我的关注和鼓励下,他的表现一天一个样,为他高兴的同时我的心里也有了些许的安慰。《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它突现了人性的多样性,是无数人蓦然回首后的感动。它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有的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多大的责任!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做的是“既然我选择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只会关注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