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1
今天,老师讲了《陈嘉庚的故事》。课后,我又认认真真读了几遍,我被陈嘉庚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书中讲,陈嘉庚,1874年生于一个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僻静渔村——福建同安县集美镇。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少有大志,9岁就读于南轩私塾,15岁辞学赴新加坡,在父亲开设的米店学习经商。由于目光远大,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涉足食品、橡胶、航运等领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拥有上千万资产,成为南阳华侨中的首富。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陈嘉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10年,他筹资帮助孙中山先生进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爆发,他担任南洋华侨总会主席,捐资抗日。他冲破重重阻拦访问延安…祖国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陈嘉庚先生做事的最高原则。
书中讲,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苛刻。书中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他平时身上的现款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作为小学生,既不挣工资,还要靠家长养活。但我们每天除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要零花钱。家长给得少了,还跟家长大吵大闹,觉得自己委屈。想想陈嘉庚先生,我都替自己感到难过。
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陈嘉庚先生是我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读《陈嘉庚的故事》,感受陈嘉庚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2
陈嘉庚,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他带回了国外的优秀技术,是他对于祖国所做出的捐赠,才使中国能够发展到现在一个富强昌盛的世界强国,都是他的功劳:是他在清政府tf时,受到了孙中山思想的启迪,向往进步,甚至还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
之后,他唤醒了海归华侨,支持民主革命以及振兴中华等回报祖国的`活动。
“橡胶大王”在橡胶种子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的时候,他立马用2000元(相当于现在20万)购买了一批橡胶的种子撒播在菠萝园里,当到 1925年时,他已经有1。5万英亩橡胶园,在海外被新加坡人称为四大橡胶开阔者之一。为祖国开辟了一条经济之道,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赤诚之心。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哲学家、实业家、爱国者、还是一个尽心尽力的教育者,他创建了集美大学,厦门大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他还捐赠海外新加坡成立了崇福女校,南洋华侨中学。陈嘉庚在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对于厦门的建设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民族教育、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生前曾被毛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让我们一起向陈嘉庚学习,学习他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精神!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3
今天无意中路过学校的宣传栏的时候,我的目光被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的照片给拉住了。我走过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睡前这位老爷爷还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我在想着是谁给了这位老爷爷这样坚定的意志,与爱国的心这位老爷爷就是——陈嘉庚先生。
我现在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陈嘉庚先生出生的地方与别的的家庭一样本不富裕但他的志气是我无法比拟的他不管是读书还是经商都非常的 刻苦。上帝是不会亏待刻苦,努力的人,果不其然深谋远虑的陈嘉庚先生成为了南阳华侨中的首富。这也无形中告诉我,在他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他都可以成为那么出色的人,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富裕的环境里难道不是应该成为比他更加出色的人吗?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看,他不就是努力了有点吗?没有什么好值得崇敬的吧?如果是我,我固然也会这么说,可是看到后面我内心却不由自主地说“我要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人” 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这是陈嘉庚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日常的生活却非常苛刻。宣传栏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他平时身上的现款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当我们问道谁在祖国备受欺凌的时候伸出援手时名字里有他,当我们闻到谁在我们祖国一穷二白的时候伸出援手时名字里有他,当我们又问道谁赚得很多却从来很清平的人时名字里也有他。
看完了这些我的心情忍不住在心中流淌,就是这样一位老爷爷,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没有一丝的消极反而是不可磨灭的坚定,在他飞黄腾踏的时候他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心系祖国,我的心中又在反复地念着那句话,我要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人!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4
“海洋是没有路的,但海洋也到处都是路。”陈友信说,其实海洋文化跟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样的,它带出的`就是创业之路。陈嘉庚当年漂洋过海去创业,正是体现了福建人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陈友信表示,集美作为嘉庚故里,更应好好弘扬嘉庚精神。要弘扬嘉庚精神,最好的方法是用现代的语言,让它深入下一代的内心。“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有青苗计划,将小学生带到我们的纪念馆,和他们做各种游戏,让小学生从游戏里面来了解嘉庚精神。我们还有书法比赛,把陈嘉庚所有的语录弄成模板,让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同时也了解嘉庚精神。”陈友信介绍了许多向下一代传播嘉庚精神的好办法。
“要全面学习嘉庚精神是不容易,可是至少要学习他的精神的精髓。”陈友信说道,陈嘉庚经商成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他又用这笔财富捐助社会。他还倡导年轻人事业有成之后要回报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嘉庚精神的体现。
据陈友信介绍,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设置了“嘉庚精神奖”,颁给服务社会的人,不分种族、不分职业。今年7月份,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还将组织学生到集美故里开展“寻庚之旅”,让他们来交流对嘉庚精神的体悟。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5
读了嘉庚老先生的故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也明白了嘉庚老先生为什么要把集美学校的校训定为“诚毅”。那是因为嘉庚老先生想让后辈学子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好好地为国家和民族做事。
“诚毅”二字,“诚”即“诚在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毅”即“毅在行”,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嘉庚老先生当年在面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坚持创办厦门大学,办学期间甚至把自己的三座大厦给卖了,他对家乡的赤子之“诚”,坚持兴办家乡教育之“毅”,深深感动了我。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不少古人是这样的。屈原,当年为了学好《诗经》,不顾人们的反对,跑进深山苦读,终于成就了《离骚》,成为一代文豪。屈原一生热爱楚国人民,这就是“诚”,他为楚国的振兴努力建言献策,哪怕被楚王误解也坚持不懈,这就是“毅”。可见,“诚毅”古已有之。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妈妈给我介绍的两弹元勋们: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妈妈说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劳。他们对祖国的这份赤子之心,就是“诚”;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两弹事业奋献一生,这就是“毅”。“诚毅”是最优秀人的品质。
长辈们说我们的幸福是这些优秀的人通过“诚毅”获得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想,我们要继承嘉庚老先生的理想,接过优秀前辈的“诚毅”的种子,用我们的行动,让“诚毅”之花永远盛开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6
国庆节当日,我们一家人慕名前往集美,集美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它被海、江、山所环抱,环境幽雅,风光迷人,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更重要的,集美是我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
怀着对这位教育先驱的崇敬之情,我来到陈嘉庚纪念景区,参观游览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和鳌园3个景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嘉庚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珍藏有先生的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品,均按其生前原样陈设。我发现有一把他从新加坡带回来的已经使用了10年的伞,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巨商,掷千金在家乡办学,对自己却如此勤俭节约,真让人感慨不已。
从故居向南,来到归来堂,大厅正面竖立了一座重1吨、高2。3米、由紫铜制成的陈嘉庚先生塑像,铜像背后的墙上,刻有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对先生一生的精确评价。我问导游归来堂名字的含义,导游说,陈嘉庚先生一直有个夙愿,希望散居海外的亲朋好友不忘祖国和家乡,回国出力,归来要有个聚会交流的地方,周总理在他去世后按其遗愿组织建造了这个归来堂。
我想,“归来”这个命名既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情怀,也是旅居海外的六万多名集美侨胞的共同心声。 走出归来堂顺大道东去,眼睛为之一亮,陈嘉庚纪念景区最精华的部分——鳌园展现在眼前。近观一条长廊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它叫门廊。门廊的'两壁都是浮雕,共有58块,左侧浮雕多取材于近代重要事件,如南昌起义、开国大典等,右侧浮雕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武王伐纣、赤壁大战等。浮雕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感染力。远望一座壮观的纪念碑雄伟高耸,傲然屹立,它就是毛主席亲笔题名的“集美解放纪念碑”。
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碑座底层石阶8级,象征着八年抗战;上层3级,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先生题写的碑文,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敬意与拥护。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碑前照壁上的浮雕中间,还特意镶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昭示着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 观赏陈嘉庚纪念景区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感受陈嘉庚先生的热爱祖国之情,大兴教育之举,这可能就是全国各地来集美的游人为什么常年络绎不绝、流连忘返的奥秘所在吧。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7
“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再多的钱可以花光,但诚实、正义却永远受人尊敬。”看到这儿,你也许会感叹道:“能讲出这样的话的人,该有着一颗怎样正直,怎样可贵的心啊!”不错,这是著名的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回国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的教诲,令人肃然起敬。
一身朴素的着装,一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帽子,加上一副老式眼镜,在孩子们中间特别慈祥,特别和蔼可亲,这就是陈嘉庚爷爷。
今年是陈嘉庚爷爷创办集美学村一百周年,在这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来到了集美学村,漫步在学村幽静的林荫小道上,聆听着海浪拍击海岸的美妙乐曲,我仿佛看到了陈嘉庚爷爷为国倾资办学的忙碌身影,想起了他老人家为集美学村立下的校训——诚毅。
诚毅,含义多么深刻的两个普通字,但却蕴含着陈嘉庚爷爷自身的品格和对国家未来建设者的殷切希望。“君子必诚其意”,陈爷爷无论是经商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认真实践了“诚”的精神,铁骨铮铮,永不悔诺。比如,1904年,陈爷爷的父亲经营企业破产,欠了债主20多万巨款,按照新加坡的法律,陈爷爷可以免还。但是,以信誉为重的陈爷爷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坚持还清父债,体现了“一诺千金”的信誉。在祖国遭受侵略、生死存亡之际,陈爷爷以天下为己任,无私无畏,坚强不屈,克服困难,领导一千多万南洋华侨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体现了爱国之毅。
而今,“诚毅”以其广阔的内涵不仅成为集美学村的校训,我认为,还应成为我们所有学生道德修养的准绳,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规范。我相信,在陈爷爷“诚毅”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学子定会赴陈爷爷之后尘,追求人生更美好的新境界,实现人生更美好的新梦想!
嘉庚精神观后感 篇8
鳌园位于集美东南海滨,原为鳌王宫旧址。1950年陈嘉庚为纪念集美解放修建,历时而成。鳌园占地面积8990平方米,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陵墓三部分。
门廊长50多米,两厢墙上有镂刻着历史人物和传统故事的青石浮雕40幅,形象生动。园中央矗立着28米高的集美解放纪念碑,通体以花岗岩砌成,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陈嘉庚撰写的碑文。纪念碑有四层基座,三层八级,顶层三级,分别象征着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基座四周环以青石栏杆。纪念碑南侧,一道屏风式的`石墙后是陈嘉庚的陵墓。陵墓是陈嘉庚生前亲自设计的,墓形作马蹄状,顶盖以13块水磨青斗石拼镶而成,呈寿龟形。墓碑为水磨花岗岩砌成,碑上镌刻着鎏金隶体文字。墓的左右及后面以青石屏壁为障,上有15幅表现陈嘉庚重要经历的浮雕画像。墓前的祭亭和墓后照壁均以青石砌成,典雅庄重。
鳌园的石刻形象逼真,千姿百态,富有生活气息和闽南风格,有闽南石雕博物馆之称。石刻分为浮雕、沉雕、镂雕、线雕、圆雕、影雕多种,内容有工农业生产、文教体育、名胜古迹、历史故事和连环装饰图案五类,取材广泛,包罗万象。影雕利用黑白明暗成像的原理,在玉昌湖青石板上用特制的钢钎雕琢出无数个程度不同的小点,相聚成像,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而且不退色、不变形。在纪念碑周围的石雕坊柱上,还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名流题赠的称颂陈嘉庚先生的`诗词对联,共有题刻50多幅。
厦门海岸国际酒店周边有公交总站及快速公交BRT总站,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鳌园,领略华侨典范陈嘉庚先生的不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