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断是天地不仁,那么天地为什么不仁? 胡适认为天地不仁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老子打破了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自然主义。老子谈天地并没有完全斩断和人的关系,这地方的天地也是道,不能离开道谈人。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9、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2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