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2024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收藏

2024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收藏

发表时间:2024-04-17

经过认真挑选编辑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师需要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请仔细阅读本文!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1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课前准备:每组两袋人民币、教学多媒体课件。

实物: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看一看,想一想。

师:同学们在家里写完作业后最喜欢做什么?

师: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演示“明明当家”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明明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交钱;又去药店给妈妈买药,交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进储蓄罐。)

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老师还听三毛说了一句话:“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可真多呀!”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钱吗?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认识情况。

2.再看一看,说一说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认识方法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值、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发现?

3.课件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老师觉得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

师:请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5.汇报交流。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个性设计: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以身边的例子来教学.让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同样的长度用不同的物体来量,量出的结果却有可能相同。深刻的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后记:

教学是我过高的估计学生的测量水平,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后,出现很多种错误.

如:(1),用刻度尺的顶端对准物体的一端,

(2)一些学生找不到具体的几厘米的位置.

(3),学生对直尺的认识不够.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1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 )5角。

1张1元可以换( )1角。

2张1角是几角?

2个5分可以换( )个1角

1角可以换( )1分……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3)、学生独立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1、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2、练习十二第1、2题。学生审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答案,教师巡视,订正做错的,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5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在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庹(tuǒ)、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古人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课桌的长是几拃?明明量出5拃长,爸爸量出3拃长。他们量的同一张桌子,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手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相对应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数字1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1,数字2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2??以此类推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记作1CM。生活当中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l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还是1厘米,这说明什么呢?这告诉我们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下面学习用直尺测量,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度,有两种测量方法,哪种测量方法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种测量出来的是4厘米多,第二种测量出来的是5厘米,那种测量方法正确呢?第一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第二种测量方法正确的。这是因为尺子的0刻度要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而第一种测量方法纸条的左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这样纸条就有一端距离没有被测量到。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8-2=6厘米,纸条长6厘米)

三、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尺子测量的都是几厘米,这支铅笔长8厘米。这张纸条长4厘米,这张纸条长5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做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6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形成技能。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

厘米与米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 看+说+做

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看+讲+想+做

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做+小动+大动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1.下课活动

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 做一做”

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看+讲+想+做

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做+小动+大动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2. 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3.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1.下课活动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作业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