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长征观后感(通用14篇)

长征观后感(通用14篇)

发表时间:2023-12-25

长征观后感。

希望更好地掌握“长征观后感”的知识?栏目小编为您推荐这篇文章,题为《观后感》。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将我们对作品的心得写成观后感,与周边的人分享。观后感是表达我们想法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扩充我们的知识储备。非常感谢您收藏和关注这篇文章。如果您喜欢它,请与身边的人分享!

长征观后感(篇1)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独特的魅力使它成为最完美的神话,突破了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红军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丽的壮丽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

红军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会见和交友方面坦诚相待。刘伯承同志和彝族领袖小叶丹面对青山绿水宣誓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的故事。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红九军经过东川地区。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征服了东川县。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红军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筹集到6万余元。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红军。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里,红军扩大了800多人。

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解决的。红军横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敌人对岸火力的危险,还要战胜大渡河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

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开始时,村民们冒着枪林弹雨,拼命划桨。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

红军面对辽阔的草原,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总经理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中行进了四天四夜,终于为红军开辟了一条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书写了感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

二、六军团攻占***x锡矿山。工人和群众都兴高采烈。他们不仅在街上欢迎士兵,还放鞭炮,在门口点上小油灯,向部队指路。初冬,红军衣服单薄,群众把好房子让给红军,把厚厚的被子让给红军,主动给红军做饭烧水。

我们的红军战士也在努力为群众办事。多大的家庭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

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

民兵搜查时,苗族群众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长征观后感(篇2)

长征观后感

今天是十一月十日,是长征过后的第八十周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是举世闻名的东方神话,是中国人民心中永无止境的精神力量源泉。如今八十周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战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都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有多少生死,有多少艰难险阻!枪林弹雨中,红军战士前赴后继;滂沱的暴雨中,红军战士跋山涉水;泸定桥上;红军战士奋不顾身……恶劣的自然环境、惨烈的炮火、亲人的牺牲、饥寒交迫的折磨……都没有让这些红军战士退缩和逃跑,反而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选择了义无返顾,选择了舍生忘死,选择了勇往直前,最终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毛泽东爷爷曾写过一首词叫做《七律·长征》我觉得这首词里面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我觉得写得非常好的句子,因为,诗句中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与“走泥丸”:金沙江水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这些充分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我非常喜欢毛泽东爷爷写的这两句诗。

长征——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难忘的名字,一个难忘的日子,一个快乐的日子!

五(2)班李园梅芳

长征观后感(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了一部既感人又伟大的连续剧——《长征》。看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长征》这部连续剧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西、甘肃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剧中,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一些战士受伤后怕拖累大部队而自愿牺牲的局面。还看到了战士们没有食物,只能吃树根,喝泥水但仍未放弃的画面……剧中最后讲述了红军过完草地后,毛泽东主席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腾的场景,登时,剧中的高潮被掀了起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啦!

这时,我又伤心又高兴,伤心是因为战场上牺牲了许多战士,高兴是因为红军终于胜利了!

**完《长征》后,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英勇战斗、换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美好的生活。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沐浴在祖国温暖的阳光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贡献,不再让其他国家瞧不起我们。

《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长征后写出的诗歌,是一首宏伟壮观的七律诗,它蕴涵着毛主席对长征的种种感受,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告诉他们,但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苦!

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代人。除了长征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挥外,还有一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只有长征胜利,新中国才能建立起来!

**完《长征》这部连续剧之后,红军那崇高的精神让我敬仰,使我获益匪浅:生活在这幸福的社会里,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奉献一切力量!

长征观后感(篇4)

我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小红鬼的故事。从小我就想像小红鬼一样聪明勇敢。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仔细读一读红小鬼的故事。我觉得他们不仅聪明勇敢,而且意志坚强,很难抗拒。记忆最深的是:

张政委写了一封回信,让情报员把情报送去,但情报员已经病了,红小鬼跑到张政委的面前对他说:“政委,你让我去吧,我一定可以的。”政委看着他便说:

“你去吧,我会让两位班长和你一起去。”在路上他们虽然遇上敌人,但没有慌张,没有怯步,机智的和敌人周旋,没有忘记送信是最重要的,三天三夜,终于把信送到了团长手里。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有一次,我正在做语文题,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了几遍还是没有做出来,心想:“还是不要做了,等爸爸妈妈回来再做吧,大不了明天去问同学。

”就这样,我放弃了。还有一次我练习书法,刚开始练的时候觉得还挺好,可练了三天就觉得手酸酸的,像灌了铅似的第四天我没有去书法班,而是偷偷在家玩起来了。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非常内疚。

红小鬼在那个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到底,更不用说沐浴在阳光下我们做什么了!

是啊,现在的我们是何等的幸福,红军长征中的红小鬼在祖国危难、家园不保、失去亲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意志、勇敢、机警给我们上了有意义的一课。红孩子们,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长征观后感(篇5)

读罢《“走”完长征的婴儿》,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让我对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我国老革命家贺龙元帅写的

他的女儿贺洁生写的一系列故事,当时作者还是个婴儿。她写道:有一次,当我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时,我母亲害怕我的哭声会被报给军队,所以她用衣服紧紧地捂住我的头。

待危险过后,稳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她母亲太残忍了,但我知道,这是她母亲对广大红军战士的爱的体现。

作者继续写道: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白布当我的‘棺材’,大人们见我仍有一口气,就依旧带着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我们的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今后应该尽力纠正。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牢记住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成长,报效祖国。

五(3)中队王斐然

长征观后感(篇6)

铁炉白族乡马家希望小学雷堂波

这几天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了《长征》,这本书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最令人敬佩的是各路红军以过人的机智和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吉安娜险阻,纵横十余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到达陕北。红军一共艰难的爬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余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打败了敌人派来的追击围堵部队。他们进入并经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走到许多角落。

在旅途中,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没有食物,我们用野菜、草根甚至牛皮做成的皮带和皮鞋来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终于克服了普通人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是当今世界的奇迹。他们的**及其简陋,没有敌人先进的**装备,却用于面对,以大无畏的气概用“小米加步枪”硬生生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

当前时代,我们因该学习红军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勇于面对困难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美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还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不惧各种艰难险阻,只有经历生活和困境锻炼才能经受生活的锤炼。

九一八事变被称为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日本侵略者杀害了许多中国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等地。1935年,它在华北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大好河山渐渐沦陷,到了这样危机的时刻,蒋介石不但不抗剂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反而采取**求安政策。在这样危机的时刻,也之后我们的革命先辈还坚持抵抗日寇,坚持抗击侵略者!

还有诸多的历史事件值得永远铭记,南京大**死难中国同胞30万人,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数高达2000余万,落后必将挨打,落后必将沉沦,每每读到这些历史,心中总充满不忿!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进步;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快,才能使我们的国家今天更加强大。

或许是身处太平盛世,我们越来越不懂得抗战时期老前辈的感受,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后来者幸福而牺牲自身、抛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神。作为代表之一,许多长征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奇迹,经历了客户服务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困难。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抱怨我们周围的一切?

当时间过去一会儿,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我恍然悟出了人生的哲理,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路径。路旁有丛生的荆棘,也有各种美好景色,要想人生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的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不迷茫、不彷徨,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艰难坎坷,但我们只要满怀希望,一路向前,用坚强的韧性和毅力去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长征观后感(篇7)

面对挫折坚定信仰

赫山实验学校c51班肖怀博

今天,我读了《长征》这本书,红军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一段难忘的历史纪录,是一段快乐而痛苦的回忆!当我合上《长征》,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各部队。

他们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尽管装备极其简陋,物资严重匮乏,敌后数十次,但中国人没有屈服和恐惧;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动之余无不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嚼草根”的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中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气概,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而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同时,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虽然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经典名著时,我还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如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道路荆棘丛生,但我们应该面对挫折,坚守信念。

成功的人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进的征程,用坚强的毅力开辟辉煌的大道。

指导老师:谭卉

长征观后感(篇8)

信仰的力量

观《我的长征》读后感

没有信仰,就没有可敬的行为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可敬的土地,惠特曼

故事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起,坐在蓝天白云下的飞机上,一位年迈的老人忽然探出头去隔着玻璃窗深情地凝望着白云下的土地,用他独特的低沉的声音说:“人的一生中有幸福的回忆也有痛苦的回忆,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

镜头缓缓的拉开了:战斗机不断的轰炸声,机关枪的扫射声,人们的哀嚎声,战场上所有最残酷的声音一下子铺天盖地的向我们侵袭而来。我们眼前浮现的画面是血染的大渡河、掉入江里死去的同胞们,还有一个不到十六岁的男孩子不停的喊爹的焦急呼唤声。

我们就这样穿越时空随着电影一起走进那个时代,红军进行漫长两万五千里道路长征的征程。

那年参加红军的王瑞16岁。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他爸爸的。瑞伢子的爹在即将死去的时候,跟他的儿女说:你们只要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就好了。这是信仰开始发光的地方!

红军共爬山18座,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跨过24条河流;通过12个省;占领62个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打败或逃避**军的追捕。正是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大家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革命成果。共同的信仰升华了他们的感情。红军战士都是亲戚!

正是这种信仰、这种感情使他们一起搀扶着走过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

长征是痛苦的,因为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父亲、姐姐、姐夫、新朋友达尔伙,甚至连坠入深渊自救的连长。长征是快乐的,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团结、成长、奉献和爱。

在这部电影里,有三个词让我非常感动:跟。这三个简单的字蕴含着无数人的力量和力量;这三个简单的字,瑞伢子的父亲说,瑞伢子说,曾连长说,毛主席说,---无数人说过。

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追随共产党永远是正确的。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想想你自己,想想你的同学,羞愧。玩网络游戏、聊天看**通宵、逃学迟到、竞争炫耀、浪费浪费等。是的,或许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自由,但这仅仅是在享受,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扪心自问,我们从快乐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们或许会迷茫,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我们不能跟着错误走!不轻言放弃。

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我们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大学生背负着的铁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我们大学生不需要流血牺牲,但我们需要用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完成铁的使命。

以史为鉴,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缅怀革命先烈,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不珍惜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为国家付出一切?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贪心,不贪老百姓的钱?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前赴后继地享受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同志和战友?看看他们的故事想着我们自己的人生,无疑会为我们浑浊的灵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这也会给我们如何走未来的路指明方向,往哪走,跟着党走,跟着我们的人生目标走,只有这样我们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生命,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祖国。改革开放后,短短30多年的发展,让全世界赞不绝口,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今后的人生中,自己要做一个好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恳的人,一个认真的人,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

影片的最后是已经高龄86岁的王瑞在看望红军博物馆回忆讲述我的长征。所有他曾经亲身经历的细节。他说,他希望今天的人们能有更多快乐的回忆,少一些痛苦的回忆。

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将来也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限的,信仰可以创造奇迹!

长征观后感(篇9)

在网上看了一篇故事,里面一章叫《死亡线上的新生》我看了之后,它把我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在江军过草地这段时间里,谭政委生了重病,病情相当恶劣,还不让战友们抬他走。后来,由于战士、医生等人物的细心照料,谭某被他的爱心和团结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最佩服的是谭政委。他不管心自己的生活,也不想牵连战友。他仍在考虑别人,因为他的处境有多危险。

有一次,我在树上看到个鸟窝。里面有可爱的小鸟。当它们玩耍时,突然,一只老猫爬上树,开始与它们搏斗。我正想去帮忙时,鸟妈妈回来了,它看到这个危险场面,用自己宽大的翅膀扑打那只老猫,最终那只老猫承受不住逃跑了。

它的孩子已经脱险了,可它却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它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命。它是多么伟大啊!

我们应该向谭政委学习,因为他病得很重,同志们是不会让他抬的。而要坐在骡子上。他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拖累战友。看!他多么关心集体呀!我们少先队员也要向他学习,关心集体。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学到了很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集体,团结一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你不为别人着想,每个人都做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团结才能成功,只有团结才能胜利。

长征观后感(篇10)

放眼看长征读后感 (一)

提到长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红军不怕艰难,力争胜利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内心: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树皮草根……这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我们为体育课考试的800米都在叫苦不迭的时候,当我们受一些**带有某种色彩地去渲染历史的可疑性的影响事,当我们渐渐远离那种坚韧和信仰时,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什么是最真的,我们,现在在**?

每天都有很多繁杂琐碎的事物将自己的时间分割完毕,往往一整天下来,只知道自己很忙,却不知到底忙了些什么东西。我非常感谢党支部给我这次集体读书的机会,因为它让我没有借口把读书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很快,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就找到了《放眼看长征》这本书。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全貌,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史料。红军长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军精神,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们都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许被现在安逸的生活、快节奏的脚步所束缚,就连精神,也难以回到那个时代。我们喜欢新鲜刺激,喜欢另类,喜欢一些独特的观点。现实中,千篇一律的报道,不时地捅出的丑闻,一些**的公信力下降,让我们将视野转向大陆以外,我们宁愿相信不同背景发出的声音。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红色书籍”这么不被待见的原因吧。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让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有一种距离感,甚至某些人会反感,但是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里面有“外国人眼中的长征”。通过一个生长于不同背景、不同国度的人的的视野来回顾我们的历史,用一种开放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红色的过去,的确让人有些好奇。

长征观后感(篇11)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这些天,在组织的号召下,重新拿起了王树增先生的《长征》,翻开书本,重新阅读那些用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刻成的文字,心里不禁生起涟漪,平静的心灵重新被震撼。

知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作品。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覆盖了20多座大山,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终年积雪。长征跨越30多条河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湍急的峡谷河。

长征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阔湿地。无法进入的湿地面积几乎等于法国的陆地面积。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25000里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10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1次激烈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世界上不曾有过象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斗员至少占40%。

在长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1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25000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段话写在王树增先生撰写的《长征》序言里,读完已是泪流满面,哽咽在喉。

在提笔写读后感时,我觉得自己必须先摘录这段文字,用最直接的文字和确实的数据,感受“长”和“征”的真实含义,那不是我们少时读的“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闲情逸致,那是一场场殊死的战斗,一次次生死的考验,时刻都有生离死别,每天都有饥寒交迫……那是一次对人类心灵、肉体地狱般的锻造过程,“千军过后尽开颜”是凤凰涅槃后的重生和坚韧。“长征”催生和煅造了中华民族坚强无畏、勇敢抗争的精神,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意志战胜物质的奇迹。

1934年10月,从井冈山出发的红一方面军拉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接着,中央苏区三十万红军九死一生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九死一生,形容词,用于描述事情的艰难,可是在长征中,这是个准确的量词,因为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起初,长征不是一次有计划的远征。起初,长征中的一切,都源于一个辉煌的梦,一个发生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的梦。这个梦想的名字是苏维埃共和国。在这个梦幻国度里,共产党人让人们得到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也终于懂得人是可以自己主宰命运的,梦想与激情同时被点燃,为无产者而战斗的信念无比坚强的支撑着他们。

直到被敌人重重围困,危在旦夕,最后,才由“举家搬迁”式的战略转移逐步演变成边打边走、寻寻觅觅的“万里长征”。

长征队是由农牧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少数政治精英和大量普通士兵组成的队伍。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地位,几乎什么都没有。但他们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意志顽强,似乎无所不在。他们面临着围困、饥寒交迫、弹药短缺、疾病、衣服和药品匮乏。

他们与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夹金雪山、松藩草原搏斗,正在死亡的路上。用一年的时间,用他们那神奇的“量天尺”丈量了祖国最险的山和最恶的水,他们倒下的身躯组成了祖国绵延的山脉,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灵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都是站在祭坛上的名字,还有一些革命战士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煅造,完成了共产党为广大无产阶级奋斗的革命理想的传播,实现了共产党改变世界的理想。

王树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回顾历史,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作出不同的解读。《长征》一书并不是刻意为历史事件的纪念日而写,因为该书的写作准备早在六年前就开始了。

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入选了一百件影响了人类千年历史的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一致认为,在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有三件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长征。这几乎成为我写作《长征》的动因。如果《长征》有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审视与记述这一历史事件的视角是崭新的,我力求让这本书相对客观、真实地还原发生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的长征的全貌,而这一全貌中能够彰显历史事件本质的内容无不令人震撼。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色旗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民,无论他们持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都给了人类精神财富,这是理想所必需的永恒信念。

它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能翻越地球上所有的高峰,涉过人间所有的急流险滩。

我反复三遍阅读了《长征》一书,王树增先生用写实的手法,把长征历史上一场场战斗,一次次灵魂与肉体的挣扎,真真切切的告诉读者。我从长征中读出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长征就是一场人类不可能超越的苦难,无法跨越的一道山梁。就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不断的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甘愿忍受疲惫、劳顿之苦,重走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长征之途,也就是为了能够重获这种力量,填补心灵的荒芜。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有理由理解长征的意义。我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上路,让我们的心灵泅过乌江,渡过赤水河,爬上大雪山,进入死亡草地……走进长征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将自己的心灵放逐在这条路上,让心灵的殿堂被长征勇士的勇气和精神填满,使我们的人生依然如当年峥嵘岁月般,时刻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文艺部熊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长征观后感(篇12)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年到年,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四次胜利。

后来,在王明路线的错误指导下,第五次“围剿”以失败告终。

红军不得不从**苏区根据地撤退,开始长征。

年月,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期间,红军翻越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经过了个省,翻越了座大山,跨越了条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于年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以及其轻快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满怀豪情的《七律·长征》。

这首歌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辛、曲折和悲剧,震撼了我的灵魂。

毛主席多次为红军的勇敢而叹息,多次写诗。

今年6月,毛主席在排级以上干部会以上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我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更让我敬佩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五年级:于佳欣

长征观后感(篇13)

暑假里,我读了《红军长征史》。书中写着红军战士告别亲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革命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过草地犹为艰难。川西北的松潘草原,像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这片草地看似郁郁葱葱、繁花似锦。

但是在绿草和鲜花下,到处都隐藏着自然的**。河内迂回,有支流,水流缓慢,形成一大片沼泽。沼泽上,水草结成了片片草甸。草甸下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

如果人们不小心,如果他们掉进沼泽,就会被泥吞没。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部队断了粮食。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充饥,有的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牺牲了;有的战士因饥饿也倒下了。草原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达40度,晚上零下。

一班士兵在大雨中过夜。第二天,全班士兵都死了。

可是,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困难做着顽强的斗争,义无反顾地向前行进,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草地。

我被红军战士的精神感动了,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买来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更要努力学习。今后,我们将用所学的知识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祖国。

长征观后感(篇14)

《七律·长征》五十六个汉字,锤炼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合唱着一首最难忘的歌: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黑云翻滚,再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突变;

腥风血雨,记录着“煮豆燃豆萁”的心痛;

茫茫草地,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烈;

白雪皑皑,凸显出红军将士敢于攀登的顽强;

战旗猎猎,高扬着前赴后继的英勇坚贞;

破野菜衫支撑着红铁流的伟大梦想啊,这是前所未见、前所未见的伟大壮举,

领导是一个有教学背景的毛泽东!

他那文韬武略的博大胸怀,满载着救民于水深火热的铁肩道义;

他充满智慧的远见卓识,已经看透了广袤大地上的灾难;

他挺身而出积聚着乌云里闪电的火焰,温暖着四万万同胞冰冷的心;

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新思想,象黑暗中那七颗闪耀的北斗,指示了工农武装前进的方向,鼓舞着一颗颗祈盼天明的心。

在他的运筹帷幄下,

千山怎能阻搁历史航船的前行?

万水如何挡住正义呐喊的力量!

啊,越过逶迤的五岭,

如同趟过微微的波浪;

跨过磅礴的乌蒙山哟,

就象踢开小小的泥丸!

在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指挥下,

奔腾的金沙江拍打出欢快的掌声,

三军的欢呼声震撼了神州古国!

在毛泽东光辉思想的指引下,

每座雪山都举起手来欢迎他的亲人,

滚滚铁流流淌出锻造震撼世界的中国红!

啊,《七律·长征》五十六个汉字,

凝聚了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

今天合唱着一首最深情的歌——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为亿万劳苦大众换来了幸福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