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2024咏雪教案十三篇

2024咏雪教案十三篇

发表时间:2023-12-20

咏雪教案。

以下内容是我们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咏雪教案”,我们提供的模板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修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用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花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

咏雪教案 篇1

《咏 雪》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感悟多样丰富的亲情组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但是基于本文的体裁和题材,学习本课还要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有意蕴的语言,挖掘古文的文学魅力。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对于大多没有看过柳絮的学生来说,仅从文字上去感受还不够,因此要配以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通过研读,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刘禹锡的《乌衣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自由读

强调字词读音

3.朗读、疏通

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三组试读,说明处理人物语气的原因

通过问题,强调勾画重点词

(1)人物之间的关系?

兄子、亦

(2)一家人在干什么?

儿女、讲论文义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内集

(4)讲论的主要事件?主讲人出了什么题目考大家?何以有此考题?

何所似、俄而、雪骤

(5)答案分别是什么?

拟、未若、因

4.检查翻译情况

5.根据板书背诵

三、品评文质,体悟雅韵

质疑:

1.家庭氛围如何?为何要谈论诗文?

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文中两个比喻句,作者认为哪个更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归纳:

撒盐空中:形似

柳絮因风起:神似(展示柳絮视频)

白雪纷纷明明是严冬之景,却拟合了清新春景。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之美,意蕴之美

四、拓展练笔

展示例句,展示图片

学生试着写一两句写雪的有意蕴的句子?

五、小结、作业

将练笔记录在摘抄本中 适当讲解,点出诗中的“王谢”家族。

范读

正音

指导分组,明确要求

简单评价

咏雪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五、课堂总结: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2.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咏雪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咏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咏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三、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三)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拟 差 俄而 雪骤 柳絮 无奕女 ......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

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五)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2)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

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

事物来比喻雪。

(4)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六)再现当时情景: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突破教学难点。

(七)、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五、说板书 赞赏谢道韫 叙述咏雪事件 一问、一答的聪明才智

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咏雪教案 篇5

我是肇东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宋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的活力所在。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而能令其“点石成金”的“点金棒”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今天,我就以《咏雪》一课为例,来阐释一下我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交相辉映的。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画面,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初一学生已经学过《学弈》等三篇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熟悉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咏雪》语言文字浅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 ,定能翻出新意。

过渡:(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文本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六个融合):

同学们,飘飞的雪花是严寒的冬日里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自古以来,雪以其洁白轻盈的姿态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来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佳作。

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一个关于咏雪的故事,被刘义庆编入《世说新语》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由雪花纷飞的图片导入,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飘飞的雪花有直观感知,激发兴趣,为后面赏析两个咏雪佳句作铺垫。)

此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交流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及编者刘义庆

(设计意图:我想通过学生亲自查阅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了解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走进古人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

1、 ppt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语气语调、节奏停顿。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反复听读、朗读,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协作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主学习情况,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师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辅助记忆,适时给予明确。

3、疏通文意后,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伴着形象直观的图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很快会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

1、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补充,课件出示并引导理解。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创设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2)文中写了几个人?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3)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更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在这个师生互动环节,第一个问题学生从文中“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睦、融洽、欢快的家庭。

(2)、感受人物时,师穿插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谢家。(……)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感受道韫的才气和胆识,将现有知识进行延伸。以“一斑窥全豹”,让学生以《咏雪》为例来看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

(3)、通过第三题的讨论,明确“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文学追求含蓄之美,讲究的就是意蕴,而道韫的比喻恰好表现了这种意境。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把雪花比作什么?并说说积累了哪些咏雪佳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小结语:这篇经典,恰似一场阳光下的瑞雪,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

作业:阅读《世说新语》,选择有关谢太傅或谢道韫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此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的设计,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力求以诗意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书中文人雅士鲜活的生活情景和融洽、和睦、欢快的家庭氛围,在语文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对两个咏雪佳句赏析不到位等情况,所以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咏雪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

雪(学生答)。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PPT2出示文题

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诵读课文:(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ù俄而é

雪骤zhòu差可拟chànǐ

柳絮liǔ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2、指一生读字词

3.指一生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解读课文:(15分钟)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下面咱们来疏通全文PPT6指一生说解词,再一句句翻译(主要让学生说)

(二)翻译课文

PPT7我们已经了解了全文的意思,能不能试着背诵呢?

(三)初步背诵课文:

PPT8-PPT12出示参考译文,请学生对照译文试背课文。

大家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课文内容讨论几个问题。

五、研读课文:(10分钟)

PPT13(一)小组讨论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难点)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老师的参考答案是:

PPT

1、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2、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PPT15(二)读一读,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生说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PPT16(三)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PPT17(四)再次背诵课文。

这篇文章中,谢道韫之所以能说出这样优美的句子,是因为她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了雪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奇妙的雪花变化。

欣赏完以后我们做一个小练笔。景色描写。注意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想一想朱自清先生的《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200字左右。

2、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欣赏:出示雪景图和咏雪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雪)

——岑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PPT

3.古诗词中的名句

结束语: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预习《陈太丘与友期》,准备一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机智故事。

2、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咏雪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咏雪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咏雪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咏雪》。(二)

1.一读课文:

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五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咏雪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问学生雪花像什么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四、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一)、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八、板书设计

咏雪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情景 导入 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 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咏雪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上一篇:轮胎合同

下一篇:国际贸易教案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