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公输》教案(合集12篇)

《公输》教案(合集12篇)

发表时间:2025-06-06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的苦难磬竹难书,我们都呼唤着和平,其实呀,在两千年的先秦,哲学家墨子就已经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他曾经凭借智慧和胆识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公输》,来领略一下他的风采。

1、《墨子》及墨子

墨子,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二、新课步骤

(一)朗读课文,疏通生字。

方法:

标出的生字,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老师指导。(多媒体显示)

生字: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多音字: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二)疏通生字后,再默读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弄懂课文的意思,不明白的字或词标划出来。

方法:不懂的词小组内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举手问,班内解决。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 检测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夯实文言基础。(课件投影显示)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请献十金 (请允许我,表敬词)

(2)荆之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翻译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3)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述课文内容

目的:整体感知课文,锻炼概括能力。

1、让学生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

2、说说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

方法:

(1)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语感,人物的角色

(2)分组讨论,提交结果,发言人发言。

明确:

第一步:墨子见公输盘。

(方法:巧辩,讲道理 策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接提出观点,咄咄逼人,置公输盘于理亏的境地,揭示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

第二步:墨子见楚王。

(方法:巧辩,讲道理 策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委婉劝说,一步步让楚王陷入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

第三步:模拟攻守。(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小结:要制止侵略,单靠说道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三、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一、研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1.朗读分析2~12段。

问: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朗读分析13~16段。

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朗读分析17~22段。

问: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歹心,子墨子沉着对。“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小结。

大家一定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吧,墨子就是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二)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合作完成)

明确:

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2.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性格。

3.品读课文,学习借鉴。

问: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明确)

明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忙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二、总结升华

1.墨子与公输盘和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口语表达训练。

(1)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学生激情发言。

3.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三、课堂总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四、作业布置

口语交际

《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这两篇文章所描述的就是典型的口语交际。不过,那是展开政治斗争的口语交锋,与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尚有区别。设想: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沉迷于网吧或游戏厅;你去劝阻他,他却讲了一大堆“道理”为自己辩解。这时你并不放弃劝阻,一定要说服他。看来,一场“交锋”在所难免……

【板书设计】

墨子:公输盘:假装道义

论辩有力 表里不一

逻辑性强 楚王: 有窃病

“兼爱”“非攻” 强盗逻辑

结果:无攻宋

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教学反思】

本设计有两大亮点:一是以学生角色读,自主学为经线,通过多形式的读使学生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课文内容、人物内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二是抓住墨子的主张“非攻”合作研讨为纬线,把古老的中华文化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会墨子的高超劝说艺术。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公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⑵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⑶ 重点词句释疑:

① 实词、虚词。

② 通假字。

③ 句子翻译。

⑷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① 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

结果的句子: 。

② 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品析文章:

⑴ 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⑵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⑶ 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① 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② 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③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④ 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⑷ 问题:

① 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② 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③ 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4、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四、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

《公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公输》教案设计7。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7》。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

(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公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公输》教案设计7。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7》。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

(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公输》教案 篇5

【说明】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⑴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⑵ 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⑶ 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

1、让学生听录音带,然后跟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

2、请学生释泽重点语句。请注意以下语句:

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

必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为与此同类。

三、师生共同翻译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师声音要洪亮,学生轻声跟着翻译

注意落实重点字词。

四、分角色朗读这一节内容

朗读时要注意各自的语气。楚王表现的是一种骄横之气,而墨子是进行劝说,话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气势磅键。

五、学生散读该内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

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六、学习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17~22自然段:

⑴ 集体归纳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之守舆有余 公输盘讪

⑵ 注意见个句子: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吾知所以距子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善哉,吾请无攻来矣

⑶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⑷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尽可能熟读成诵。

七、学生散读全文

八、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呢

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

九、课文小结

十、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公输》教案 篇6

文言文公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 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 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 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 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 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 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 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 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 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 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 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 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 排比句式:

……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 判断句式:

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精选的古今中外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影像资料)

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尤其是那些非正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更是无尽的痛苦。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多媒体显示,强化文言知识)

(1)生字。

(2)多音字。

请说(shuō)之长(zhàng)木公输盘(bān)见(xiàn)我于王

禽滑(gǔ)厘

(3)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解说。

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准备好的下列语句)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义,并加以明确。再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一边朗读,一边纠正。)

3.理清思路,感知大意。(课件展示问题)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

①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②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4.研读分析,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5—12段。

问题: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读第13~16段。

问题: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三、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的词语。

(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2)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请说之(劝说)

见公输盘(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4.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5.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17~22段

问题: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后,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点拨明确: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问题:“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明确: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明确: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明确: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明确:“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明确: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

问题: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明确: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二、研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1)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问: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问: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歹心,子墨子沉着对。“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

大家一定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吧,墨子就是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合作完成)

明确: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2.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性格。

3.品读课文,学习借鉴。

问: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明确)

明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忙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三、总结升华

1.墨子与公输盘和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口语表达训练。

(1)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学生激情发言。

4.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四、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五、课后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课外阅读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4.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1)排比句式:

……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2)判断句式:

以……为……

《公输》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公输》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公输》,使学生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分析《公输》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

(1)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

(2)简要介绍墨子的非攻思想。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出疑问。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深入理解

(1)让学生分析公输盘、墨子、楚王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点。

(2)让学生分析《公输》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4. 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非攻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2)让学生以《公输》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5.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

(2)总结墨子的非攻思想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课文,背诵重点词汇和短语。

2. 以《公输》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公输》教案 篇9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一)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8、课时小结。

9、反馈训练。

《公输》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代出色的论说文。墨子以其大智大谋大勇抑制住了楚宋之战,暂时避免了一场生灵荼炭。墨子的“智”在于,当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采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的发动者理屈词穷;其“谋”在于,他单枪匹马,胸有成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令楚王等人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的智谋勇三全和反对不义攻伐的精神。

《墨子》一般人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主张大致可分为“兼爱、节用、非攻、非乐、非命”等十项,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本文先写墨子以理服人,说服公输盘;再写墨子指责楚王攻宋之不智,楚王虽辞穷,但攻宋之心仍不死;后写墨子挫败公输盘的进攻,并揭穿其阴谋,告以宋国早有准备,最终迫使楚王放弃用兵。本文以墨子据实据理使楚王放弃“攻宋”为线索,层次分明,结构紧密完整。墨子采用迂回术,以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论辩力强,极具说服力。文中墨子的三次论辩艺术性极强,特别是第三次写墨子与公输盘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通过墨子的言行来刻划人物,形象鲜明而突出。

二、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

三、学生分析

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所以本节课将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对人物形象能联系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2、强调合作学习,主动和同学合作,和老师合作,和媒体合作,质疑问难,对话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探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精品的激情;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略)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学生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师:我们都已进入的角色,走进了文本之中,有了自己的感悟。现在,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吟诵玩味,深入课文的内容、层次、写法之中,欣赏作品的美。请大家先用吟诵法朗读,要真正进入情境之中。

学生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们分组边吟诵边品析边探究,先着重探究如下几个问题:

1、课文写墨子止楚攻宋有哪几个步骤?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楚王的?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组吟诵、品析、探究,然后汇报。

师: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生: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师: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生: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师: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生: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师: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生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生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生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生4: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生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生3: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生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师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生1: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生2: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模拟对话

师: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生2:墨子机智、勇敢;他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

生3:墨子的人格魅力真是伟大,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公输》教案 篇11

公输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墨子见到公输盘的第一句话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公输盘,使他陷入自相矛盾中,公输盘表示“不悦”时墨子又愿“献十金”来激他,进一步让他迅速进入自己埋伏好的包围圈。

当公输盘对墨子表现了最大的愤怒和不满,并表示他“义不杀人”时墨子便“再拜”,对公输盘的“正义”表示敬佩和赞许,使他陷入墨子的重围,再也不能自拔,然后墨子突然一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正面发动进攻,义正辞严地一一指斥了公输盘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不智”“不仁”“不能”和“不知类”,使公输盘不知所措,理亏心虚,只有低头认输。但是墨子深知,在当时情况下要彻底止楚攻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公输盘而是楚王。

因此,他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应“诺”,从而带领墨子去见楚王,那么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力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2和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即第二回合的.斗争。

(二)整体感知

(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指名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4.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地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指

5.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明确: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梗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6.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词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四).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求。

思考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仍然不能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六)板书设计

公输

墨子

《公输》教案 篇12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一)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生日祝福语网小编为您推荐《公输》教案专题,欢迎访问:《公输》教案

本文网址:http://www.289a.com/shengrizhufudaquan/226472.html